其實我在外面生活很久,換過幾個國家。壓力一直都在,搞得晚上經常醒來、整個人超沒精神。突然有天跟一個台灣來的朋友閒聊到失眠,她說中醫會講什麼肝火旺啊、心脾兩虛,還有那些看起來很神祕的分類。我腦袋就直接問號:所以這些體質真的差那麼多?我又常亂吃,加上手搖飲完全戒不掉,算是哪種啊? 她還教我一些調理方法,比如泡腳啦、然後蓮子粥那種東西。我是隨便試看看啦,結果...居然真的睡得比較穩(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只是像外國同事一聽都傻眼,他們超難想像靠食療或艾草能改變失眠。 有人其實也試過這種中醫路線嗎?還是老派認真運動和規律作息比較保險?感覺東方跟西方對失眠理解根本不是同一套邏輯欸。有點搞不太懂,但可能會再慢慢挖下去吧。 Nov 06
嗯……講真的,自己弄 Bhutta 的時候,那個香料到底要怎麼抓才會像路邊買的?我一直覺得每次配一配,好像都沒有那股味道。路上的其實有些好辣、有些帶點甜,可是家裡搞出來的不知道欸,就沒那種亂七八糟、超重口的感覺,雖然比較健康啦,而且油也下得少很多,可是就…差點什麼。我還在想,是不是哪個步驟出了問題,還是真的只能買現成的才對味。 Nov 05
說真的,每次想到 Bhutta 那種路邊現烤的玉米,自己在家複製都覺得超怪,反正那個氣氛根本差太多。前幾天跟朋友硬是在陽台整組搬出來玩,什麼檸檬汁、辣椒粉通通都有,但就那種…你懂嗎?外面那個煙燻味還有旁邊吵吵鬧鬧的人聲,那感覺才是靈魂啊!結果在家只能聞到自家油煙一直竄,也怕被鄰居投訴,講白一點完全沒fu。 我後來甚至想,不如不要這樣折磨自己,看有沒有什麼像炭火烤玉米專用的設備可以借一下?或者能不能搞個戶外BBQ場地直接去辦一次「正版」的 Bhutta 派對?感覺會爽快很多。如果有人知道哪裡有或手上剛好有器材可以借你拜託留言,我真的很想再吃回記憶裡那種街邊味道啦…… Nov 04
大家是不是一直有這種感覺?千禧世代的臉,怎麼看都比以前的人還年輕,到底是我們真的保養有差,還是只是IG、濾鏡太強大?之前在倫敦聚餐的時候,各國朋友聊起來才發現,天啊,大家真的超認真防曬。例如澳洲那個朋友,每天出門一定上SPF50,他覺得太陽根本魔王。德國那位則完全不吃加工品,也不喝酒,把飲食控得超嚴。 但講到抽菸,有點神奇的是,大部分人對電子煙滿開放耶,尤其Gen Z裡面很流行。我自己感覺生活型態變很多,可是這些習慣到底是因為大家壓力大想要跟上社會、還是真的更重視健康觀念,其實我搞不太清楚。有時候甚至連老化這件事也被重新定義了,好像外表管理、投資自己已經變成基本盤。 最後,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就是我們其實可能都只看到別人最光鮮亮麗那一面吧。不知道你們怎麼想,是不是同樣有過類似疑惑? Oct 25
有些話我老是聽到,「你只要躺一下、做幾個動作,壓力就會消失,精神回來。」每次聽其實內心都默默翻一圈白眼。雖然說我是教瑜伽的啦,我知道修復式瑜伽真的不錯,那些放鬆體位也不是唬人的,但現實狀況...唉,有時候真沒那麼單純吧?比如像今天課排得滿滿的,我下課後明明也懂流程,要好好平躺呼吸,可腦袋根本停不下來。手機一響就又被吸走,就算已經全身貼在床上,也還是在想等下訊息、事情沒做完之類。 學生跟我聊過,他們很多也是這樣,很需要「開啟休息模式」的一個環境。不只是身體平躺,還會搞暗燈啊、多鋪兩顆枕頭,把房間弄成很chill,不然根本連三分鐘靜靜都做不到。所以囉,修復式這件事有效沒問題,但是最麻煩大概不是動作本身,而是 - 怎麼讓腦袋進入那個可以鬆掉的頻道,好像才是真正的大魔王吧... Oct 24
我跟你講,我這一行營養師做快十年了,問「蘋果醋到底能不能天天喝、喝了會瘦嗎?」的客人多到數不完。真的,這問題已經變成聊天必考題。其實蠻多人沒想過一件事,就是蘋果醋超酸,一口氣喝太多或空腹直接灌下去,胃真的有可能直接翻臉,你懂我意思嗎?尤其那種腸胃本來就敏感的人,自己要斟酌啊。 然後再說那個瓶子裡面漂來漂去的「奇怪東西」,不是壞掉啦!它叫「母」,其實是發酵的產物,不用怕,也沒有什麼神奇魔法就是了。 哦對說回來血糖,有人覺得蘋果醋喝一喝血糖比較穩定,其實大部分都還是配合有運動、有控制飲食啦,不會只靠那幾口酸東西就逆天改命。認真說就是輔助型角色。 最後,有些人會拿蘋果醋擦臉以為可以治痘…欸這個我打死也不敢亂玩。我皮膚如果遇到刺激性東西馬上整張臉報廢,那種感覺想到都痛。所以拜託大家千萬不要相信網路流言,先顧好自己的皮膚安全比較重要吧! Oct 23
講真的,秋天一到大家就開始聊什麼潤肺水果、薑片蒜頭要多吃,我每次聽這些都有點…嗯,好啦,有興趣的人可以多了解,但我自己日常其實有吃這些啊,坦白說沒覺得身體特別強壯或感冒減少欸。像那種配氣功或冥想再搭配飲食,說什麼可以幫助穩定情緒、提升能量,我還沒進入靜坐狀態腦袋就已經飛了,也很難有什麼「能量被灌滿」的那種感覺你知道嗎。 然後根莖類跟全穀,不用誰提醒大家也知道健康吧?但回到現實三餐還是看習慣啊,你要叫我早餐吃紅薯燕麥老實說光想到就有點…呃,懶。我之前也認真試過那種「秋天乾燥要保濕護肺」的理論,有人推薦梨子嘛,我連續啃了好幾天,結果喉嚨乾還是乾,不覺得比較舒服。 至於家裡長輩以前都叮嚀,「換季不要亂補」,順其自然最好。我不是想否定所有中醫或養生的道理啦,但現在大家步調這麼快,工作又累,有時候哪顧得上按表操課。晚上如果突然嘴饞要吃炸雞喝汽水,真的不會去想五行平衡欸。 最後說真的,自我成長和情緒管理這部分我是贊成啦,只是我不太相信一定非得靠一套食療才算數。有時候開心最重要! Oct 22
你知道嗎,我以前看外國人那種一週份量的備餐影片,超佩服,他們一鍋一鍋煮,感覺像準備軍隊餐一樣。但老實說,你們真的會照著一次備好那麼多主餐吃掉嗎?還是只是拍照打卡,然後其實私底下還是隨便抓點零食解決一餐?我有時候真的有點懷疑啦。嗯,不過那種看起來很認真的備餐,說不定也只是一種讓人比較有生活感的儀式而已吧?還是大家根本有時候偷懶直接亂吃也無所謂? Oct 21
護肝的那些產品,最近又看到新一波廣告。嗯,其實我家兩個小孩,然後老公那時候體檢轉氨酶有點高,家裡的老人狂推薦,什麼「這一定有用啊」,我就有點半信半疑地買了一堆,牛樟芝啊、薑黃的膠囊通通都試。現在想想滿誇張的,有些包裝寫一堆天花亂墜,成分表根本亂來,一問客服不是給你解釋,反而瘋狂推銷組合包。吃了那麼久,其實家人指數沒變過,我到最後懷疑會不會根本就是吃心安的。 然後我才開始習慣先去查PTT或媽媽社團,那些真實心得一堆,可是看完只覺得更亂。有人大推,也有人說都沒用。是後來有個鄰居,她很專業那種人,直接拿出自己的檢驗報告看給我,我還被她教怎麼找進口批號。才發現很多品牌其實包裝再漂亮,也比不上來源那張檢驗單。醫生順帶也說過,最重要的還是日常生活作息別亂掉,那些成分能不能吸收也全看體質,你全相信廣告真的危險。 現在想想,網路上的好評、明星在節目裡講都不太可信。不如多去問問身邊的人或是請醫生說明,看清楚那些認證跟檢驗。有時候花了錢還拖到該調整的時間,那種焦慮只有家裡當爸媽的應該才懂吧。 Oct 21
小孩吃飯速度真的是,唉,每次看他們三兩下就扒完,心裡頭怪不踏實的。常常一頓飯不到十分鐘,連菜咬幾下都不知道。之前去學校開家長會,順口問老師這件事,不曉得學校會不會想辦點什麼飲食教育。像是慢慢咬、細嚼慢嚥,還有消化怎麼回事這些東西。其實我以前也沒在意,年紀慢慢上來之後才發現,真的,吃太快對腸胃傷啊。突然想,如果有什麼體驗活動或課程能讓小孩自己覺得「慢慢吃其實不錯」,那感覺會比較實在。不知道你們家有碰過這問題嗎?有沒有推薦的相關資源? Oct 20
其實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就是,男生的保健食品怎麼突然變這麼多種類,感覺好像每一家都說自己的超厲害。之前在國外生活的時候,尤其像歐洲、美國這種地方,他們很常強調什麼吸收率的小技巧,但我常常心裡默默吐槽一句,到底這真的有這麼神嗎?說穿了大家身體狀況、本來吃飯的習慣都差很多,怎麼可能套一樣的方法。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德國逛超市,看到前面結帳排隊的男生們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有那種功能寫一大堆的保健膠囊。我本來也有點動心,結果朋友直接跟我說,他之前跟風吃了三個月,沒什麼特別感覺,甚至還開始拉肚子。就,其實還蠻讓人猶豫的。 再回台灣,發現最近這邊男生保健品也流行到爆耶。包裝設計很炫沒錯,不過成分標示常常寫一堆,看半天也不懂,有時還會看到一些副作用相關的字,模模糊糊的。老實說,我每次都想問,這些到底是真的有研究依據,還是單純就包裝行銷比較會講? 唉,其實要選的時候,真的還是多看看不同國家的做法吧。只看廣告那種浮誇字眼,感覺超容易踩雷。 Oct 20
健康飲食這件事,一開始我是沒什麼在放在心上的。後來因為小孩上學,每天都得準備東西,我才慢慢去看自己到底買了些什麼。有時真的會突然愣住,購物車裡全是那種亮晶晶、包裝很可愛的果汁或者汽水。唉,糖真多。小朋友還特別會討,就算你說不買他還纏著,然後某天我就心軟了。給兩罐碳酸飲料下去,小孩直接滿血復活,興奮到晚上十點還不肯睡,那次之後我算是清醒過來。 轉個彎就開始試著讓家裡少一點加工飲料。所以我們回頭買那些比較單純的,比方說豆漿,有時買優酪乳。有一次我臨時起意拉孩子一起打杏仁茶,他弄得到處都是,但也玩得開心;我們也做過自製優格 - 結果好像比超市賣的受歡迎。我覺得只要讓他們參與,好像接受度就高超多,本來那種沒味道的東西,也甘願喝完。 還有嘴饞這題。我發現拿雜糧餅乾、腰果或核桃來當零食,雖然一開始沒有洋芋片那種爽感,不過咬幾口居然也挺滿足。只是偶爾想到以前半夜配可樂吃餅乾還是有點想念……但仔細想,我們這陣子的精神跟身體狀態確實比較穩,比較不容易生病。 其實完全禁止垃圾食物嘛,很難啦。有時候假日出門一起玩,看見冰淇淋還不是照樣排隊?放寬一點心情變好,反而平常更能堅持自己想要習慣的小規矩吧。對了油品也是,自從懂了一點以後,每次都挑冷壓橄欖油或牛奶油,用炒菜或者塗在麵包上至少安心很多。不曉得是不是心理作用,就是覺得整個家順眼一些。 Oct 19
減內臟脂肪這件事,唉,就是卡卡的耶。老實講,我三個小孩媽,很想動可是力氣也被小孩吸光。每天要不是忙著追他們,就是已經累攤在沙發…你問我還有沒有餘力去跑步、跳繩?欸,我有試過好嗎,大概努力了半年多,效果咧,其實沒特別感覺,鬆鬆一圈都沒消失,有點無言。 說真的,後來我去量那種身體數字才嚇到:原來最堵我路的根本是亂吃,不是運動不夠!其實蠻多人會以為拼命運動就可以,但沒顧嘴巴,脂肪才不鳥你。有次跟家長聊天,他們直接笑問「半夜敢吃東西嗎?」我整個愣住,其實明明很怕啦,不過遇到聚餐、小孩吵嘴饞時還是不小心跟著吃下去。 所以啦,我自己現在比較像慢慢抓適合自己的方法,也不再硬逼自己怎樣怎樣。有壓力真的很煩,而且容易爆掉重來。我就是調整心情先,比較舒服吧,所以才能比較穩,有信心一點慢慢做下去~ Oct 17
說到漢江跑步,其實我一直有點搞不太懂啦,大家都喊著什麼運動抗老,聽起來好像超有道理,可是…我這個平常坐在教室滑手機的大學生,動也懶得動,到底那種事情對我真的管用嗎?有人跟我一樣懷疑嗎?喔對,那次跟爸媽去首爾玩,他們年紀大了,你懂的嘛,走路那速度簡直像蝸牛,但偏偏又堅持一定要每天散步一下。然後你知道首爾夏天有多悶,有夠濕熱,我本來興致勃勃想衝兩圈結果汗直接滴進眼睛,一秒就後悔在外面,不如回飯店吹冷氣還比較爽。 可是看著爸媽還是在慢慢走、偶爾還講以前的糗事或哪裡又痛、最近天氣怎樣。我突然覺得,也許陪他們一起瞎聊亂晃,比一個人在路上拼命跑其實還溫馨多了?原本只以為我要做出什麼漂亮成績給自己看,但最後發現,比較重要的是不要拿「年紀」當理由自我設限吧。後來參加比賽其實表現也沒多糟,只是之前自己腦補太多。 欸所以是不是我們都誤會「開始」這件事很難啊?人家老人家照樣一步一步撐著出門,我在旁邊光流汗就哀號成這樣,好像沒什麼資格嫌棄自己了。如果明天還能出去走一趟,就已經賺到不是嗎 - 反正人生也不必每次都拼輸贏啦。 Oct 16
去義大利那次,行程根本改到爆,每天都在看地圖加狂調路線。還要顧時差回工作信,早餐直接配咖啡配Google Maps。記得有一次洗衣服卡住,只好厚著臉皮問路邊一個歐吉桑「嘿你們洗衣店在哪啊?」他表情超困惑。 但說真的,最難搞的根本不是這些,是家裡那隻狗跟窗台上的盆栽—狗每天想吃花盆土,我光是阻止牠就忙半天,整趟旅行變成防狗偷吃+救植物大作戰。有夠莫名其妙。 Oct 16
其實這問題常常聽到。家長一有點擔心,小孩身高沒追上就急著想要生長激素,但講真的,大多數的時候只是慢一點而已,還不一定需要馬上去打針。我通常會叫爸媽先看幾個最基本的東西:第一是最近量過的身高走勢怎麼樣,有沒有一直在自己的曲線上。再來吃跟睡正不正常,有的小孩晚上太晚睡、三餐亂吃都會影響。最後還有要確定不是什麼內分泌或遺傳問題。 喔對,最近問中西醫能不能一起用的人變多了。我一般都說可以,但錢還是得考慮清楚,而且不要亂信網路上那些神奇偏方。有家長之前花一堆錢買補品,結果小孩肚子痛還送去急診,身高根本沒動靜。真的要小心。 唉,每次Q&A都重複差不多的內容,比較煩的是,我自己更在乎他們心理壓力啦。有些孩子因為同學比較高,被比下去很沮喪,自信心掉超快…這才讓人比較無力吧。 Oct 15
蛋白質這件事,好像大家最近超愛講的。但,老實說我自己其實有點搞不懂是不是一定要這麼在意。像,我朋友裡就有那種練跑很兇的,他根本主打高碳水,結果一樣成績超好啊。有時候真的覺得,是不是太多東西都被講得太誇張,比如什麼厚底鞋、或是運動飲料那種,看廣告感覺都快變神藥了。 可是,回頭想,好像我自己也沒明顯感受到什麼劇烈效果欸。就是有在補那些的人,也沒有突然飛起來,很常就是狀態還是一樣上下波動這樣。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覺得那些產品帶來的改變真的大到讓人驚艷?還是其實也沒差多少,只是話術厲害? Oct 15
嗯,講到這個情緒跟身體健康啊,其實...應該說,等你真的有小孩才會特別有感覺。像我女兒,最近考試的時候整個人很緊張,她常常說肚子不舒服,然後晚上也翻來翻去睡不好。其實我自己就在想,是不是她那種一直擔心考不好,就會影響到身體?對了,有一次她參加比賽,輸了嘛,就在那邊哭好久喔,結果隔天又有點發燒那樣。我不知道其他家長有沒有碰過,就是小朋友情緒太波動,結果變得不舒服這種狀況?還是,其實我們自己大人偶爾也會這樣啦。你們都怎麼辦啊?是會鼓勵他們多講出來、還是分散注意力什麼的?我現在還在摸索啦,如果你們有什麼實用的做法,可以...分享一下嗎?因為說實話,有時候我也搞不太清楚到底要怎麼幫助小孩調適自己的情緒耶…… Oct 07
嗯,最近我家小孩睡覺就是,呃...常常翻來覆去的啦,就是一直動,好像不太好入睡那種。然後隔天問他,他也只是說沒事吧,可是,我自己看就覺得他很明顯整個人比較緊繃這樣。唉,怎麼說呢,有沒有誰有陪小孩認識身體狀態的做法?其實講真的,大人應該也是常常...啊,就是會不太理會自己身體反應那樣啦,算了差不多這樣。 Oct 07
欸你知道嗎!我以前真的超級、超級在意大腿上的cellulite欸,就是那種橘皮感,超煩~然後每次被IG那種廣告炸到就會手滑買乳霜、按摩棒還有乾刷器什麼的,我現在想一想也太傻…反正當下都覺得「哇這次一定有用!」結果,真的不是我在誇張,大概兩個禮拜就放棄,根本很懶得每天認真做啊,而且好像效果根本看不太出來,說白了就一場夢!啊,有同學說戒糖有效啦,可是大學生怎麼可能完全不吃甜的?你半夜寫報告還不能來塊巧克力,不然人生多苦!欸等等,我是不是講太遠…回來、回來。我後來想說不要再一直給自己壓力什麼「一定要消掉橘皮」啦,就慢慢改變,像現在每天多走一點路,盡量吃營養均衡(雖然偶爾還是會亂吃XD),洗澡就順便擦乳液按摩一下,其實好像沒這麼困擾自己了耶。對了,前陣子還自己實驗,一週30分鐘快走再配個蔬菜便當,感覺人比較有精神,心情也好很多欸!所以我現在真心建議大家比起追那些神奇療程,不如試著養成幾個小習慣持續看看~~然後…如果之後有人想辦血液循環相關講座一定要揪我喔哈哈! Oct 05
嗯,行前準備,麻煩。想到什麼做什麼,像查歐洲交通那次,好累。郵件太多,看不完。時差讓腦袋很重,其實都沒睡飽。導遊換了好幾個,聯絡很亂,一下A一下B…搞混,有點懶得處理但還是硬著頭皮來一遍。有一次弄到洗衣機卡住,那個APP根本沒用,方言單字只記一兩句,也想不起來正確講法。然後還有那些瑣事:行李清單總是改、訂單資訊重複查、家裡狗怎麼辦?還要想植物怎麼活。不太管細節,就邊查邊拖拉。冬天嘛,只好用腳踏車在室內騎一下隨便帶過好了 - 其實都亂七八糟的,不過也就這樣吧。 Oct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