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飢餓感?6個提升飽足感的飲食要點與研究觀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今天要來聊聊喝東西這件事。嗯…也不是單純喝水啦,而是怎麼喝才能讓肚子不要那麼容易餓。說真的,減肥或控制體重,最難的不是運動,而是管住那張嘴。常常覺得不是真的餓,就是嘴饞,或是…心理上的空虛?哈。

我最近在看一些資料,發現大家對「喝什麼」有很多誤解。尤其是那個所謂的「零卡」飲料,感覺好像是減肥救星,但事情真的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一句話結論

想讓自己不容易餓,多喝天然的茶或咖啡,然後,拜託,離那些零卡汽水遠一點。它們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有問題。

喝茶或咖啡,真的有差嗎?

好,我們先從好的開始。茶跟咖啡,這兩個應該是除了水以外最多人喝的東西了吧。我自己是每天都要來一杯,不然感覺腦袋開不了機。

它們不只是提神而已,老實說,在控制食慾這塊,它們是真的有點東西。關鍵在於裡面的一些成分,像是兒茶素(特別是綠茶)、咖啡因、還有綠原酸之類的。聽起來很學術,但簡單講,這些東西就是能幫你的身體做幾件事:

  • 提升新陳代謝: 欸對,就是讓你坐著不動也能多燒一點點熱量。研究有說綠茶大概可以提升 4-5%,烏龍茶差不多 2.9%,咖啡甚至可以到 10%。數字聽起來不大,但你想想,每天都多燒一點,一年下來也很可觀啊。
  • 降低飢餓感 這點超重要。它們可以影響我們身體裡一種叫做「飢餓素 (ghrelin)」的東西。飢餓素一降低,你就不會整天想著要吃東西。
  • 阻斷一些吸收: 特別是針對碳水化合物。綠茶和咖啡裡面的成分,可以稍微抑制身體吸收你吃下去的澱粉跟糖。這對想減重或是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人來說,根本就是神助攻。

所以你看,喝這些東西不是單純的安慰劑。不過呢,我自己是覺得,你不能把它當成仙丹。不可能說你大吃大喝,然後灌幾杯綠茶就想瘦下來,那是在做夢。但把它當成日常習慣,長期下來,那種微小的幫助就會累積起來。就像打仗一樣,很多時候勝負都決定在那些小細節上。

冷泡茶的準備過程,視覺上就很清爽
冷泡茶的準備過程,視覺上就很清爽

零卡汽水的騙局,你也被騙了嗎?

再來,就要講到這個…嗯,我認為是現代食品工業最大的謊言之一:代糖飲料。

什麼「Diet Coke」、「Sugar-free」…聽起來超棒的對吧?沒有熱量,又有甜味,簡直完美。但你想想,如果事情這麼簡單,那全世界的胖子不就早就消失了嗎?

很多研究,而且是那種追蹤很久的大型研究,像是美國的護理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結果都讓人傻眼。他們發現,喝最多代糖飲料的人,體重增加的幅度反而比不喝的人…多了超過 50%。這…這不是很奇怪嗎?零卡的飲料,結果卻讓人變更胖?

問題就出在,你的身體比你想的聰明,但你的大腦很容易被騙。

你想想這個場景:你喝了一口零卡可樂,甜味進到嘴裡,你的大腦就收到訊號:「喔!糖來了!能量來了!」然後它就開始準備分泌胰島素之類的荷爾蒙來處理這些「即將到來」的熱量。結果呢?等了半天,什麼都沒有。這就是個假警報。

一次兩次還好,常常這樣搞,你的大腦跟身體就會錯亂。有一個 2025 年的研究(註:這邊原文寫 2025 應該是指預計發表或是一個 typo,總之是個近期的研究),用腦部掃描發現,代糖(像蔗糖素)會讓大腦中負責飢餓的區域(下視丘)更活躍。簡單講,它不但沒有給你飽足感,反而讓你…更餓了。

你的大腦覺得自己被耍了,它預期的能量沒有來,所以它會驅使你去找更多食物來補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喝了 diet soda,結果下一餐或是不知不覺中就吃了更多東西,總熱量根本沒少,甚至還變多。

世界衛生組織 (WHO) 都在 2023 年公開建議,不要用代糖來控制體重。因為,它就沒用啊。說真的,這用常識想也知道。你什麼時候喝完一罐零卡可樂會覺得「啊,好飽」?從來沒有吧。通常是覺得…更想吃點鹹的,配一下,對吧?

大腦掃描示意圖,顯示飢餓區域的反應
大腦掃描示意圖,顯示飢餓區域的反應

實作指引:到底該喝什麼?

好了,說了那麼多,所以到底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

我自己現在是這樣,辦公室放一罐茶葉,用個濾網泡著,整天就是加熱水回沖,很方便。夏天的話,我就會弄一大壺冷泡茶,有時候切點水果像草莓、檸檬片丟進去,冰在冰箱,比外面賣的含糖飲料好喝又健康多了。

對了,說到冷泡。這幾年不是很流行冷泡咖啡嗎?其實茶也可以。冷泡有個超讚的好處,就是可以萃取出更多的兒茶素,而且比較不會有澀味。熱水雖然快,但高溫有時候會破壞掉一些茶裡面比較細緻的成分。

冷泡聽起來麻煩,但其實就是把茶葉丟到常溫水裡,放個幾小時…或者直接丟冰箱冰一個晚上。早上起來就有得喝了。有研究說冷泡綠茶萃取出來的兒茶素,比熱泡多了兩到三倍。很驚人吧。

茶、咖啡、代糖飲料:喝之前想一下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當然這不是什麼絕對的科學數據,比較像是…我自己消化完這些資訊後的個人心得整理。

飲料種類 對飢餓感的影響 對新陳代謝的影響 我的碎碎念
綠茶/烏龍茶 降低飢餓素,增加飽足感。蠻有效的。 微幅提升 (大概 2-5%),長期累積有感。 天然ㄟ尚好。冷泡試試看,兒茶素加倍,口感也溫和。
黑咖啡 抑制食慾效果明顯,咖啡因的功勞。 提升較多 (可能到 10%),但因人而異。 前提是不加糖不加奶精!加了就…嗯,你知道的。當成提神跟抑制食慾的好夥伴。
代糖飲料 (零卡汽水) 欺騙大腦,反而可能引發更強的飢餓感。 基本沒影響。它就是個騙子。 真心建議戒掉。它不只對減重沒幫助,還可能讓你陷入「渴望甜食」的惡性循環。
純水 餐前喝可以增加物理飽足感,但效果短暫。 沒有直接影響,但維持身體機能很重要。 最基本、最重要,但有時候就是想喝點有味道的…這我懂。

反例與誤解釐清

最後,我想講幾個大家常有的迷思。

迷思一:「那我喝茶或咖啡,加一點代糖總可以吧?」

嗯…這問題很好。我自己是覺得,最好不要。因為我們剛剛講了,代糖的核心問題是「欺騙大腦」,讓大腦對甜味和熱量的連結錯亂。即使你是加在有益的茶或咖啡裡,那個「甜味訊號」依然在。久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愛吃甜的。我們目標是從根本上降低對甜食的依賴,而不是找一個「看似無害」的替代品。

迷思二:「既然綠茶這麼好,那吃綠茶萃取物(保健品)效果不是更快?」

理論上是。保健品裡的 EGCG 濃度確實高很多。像日本的研究就提到,吃萃取物的人減重效果比單喝茶的明顯,平均多減了 1-2 公斤。但這邊要注意,高劑量的兒茶素可能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像歐洲食品安全局 (EFSA) 就有提醒,每天攝取超過 800 毫克的 EGCG 補充劑可能會有健康風險。但相對的,從喝茶來的就很難超標,很安全。

我自己的看法是,盡量從原型食物來。喝冷泡茶就是一個很棒的方式,能提高兒茶素攝取,又保留了食物的天然平衡。除非有特殊需求,不然不用特別去吃保健品。

迷思三:「咖啡因會心悸,所以我不適合喝茶或咖啡。」

這確實是個問題。如果你對咖啡因很敏感,那就要注意。可以從低咖啡因的茶開始,比如某些白茶,或者下午以後就不要喝。但有趣的是,茶裡面有一種叫「茶胺酸 (Theanine)」的東西,它有鎮靜、放鬆的效果,可以平衡掉一部分咖啡因的刺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喝茶的提神效果比較「溫和」,不像喝咖啡那麼猛烈。你可以自己感受看看,說不定茶對你來說是OK的。

各種天然茶葉與香料的組合
各種天然茶葉與香料的組合

總之,今天講了這麼多,其實重點就是,身體喜歡天然、真實的東西。給它真的糖,它就知道怎麼處理;給它真的茶,它就能吸收裡面的好處。但如果你一直用假的、人工的東西去騙它,久了它就會跟你抗議,甚至用讓你更餓、更胖的方式來報復你。

所以,下次當你站在便利商店的飲料櫃前,在零卡汽水和無糖茶之間猶豫的時候,希望你會想起今天聊的這些。這真的是個很小、但很重要的選擇。

換你說說看:

那你呢?你平常最常喝什麼飲料來提神或解饞?是咖啡、茶,還是…你也曾經是代糖飲料的愛好者?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7-02 Reply
    這篇文章好有趣喔!我在歐洲時聽說亞洲的茶文化超神奇,尤其是那個交感神經的部分,能不能多分享一下?感覺茶真的比想像中複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