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早餐,享受晨間活力
- 開始從每天早餐中加入至少一份全穀類食物,如燕麥或糙米
全穀類提供優質纖維,幫助腸道健康與飽腹感(如何驗證:1周後觀察到飽腹感增強)
- 馬上選擇低糖選擇,避免麥片中的過量糖分
低糖飲食可以減少血糖波動,降低糖尿病風險(如何驗證:3天內記錄血糖水平穩定)
- 直接用新鮮水果取代果汁,增加早晨的活力
新鮮水果提供更多纖維和抗氧化劑,幫助維持健康(如何驗證:1周後感受到能量提升)
- 先嘗試搭配堅果和種子,強化蛋白質和好脂肪攝取
這些食物提供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質,支持身體能量和修復(如何驗證:觀察到肌肉質量增強)
- 記得要評估和調整早餐中的加工肉類攝取
減少加工肉類攝取可以降低慢性病風險(如何驗證:查詢營養指南並進行調整後評估健康指標)
選擇健康早餐來降低慢性病風險
嗯…大致上啦,蠻多大規模的研究喔,會發現那種早餐每天都有吃的人,他們死亡率差不多少了20%。啊,就是跟沒吃的比起來更低,而且其實,不止只有這個好處吧,有其他影響啦。
然後,他們記憶測驗成績也比較好,像肥胖跟憂鬱這些機率也是偏低。就是,好像也比較不會得到第二型糖尿病之類。講直白點啊,到老以後獨立性還可以保持得比較好。另外看那些數據什麼的,就連癌症、心血管相關的死亡機率,都有在降低耶 - 欸真的,一切就從早上的那餐開始啊。
說起來,內容物、吃飯時機都滿重要。資料整理下來,大致就是幾種族群影響最大:一個是固定天天有吃早餐、一個是盡量八點前吃完,再來就是早餐份量要放最大。然後蛋白質、纖維比例最好拉高。如果你本身會運動,那就推薦先吃再去練;如果平常是在執行間歇斷食,就把早餐時間拉早一些比較建議。呃…其實也沒那麼簡單齁,你想一下,每天剛醒腦袋還在發呆嘛,有時只想喝咖啡或直接拿根棒子帶走算了……可是欸早餐是真的滿重要,你每一次怎麼選,其實等於給自己未來身體投下一票吧。
嗯…之前內容都討論過原理了,所以今天換講超級實用派的東西,就是到底該吃啥?等下我直接聊日常中如何安排,把蛋白質啦、纖維啦、亮氨酸什麼的跟方便程度顧到。不管是趕著出門隨手一抓,還是假日花心思弄,都找得到對應方法。我也想順便談一下雞蛋、麥片棒子或者果汁這些東西值不值得,以及沖咖啡的時間、市面上的盒裝穀片那些,也都查過資料。最後目標,就是讓健康又好吃真的變得可能吧。
那個,其實很多學者真的特愛研究早餐欸,所以我們資料庫裡資訊真的是超爆多。我懶得拐彎直接切重點喔,到底哪些東西最該上你的早餐桌。(但話說回來現在多少人還坐著慢慢享用XD)
唉,要說默默的大功臣,全穀類一定要提啦 - 每年秋天快到,我腦海就是燕麥粥加一把莓果,很療癒啊。有堅果味、有點淡淡水果甜味,就感覺溫暖欸~夏天有時候我乾脆偷懶拿涼麥片解決,但一遇冷空氣又改回熱燕麥了。
全穀就是王者地位啦,也不是很炫,可是真的超紮實。他們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性澱粉,然後植化素很多,比如抗氧化、多酚、木脂素加植物固醇什麼通通包辦;基本營養和礦物質也是夠豐富。有非常多大型流行病學觀察型研究,加上統合分析結果一致都指向:全穀攝取愈多,各種慢性疾病風險愈低。在攝取最高那群,人家看到總死亡率降18%,癌症死亡率低11%,冠狀動脈心臟病減30%、中風少10%左右,而且第二型糖尿病能降到30%;體重管理和預防肥胖正面影響明確。(以上數字全部是根據觀察型流行病學與相關統合分析。)
如果硬要全穀排一下排名喔,燕麥肯定很突出!裡面β-葡聚醣(一種可溶性纖維)特別高,它對LDL壞膽固醇下降大約有5-10%效果 - 完全不用減重,只光靠增加攝取照樣有效。所以美國FDA跟歐洲EFSA兩邊才會同意它可以打健康標章。所以認真說,平常常備燕麥進餐表,可以一直幫你顧膽固醇,不只理論喊爽而已~
然後,他們記憶測驗成績也比較好,像肥胖跟憂鬱這些機率也是偏低。就是,好像也比較不會得到第二型糖尿病之類。講直白點啊,到老以後獨立性還可以保持得比較好。另外看那些數據什麼的,就連癌症、心血管相關的死亡機率,都有在降低耶 - 欸真的,一切就從早上的那餐開始啊。
說起來,內容物、吃飯時機都滿重要。資料整理下來,大致就是幾種族群影響最大:一個是固定天天有吃早餐、一個是盡量八點前吃完,再來就是早餐份量要放最大。然後蛋白質、纖維比例最好拉高。如果你本身會運動,那就推薦先吃再去練;如果平常是在執行間歇斷食,就把早餐時間拉早一些比較建議。呃…其實也沒那麼簡單齁,你想一下,每天剛醒腦袋還在發呆嘛,有時只想喝咖啡或直接拿根棒子帶走算了……可是欸早餐是真的滿重要,你每一次怎麼選,其實等於給自己未來身體投下一票吧。
嗯…之前內容都討論過原理了,所以今天換講超級實用派的東西,就是到底該吃啥?等下我直接聊日常中如何安排,把蛋白質啦、纖維啦、亮氨酸什麼的跟方便程度顧到。不管是趕著出門隨手一抓,還是假日花心思弄,都找得到對應方法。我也想順便談一下雞蛋、麥片棒子或者果汁這些東西值不值得,以及沖咖啡的時間、市面上的盒裝穀片那些,也都查過資料。最後目標,就是讓健康又好吃真的變得可能吧。
那個,其實很多學者真的特愛研究早餐欸,所以我們資料庫裡資訊真的是超爆多。我懶得拐彎直接切重點喔,到底哪些東西最該上你的早餐桌。(但話說回來現在多少人還坐著慢慢享用XD)
唉,要說默默的大功臣,全穀類一定要提啦 - 每年秋天快到,我腦海就是燕麥粥加一把莓果,很療癒啊。有堅果味、有點淡淡水果甜味,就感覺溫暖欸~夏天有時候我乾脆偷懶拿涼麥片解決,但一遇冷空氣又改回熱燕麥了。
全穀就是王者地位啦,也不是很炫,可是真的超紮實。他們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性澱粉,然後植化素很多,比如抗氧化、多酚、木脂素加植物固醇什麼通通包辦;基本營養和礦物質也是夠豐富。有非常多大型流行病學觀察型研究,加上統合分析結果一致都指向:全穀攝取愈多,各種慢性疾病風險愈低。在攝取最高那群,人家看到總死亡率降18%,癌症死亡率低11%,冠狀動脈心臟病減30%、中風少10%左右,而且第二型糖尿病能降到30%;體重管理和預防肥胖正面影響明確。(以上數字全部是根據觀察型流行病學與相關統合分析。)
如果硬要全穀排一下排名喔,燕麥肯定很突出!裡面β-葡聚醣(一種可溶性纖維)特別高,它對LDL壞膽固醇下降大約有5-10%效果 - 完全不用減重,只光靠增加攝取照樣有效。所以美國FDA跟歐洲EFSA兩邊才會同意它可以打健康標章。所以認真說,平常常備燕麥進餐表,可以一直幫你顧膽固醇,不只理論喊爽而已~
加入全穀類與燕麥打造優質纖維餐盤
如果你每天吃超過3 g的β-葡聚醣,LDL膽固醇大概能掉10%,約等於25 mmol/L。直接一碗75 g燕麥或55 g燕麥麩早餐塞下就夠。算滿強的啦。這樣除了有助於降壞膽固醇,飽足感明顯更久、比較不會餓喔。腸道微生物群應該也會開心,所以間接減重會更順,而且血糖應該穩點。坦白說,燕麥威力比想像好,只是以前羅馬軍團當主糧,現在卻被卡通老虎跟甜膩霜球頂替掉了。
話說不只燕麥,其實可以選很多全穀類的東西:全穀麵包(像黑麥、布麵堡、有籽那種)、大麥拿來煮粥近期又紅,藜麥很百搭,加牛奶水果變成粥或直接做成早餐碗都適合。糙米嘛,就剩飯湊一湊,也能鹹口味。還有蕎麥,不管kasha還是可麗餅,其實蠻彈性;小米也能當粥,在南亞非洲普遍,只是西方較少見。至於工廠穀片像Shredded Wheat、Bran Flakes、All-Bran、Weetabix,雖經加工,但保留全部纖維和營養,好處還在。
嗯,再來講堅果。有在固定吃的人他們早死風險低17%,瘦身有62%幫助,心血管死亡機率少24%。然後什麼膽固醇、血壓、血糖狀態也有進步。此外糖尿病概率降27%,癌症機率低18%,帕金森氏症跟失智都下降(是真的喔)。然後健康老化也是,最神的是不用吃很多 - 一天15g效益就達到天花板,多吃沒差。一小把半盎司解決吧!撒優格混隔夜燕麥也行,要不隨手一罐堅果丟桌邊,看順眼了就抓來吃,超省事。
欸還沒完喔!種子也蠻值得加,但不少人容易把堅果和種子搞混。他們熱量高但纖維爆炸多、不飽和脂肪與蛋白質豐富,再補齊鎂鋅B群E。不過亞麻籽跟奇亞籽溶性纖維特高,有助降LDL又延緩葡萄糖吸收,比起一般堅果其實功能更多;對了核桃例外因為它omega-3多啦。另外像木酚素和植物固醇(尤其亞麻芝麻),對改善膽固醇和荷爾蒙甚至抗癌都有幫助感覺蠻不錯。南瓜籽葵花子則是鋅量超標兼給更多植物固醇。怎麼用?丟到穀片優格一起攪,也可以灑粥上配抹果吐司,很簡單。如果懶得自己弄直接挑帶種子的全穀土司省事一點。
最後說水果好了,早餐時補水果其實最方便。「Nature Medicine」最近發表分析顯示各類食品裡「水果」在促進健康老化排名第一。而且習慣早餐加水果的人膳食總評分一般比較好,看研究就是「整顆」吃下去,比切丁或者榨汁更能降低後續想吃東西的衝動。同時早上有吃水果這批人BMI普遍偏低、小腹通常不明顯,也可能讓血壓微幅下降。欸,「整顆」內含不同纖維植化素,有利腸道菌,是很直觀的一招,就算工業玉米片裡摻乾燥果乾,也是補充來源啦!
話說不只燕麥,其實可以選很多全穀類的東西:全穀麵包(像黑麥、布麵堡、有籽那種)、大麥拿來煮粥近期又紅,藜麥很百搭,加牛奶水果變成粥或直接做成早餐碗都適合。糙米嘛,就剩飯湊一湊,也能鹹口味。還有蕎麥,不管kasha還是可麗餅,其實蠻彈性;小米也能當粥,在南亞非洲普遍,只是西方較少見。至於工廠穀片像Shredded Wheat、Bran Flakes、All-Bran、Weetabix,雖經加工,但保留全部纖維和營養,好處還在。
嗯,再來講堅果。有在固定吃的人他們早死風險低17%,瘦身有62%幫助,心血管死亡機率少24%。然後什麼膽固醇、血壓、血糖狀態也有進步。此外糖尿病概率降27%,癌症機率低18%,帕金森氏症跟失智都下降(是真的喔)。然後健康老化也是,最神的是不用吃很多 - 一天15g效益就達到天花板,多吃沒差。一小把半盎司解決吧!撒優格混隔夜燕麥也行,要不隨手一罐堅果丟桌邊,看順眼了就抓來吃,超省事。
欸還沒完喔!種子也蠻值得加,但不少人容易把堅果和種子搞混。他們熱量高但纖維爆炸多、不飽和脂肪與蛋白質豐富,再補齊鎂鋅B群E。不過亞麻籽跟奇亞籽溶性纖維特高,有助降LDL又延緩葡萄糖吸收,比起一般堅果其實功能更多;對了核桃例外因為它omega-3多啦。另外像木酚素和植物固醇(尤其亞麻芝麻),對改善膽固醇和荷爾蒙甚至抗癌都有幫助感覺蠻不錯。南瓜籽葵花子則是鋅量超標兼給更多植物固醇。怎麼用?丟到穀片優格一起攪,也可以灑粥上配抹果吐司,很簡單。如果懶得自己弄直接挑帶種子的全穀土司省事一點。
最後說水果好了,早餐時補水果其實最方便。「Nature Medicine」最近發表分析顯示各類食品裡「水果」在促進健康老化排名第一。而且習慣早餐加水果的人膳食總評分一般比較好,看研究就是「整顆」吃下去,比切丁或者榨汁更能降低後續想吃東西的衝動。同時早上有吃水果這批人BMI普遍偏低、小腹通常不明顯,也可能讓血壓微幅下降。欸,「整顆」內含不同纖維植化素,有利腸道菌,是很直觀的一招,就算工業玉米片裡摻乾燥果乾,也是補充來源啦!

用堅果和種子強化蛋白質與好脂肪攝取
其實乾果和新鮮水果比起來,好像營養本來就差不太多啦,就是維他命C稍微低一點這樣。啊但是,糖分真的會高滿多,又有點黏牙,有時候咬一口會卡住...所以吃的時候最好別一次狂嗑,控制一下量比較保險。對了,吃完記得清潔牙齒喔 - 尤其是容易蛀牙的人特別要注意。不過如果剛喝完果汁或吃很酸的水果,那就等等,大概30分鐘之後再刷,其實比較不會讓琺瑯質被損傷啦。
大概聊這麼久,全穀物、堅果、種子跟水果你應該開始想到那個麥片跟格蘭諾拉的包裝?說真的這兩種常被擺在同一區,但東西差異還挺大的喔。嗯,我幫你快速拆解一下。
— 麥片(muesli)大部分都是生燕麥直接混乾果、堅果還有種子,比較天然無加工,不額外加糖。有些人會用牛奶泡著或者直接加優格,也可以當零食拿來吃。所以一般講起來,加工糖跟油幾乎沒什麼,不過因為裡面有乾果,多少還是有些甜味。
— 格蘭諾拉(granola)完全不一樣嘿,它一定經過烘烤才行,而且都會拌進油或甜味劑比如蜂蜜、糖漿什麼的再去烤,所以才脆成那個樣子。一整塊或小顆粒那感覺就是這原因。因此它熱量基本上比麥片高出很多,連糖分和脂肪也都多不少,有時候標示上寫oat clusters或crunchy oat cereal都算是這類產品吧。
根據UK Biobank那份數據看下來,其實各項指標麥片普遍壓倒性贏過格蘭諾拉:像總熱量比較低,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少滿明顯;然後糖又少、纖維卻更多。但是欸,要小心哦,有些賣場賣的麥片居然自己又額外加了一堆糖…選購時最好仔細看看標籤,「無添加糖」肯定最安全,每份總糖量6克以內其實很OK。如果只是裡面的乾果本身帶點天然甜度,目前也沒看到像精緻加糖那樣嚴重的問題。
可能有人現在在納悶:「不是就多放點油跟蜂蜜嗎,到底差在哪?」唉我懂…格蘭諾拉超香又涮嘴,但說穿了麥片真的是營養掛,所以若很想兩種一起吃,可以只灑一小把格蘭諾拉混進麥片裡,馬上增加層次但主體還是不偏離原本健康目標!
補充蛋白質這件事也要聊一下喔!只靠全穀類、堅果與種子的話,其實一般早餐蛋白含量很難夠足。乳製品真的救援力爆棚,比如優格或者牛奶啥的一次到位,很方便呢。
觀察日常習慣早上搭配乳製品的人,他們飲食評比其實整體表現更棒。而且乳製品算是攝取鈣質、鉀鎂礦物,以及A與D兩類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更妙的是,如果把平常早餐那些精製澱粉拿掉換成乳製品,就連飽足感都提升,中午前比較不餓。另外統計下來有在喝牛奶的人,他們心血管、中風、高血壓、大腸癌甚至肥胖症、新陳代謝症候群及骨鬆發生率都相對更低。
最後小提一下發酵型乳品,如優格、克菲爾skyr之類 - 它們除了濃縮許多營養,包括完整蛋白及微量元素如鈣磷、多元維生素外,本身必需脂肪酸也足。依照流行病學研究資料分析,相較於單純未發酵型奶飲,「經常攝取優格族群」2型糖尿病風險可下降約9%。
大概聊這麼久,全穀物、堅果、種子跟水果你應該開始想到那個麥片跟格蘭諾拉的包裝?說真的這兩種常被擺在同一區,但東西差異還挺大的喔。嗯,我幫你快速拆解一下。
— 麥片(muesli)大部分都是生燕麥直接混乾果、堅果還有種子,比較天然無加工,不額外加糖。有些人會用牛奶泡著或者直接加優格,也可以當零食拿來吃。所以一般講起來,加工糖跟油幾乎沒什麼,不過因為裡面有乾果,多少還是有些甜味。
— 格蘭諾拉(granola)完全不一樣嘿,它一定經過烘烤才行,而且都會拌進油或甜味劑比如蜂蜜、糖漿什麼的再去烤,所以才脆成那個樣子。一整塊或小顆粒那感覺就是這原因。因此它熱量基本上比麥片高出很多,連糖分和脂肪也都多不少,有時候標示上寫oat clusters或crunchy oat cereal都算是這類產品吧。
根據UK Biobank那份數據看下來,其實各項指標麥片普遍壓倒性贏過格蘭諾拉:像總熱量比較低,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少滿明顯;然後糖又少、纖維卻更多。但是欸,要小心哦,有些賣場賣的麥片居然自己又額外加了一堆糖…選購時最好仔細看看標籤,「無添加糖」肯定最安全,每份總糖量6克以內其實很OK。如果只是裡面的乾果本身帶點天然甜度,目前也沒看到像精緻加糖那樣嚴重的問題。
可能有人現在在納悶:「不是就多放點油跟蜂蜜嗎,到底差在哪?」唉我懂…格蘭諾拉超香又涮嘴,但說穿了麥片真的是營養掛,所以若很想兩種一起吃,可以只灑一小把格蘭諾拉混進麥片裡,馬上增加層次但主體還是不偏離原本健康目標!
補充蛋白質這件事也要聊一下喔!只靠全穀類、堅果與種子的話,其實一般早餐蛋白含量很難夠足。乳製品真的救援力爆棚,比如優格或者牛奶啥的一次到位,很方便呢。
觀察日常習慣早上搭配乳製品的人,他們飲食評比其實整體表現更棒。而且乳製品算是攝取鈣質、鉀鎂礦物,以及A與D兩類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更妙的是,如果把平常早餐那些精製澱粉拿掉換成乳製品,就連飽足感都提升,中午前比較不餓。另外統計下來有在喝牛奶的人,他們心血管、中風、高血壓、大腸癌甚至肥胖症、新陳代謝症候群及骨鬆發生率都相對更低。
最後小提一下發酵型乳品,如優格、克菲爾skyr之類 - 它們除了濃縮許多營養,包括完整蛋白及微量元素如鈣磷、多元維生素外,本身必需脂肪酸也足。依照流行病學研究資料分析,相較於單純未發酵型奶飲,「經常攝取優格族群」2型糖尿病風險可下降約9%。
搭配新鮮水果提升早晨活力與腸道友善度
最近看到一個挺有意思的研究,主要是跟吃優格相關的啦。這次他們在美國找了120,000人,前後做了4年,發現如果你早餐習慣有吃到起司的人,糖尿病風險會降低14%。欸,不只是這樣,那些愛吃優格的人其實還瘦了一點,大約少了0.8磅,其他沒那麼愛吃優格的人平均還胖了3.4磅左右。講白了,優格不只好吃,它對健康好處超多:像骨質密度明顯上升,在年長族群裡頭,骨質疏鬆風險大概可以降到剩下60%;還有像什麼食道、胃、結腸、甚至膀胱跟乳腺這些消化道相關的癌症機率都減少。
再來說下去好了,就是針對高心血管風險的老人家,他們代謝數值看起來也明顯變更好:脂肪降、好的HDL膽固醇增加、連血糖都穩定一些。有趣的是,有個研究甚至發現全脂優格效果比低脂來得更厲害喔。對了,其實它真的有辦法幫腸道微生態調整健康,然後整個消化問題變輕很多,而且發炎機率降低,以後腸胃就相對比較OK一點。老話一句,像優格、克菲爾跟Skyr(斯奇爾)不只有蛋白質加分,它們確實很有效益 - 鹹甜都能搭啦,真的是早餐神隊友。
嗯,可是小提醒一下,就是說,就算牛奶配穀片,再加上一坨希臘優格什麼的,很容易蛋白質距離40g這目標還是差蠻遠的喔!特別是60歲以上,需要補足更多蛋白質族群真的要注意。如果覺得不足,有時加點蛋白粉或打一杯protein shake,其實很OK啊,也是不少人的選擇。(如果想更深入看,我以前寫過完整高蛋白早餐分析。)
突然想到很多人會問「不能喝牛奶怎辦呢?」老實說現在大家選植物奶很常見啦,例如黃豆、燕麥或杏仁等植物飲品,只是它們營養內容落差非常大,有一些其實幾乎沒啥蛋白質。如果想仔細比各種飲料,我也整理過專文解說 > 【你喝錯奶了嗎?我用MD PhD背景比較所有選項】
那接著講即食穀片吧,其實這東西到底算方便還是等於「名義早餐本體甜點」真的值得討論。我猜大家早上應該都懶得準備花式料理,多半拿包現成穀片直接沖牛奶 - 不管你選Fruit & Fibre/Bran Flakes標榜健康型號,或者Frosties/Cinnamon Crunch那些重口味甜食類,但他們號稱快速補充營養是真的嗎?坦白講滿多牌子都是高度加工產品啦。如果仔細比對美國和英國即食穀片,每50g份量...
大部分營養師會建議,你最好找每50g裡頭纖維5g以上但糖10g以下(其實糖能5g內最好),綠色標區才是真正健康盒。不過市面真能達標產品超級稀少,美國紅色警戒區通常很誇張。所以要自己想辦法,比如加一湯匙小麥麩馬上多3g纖維,再來亞麻籽磨粉又能提升1.6g外帶Omega-3。以為自己做到安全線就夠?結果如果主餐都靠爆款即食穀片,其實換個方式說就是「名正言順早上嗑甜點」。所以,如果可以,就從左側找低糖高纖版本,加料強化會更保險。
講回早餐棒,其實簡單直球給答案 - 快歸快,但認真談營養...坦白說完全不合格。有時候忙起來抓根棒子填肚子最快省事沒錯,不過理性點看,它真的提供不了身體所需那些重要成份,大部分也就圖個拆包裝不用洗碗罷了。
再來說下去好了,就是針對高心血管風險的老人家,他們代謝數值看起來也明顯變更好:脂肪降、好的HDL膽固醇增加、連血糖都穩定一些。有趣的是,有個研究甚至發現全脂優格效果比低脂來得更厲害喔。對了,其實它真的有辦法幫腸道微生態調整健康,然後整個消化問題變輕很多,而且發炎機率降低,以後腸胃就相對比較OK一點。老話一句,像優格、克菲爾跟Skyr(斯奇爾)不只有蛋白質加分,它們確實很有效益 - 鹹甜都能搭啦,真的是早餐神隊友。
嗯,可是小提醒一下,就是說,就算牛奶配穀片,再加上一坨希臘優格什麼的,很容易蛋白質距離40g這目標還是差蠻遠的喔!特別是60歲以上,需要補足更多蛋白質族群真的要注意。如果覺得不足,有時加點蛋白粉或打一杯protein shake,其實很OK啊,也是不少人的選擇。(如果想更深入看,我以前寫過完整高蛋白早餐分析。)
突然想到很多人會問「不能喝牛奶怎辦呢?」老實說現在大家選植物奶很常見啦,例如黃豆、燕麥或杏仁等植物飲品,只是它們營養內容落差非常大,有一些其實幾乎沒啥蛋白質。如果想仔細比各種飲料,我也整理過專文解說 > 【你喝錯奶了嗎?我用MD PhD背景比較所有選項】
那接著講即食穀片吧,其實這東西到底算方便還是等於「名義早餐本體甜點」真的值得討論。我猜大家早上應該都懶得準備花式料理,多半拿包現成穀片直接沖牛奶 - 不管你選Fruit & Fibre/Bran Flakes標榜健康型號,或者Frosties/Cinnamon Crunch那些重口味甜食類,但他們號稱快速補充營養是真的嗎?坦白講滿多牌子都是高度加工產品啦。如果仔細比對美國和英國即食穀片,每50g份量...
大部分營養師會建議,你最好找每50g裡頭纖維5g以上但糖10g以下(其實糖能5g內最好),綠色標區才是真正健康盒。不過市面真能達標產品超級稀少,美國紅色警戒區通常很誇張。所以要自己想辦法,比如加一湯匙小麥麩馬上多3g纖維,再來亞麻籽磨粉又能提升1.6g外帶Omega-3。以為自己做到安全線就夠?結果如果主餐都靠爆款即食穀片,其實換個方式說就是「名正言順早上嗑甜點」。所以,如果可以,就從左側找低糖高纖版本,加料強化會更保險。
講回早餐棒,其實簡單直球給答案 - 快歸快,但認真談營養...坦白說完全不合格。有時候忙起來抓根棒子填肚子最快省事沒錯,不過理性點看,它真的提供不了身體所需那些重要成份,大部分也就圖個拆包裝不用洗碗罷了。

分辨麥片、榖片、麥片棒,避免糖份超標
前幾天剛好有人跟我聊到早餐棒啦。嗯,實際翻過市面上十二種熱賣早餐棒,通常一根才145 kcal(差不多一天熱量5%而已),蛋白質只有2 g(理想早餐應該有5-10%,但這麼低真的OK嗎?),糖分10 g(那個,每天上限的40%,嚇人耶),然後纖維2 g出頭(大致6%吧),你吃一條肯定不飽欸!啊結果呢,有時忍不住抓第二條、然後外帶個咖啡店鬆餅直接變套餐,材料成份表自己看啦 - 都是超級加工食品,那種醫界建議能避則避的類型,基本逃不了。}
{坦白說啦,我還真找不到什麼很有說服力的理由推薦便利商店的早餐棒。如果你真的早上很趕,其實不少健康方便選擇耶,比如全麥吐司夾果醬再配牛奶、或者前晚準備隔夜燕麥粥,再不然直接一杯希臘優格加水果和堅果。不見得比拆包裝慢。嗯,大概就這樣吧。}
{蛋這題齁,其實蠻爆炸的,每次提到大家立刻意見一堆,「膽固醇只是唬爛」派馬上跳出來。我覺得啦,多數人都愛吃蛋,只是有時候蛋對我們也沒那麼友善……你去看科學文獻都快眼花了,一堆寫無害,一堆連疾病風險一起扣回來。網紅戰起來超吵雜,所以有疑問其實滿合理。我沒要細談學術細節,直接濃縮給想顧健康的人:「雞蛋偶爾吃OK,但不推薦每天當主食」。}
{數字講清楚喔 - 像美國那份360萬人大型統計就指出:每天多一顆雞蛋心血管風險高8%,歐洲只升5%但統計不顯著;亞洲沒增加。另外1,190萬人大調查顯示「整體死亡率其實沒明顯差」,但裡面分層資料複雜:美國人一天多吃雞蛋死因風險多12%;60歲以上升幅約10%;追蹤期15年以上高7%,女性因心血管病死亡甚至飆到23%。還有半百萬人口長期觀察說「平均每天多半顆蛋,不論死亡、心臟病或癌症,都增7%」。所以咧?結論就是:「雞蛋是否致病,其實滿取決於地區還有人個人的飲食背景」。}
{那美國為什麼特別明顯?大家大致猜三點:首先,美國人本身飲食膽固醇攝取基數大;再來,他們偏好用雞蛋搭配加工肉或精緻澱粉,不是蔬菜水果類;最關鍵可能在烹調方式,高溫油炸常導致養分破壞且產生負擔較大的脂質氧化物。但把炸改炒或水煮是不是解藥呢?目前看起來效果有限欸,單純撇除變數後,「膽固醇」依舊構成風險本體。}
{如果換成只留蛋白不用黃就另當別論了!主要因為優質蛋白幾乎集中在那邊,而且大型流行病學都指向「僅吃蛋白反倒降低慢性病機率」。再回頭比圖表很直觀:「整顆連黃下肚=各類死亡風險略增,只吃純蛋白反而都下降。」所以核心訊息就是 - 適量純吃蛋白無妨甚至微利,但整顆含黃雞蛋蛋不能常態化塞太多進去啦!}
{說到安全線怎抓?一般會把每週五顆全蛋蛋視為最高危組,那確實偏高囉。我自己看完資料之後現在頂多偶爾碰完整全蛋蛋,每週最多兩次,有時乾脆改選純蛋蛋白製品代替也完全安心喔。}
{欸其實啊,要講早午餐內容,比起經年累月爭議瘋狂迴圈的雞蛋蛋黃,「加工肉」問題單純許多,很少例外越常見危害就越確定!那種經典英美飯店式大早餐……真的懂旅遊人在異地遇到黑香腸配培根、疊點香腸與煎荷包,看似開心,其實營養陷阱挺深呢,我在北約克郡Moors旅行時就親身踩過一次,很難抵擋誘惑是真的,但日常千萬慎重考慮啦。
{坦白說啦,我還真找不到什麼很有說服力的理由推薦便利商店的早餐棒。如果你真的早上很趕,其實不少健康方便選擇耶,比如全麥吐司夾果醬再配牛奶、或者前晚準備隔夜燕麥粥,再不然直接一杯希臘優格加水果和堅果。不見得比拆包裝慢。嗯,大概就這樣吧。}
{蛋這題齁,其實蠻爆炸的,每次提到大家立刻意見一堆,「膽固醇只是唬爛」派馬上跳出來。我覺得啦,多數人都愛吃蛋,只是有時候蛋對我們也沒那麼友善……你去看科學文獻都快眼花了,一堆寫無害,一堆連疾病風險一起扣回來。網紅戰起來超吵雜,所以有疑問其實滿合理。我沒要細談學術細節,直接濃縮給想顧健康的人:「雞蛋偶爾吃OK,但不推薦每天當主食」。}
{數字講清楚喔 - 像美國那份360萬人大型統計就指出:每天多一顆雞蛋心血管風險高8%,歐洲只升5%但統計不顯著;亞洲沒增加。另外1,190萬人大調查顯示「整體死亡率其實沒明顯差」,但裡面分層資料複雜:美國人一天多吃雞蛋死因風險多12%;60歲以上升幅約10%;追蹤期15年以上高7%,女性因心血管病死亡甚至飆到23%。還有半百萬人口長期觀察說「平均每天多半顆蛋,不論死亡、心臟病或癌症,都增7%」。所以咧?結論就是:「雞蛋是否致病,其實滿取決於地區還有人個人的飲食背景」。}
{那美國為什麼特別明顯?大家大致猜三點:首先,美國人本身飲食膽固醇攝取基數大;再來,他們偏好用雞蛋搭配加工肉或精緻澱粉,不是蔬菜水果類;最關鍵可能在烹調方式,高溫油炸常導致養分破壞且產生負擔較大的脂質氧化物。但把炸改炒或水煮是不是解藥呢?目前看起來效果有限欸,單純撇除變數後,「膽固醇」依舊構成風險本體。}
{如果換成只留蛋白不用黃就另當別論了!主要因為優質蛋白幾乎集中在那邊,而且大型流行病學都指向「僅吃蛋白反倒降低慢性病機率」。再回頭比圖表很直觀:「整顆連黃下肚=各類死亡風險略增,只吃純蛋白反而都下降。」所以核心訊息就是 - 適量純吃蛋白無妨甚至微利,但整顆含黃雞蛋蛋不能常態化塞太多進去啦!}
{說到安全線怎抓?一般會把每週五顆全蛋蛋視為最高危組,那確實偏高囉。我自己看完資料之後現在頂多偶爾碰完整全蛋蛋,每週最多兩次,有時乾脆改選純蛋蛋白製品代替也完全安心喔。}
{欸其實啊,要講早午餐內容,比起經年累月爭議瘋狂迴圈的雞蛋蛋黃,「加工肉」問題單純許多,很少例外越常見危害就越確定!那種經典英美飯店式大早餐……真的懂旅遊人在異地遇到黑香腸配培根、疊點香腸與煎荷包,看似開心,其實營養陷阱挺深呢,我在北約克郡Moors旅行時就親身踩過一次,很難抵擋誘惑是真的,但日常千萬慎重考慮啦。
運用乳製品補足高品質蛋白及鈣質
你問我早餐吃什麼啊?老實講,加工肉那堆 - 香腸、培根、火腿還有沙拉米,真的不太可能天天上桌吧。嗯,這些本來就有問題:像亞硝酸鹽會和胺基酸弄出N-亞硝基化合物,就是會致癌的那種東西。然後還沒煮就危險了欸。
再講白點,你拿去燻或煎以後,那些多環芳香烴、雜環胺、氧化脂肪全都出現,通通都跟慢性發炎還有癌症脫不了關係啦。有時候覺得內容很複雜但反正結論就是壞事一堆吧。
數字呢,其實不是我隨便說的。2022年出的薈萃分析有寫,每天只要吃50 g加工肉品(就是1.8 oz),總死亡風險就高15%、冠心病27%、中風17%,第2型糖尿病甚至37%。喔這真的不是我在唬爛,都是公開統計裡寫的資料。
如果要談癌症,有資料更明確。2021年同樣是大規模薈萃分析,直接點名:加工肉讓乳癌機率高6%,大腸21%、直腸22%,肺癌與腎臟也分別提升20%和19%。看到這個,我說真的,只把英式全早餐當偶爾放縱小確幸啦,平常根本不想碰,每天吃應該超自虐。
然後欸,你以前早餐是不是也喝果汁?反正我小時候家裡都一定有柳橙汁之類啦,那年代誰管健不健康啊。不過現在大家都知道水果跟果汁其實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所以差異怎麼來?其實研究做滿細。愛吃水果的人,死亡風險降13~27%;至於果汁,一天150 ml好像勉強沒差,但多到350 ml(約12 oz)早死風險居然升24%。而且整顆水果一天+300 g冠心病下降16%,單喝果汁就啥用沒有 - 效果直接歸零喔。
想知道為什麼差這麼大嗎?榨成果汁基本等於把保護殼丟掉吧!糖變成自由狀態,爆熱量一口吞;纖維全失蹤,小腸微生物懶得理;抗氧化劑很多卡在皮渣沒進杯子裡。直接咬蘋果吃香蕉會飽,喝柳橙汁三秒灌下去連感覺都沒有。不過如果150 ml(5 oz)以下倒還好,再多就真的別傻傻以為對身體很健康啦。
至於smoothie/冰沙奶昔那種,其實評價很兩極。有時候用牛奶或植物奶加奇亞籽燕麥優格酪梨什麼鬼混一起真的蠻營養。但只加一堆水果泥和糖份很重的材料就GG了。一根香蕉配一杯莓果、一點橙汁再拌優格,也可以輕鬆爆到350 kcal和48 g糖 - 糖比可樂還多,而且一下超標「每日自由糖」建議60%啦。
還有誤區,用整顆水果感覺超棒但其實打碎纖維被切斷太細,小腸吸收速度暴增,大概率好處沒多少。然後banana特別扯 - 裡頭酶會毀掉某些重要polyphenols,所以喜歡香蕉記得單獨吃,不要混smoothie一起啊!
如果真的要做一杯夠厲害的smoothie,就照營養師方式調配好了。例如底部先選牛奶或強化植物奶,加蛋白粉希臘優格防止血糖衝太快,再撒點亞麻籽奇亞籽增加omega-3膳食纖維;想更油可以加堅果醬酪梨橄欖油幫助吸收油溶性維他命,同時血糖也比較穩定;別忘了可可粉抹茶肉桂薑黃那類polyphenols來源,有沒有香蕉千萬自己決定啦!另外益生菌像克菲爾或者預煮冷燕麥都能提高微生態。蔬菜粉也能摸一些進去調色加料,不過亂調可能味道超怪欸,要小心踩雷噢。
說到茶咖啡,有人肯定無法沒有這個啊!但是注意起床直接灌黑咖啡(尤其是正常咖啡因款)馬上吃早餐,其實血糖平均升9%、胰島素最高32%。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小心。而且沒經過濾紙泡製法(例如espresso義式/French press壓壺/土耳其式),LDL壞膽固醇平均漲7%;紙濾豆倒沒影響。如果你在服藥降血壓可能無所謂,可正常人搞不好隔壁看得到血壓也多個幾單位值左右(來源同上)。
再講白點,你拿去燻或煎以後,那些多環芳香烴、雜環胺、氧化脂肪全都出現,通通都跟慢性發炎還有癌症脫不了關係啦。有時候覺得內容很複雜但反正結論就是壞事一堆吧。
數字呢,其實不是我隨便說的。2022年出的薈萃分析有寫,每天只要吃50 g加工肉品(就是1.8 oz),總死亡風險就高15%、冠心病27%、中風17%,第2型糖尿病甚至37%。喔這真的不是我在唬爛,都是公開統計裡寫的資料。
如果要談癌症,有資料更明確。2021年同樣是大規模薈萃分析,直接點名:加工肉讓乳癌機率高6%,大腸21%、直腸22%,肺癌與腎臟也分別提升20%和19%。看到這個,我說真的,只把英式全早餐當偶爾放縱小確幸啦,平常根本不想碰,每天吃應該超自虐。
然後欸,你以前早餐是不是也喝果汁?反正我小時候家裡都一定有柳橙汁之類啦,那年代誰管健不健康啊。不過現在大家都知道水果跟果汁其實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所以差異怎麼來?其實研究做滿細。愛吃水果的人,死亡風險降13~27%;至於果汁,一天150 ml好像勉強沒差,但多到350 ml(約12 oz)早死風險居然升24%。而且整顆水果一天+300 g冠心病下降16%,單喝果汁就啥用沒有 - 效果直接歸零喔。
想知道為什麼差這麼大嗎?榨成果汁基本等於把保護殼丟掉吧!糖變成自由狀態,爆熱量一口吞;纖維全失蹤,小腸微生物懶得理;抗氧化劑很多卡在皮渣沒進杯子裡。直接咬蘋果吃香蕉會飽,喝柳橙汁三秒灌下去連感覺都沒有。不過如果150 ml(5 oz)以下倒還好,再多就真的別傻傻以為對身體很健康啦。
至於smoothie/冰沙奶昔那種,其實評價很兩極。有時候用牛奶或植物奶加奇亞籽燕麥優格酪梨什麼鬼混一起真的蠻營養。但只加一堆水果泥和糖份很重的材料就GG了。一根香蕉配一杯莓果、一點橙汁再拌優格,也可以輕鬆爆到350 kcal和48 g糖 - 糖比可樂還多,而且一下超標「每日自由糖」建議60%啦。
還有誤區,用整顆水果感覺超棒但其實打碎纖維被切斷太細,小腸吸收速度暴增,大概率好處沒多少。然後banana特別扯 - 裡頭酶會毀掉某些重要polyphenols,所以喜歡香蕉記得單獨吃,不要混smoothie一起啊!
如果真的要做一杯夠厲害的smoothie,就照營養師方式調配好了。例如底部先選牛奶或強化植物奶,加蛋白粉希臘優格防止血糖衝太快,再撒點亞麻籽奇亞籽增加omega-3膳食纖維;想更油可以加堅果醬酪梨橄欖油幫助吸收油溶性維他命,同時血糖也比較穩定;別忘了可可粉抹茶肉桂薑黃那類polyphenols來源,有沒有香蕉千萬自己決定啦!另外益生菌像克菲爾或者預煮冷燕麥都能提高微生態。蔬菜粉也能摸一些進去調色加料,不過亂調可能味道超怪欸,要小心踩雷噢。
說到茶咖啡,有人肯定無法沒有這個啊!但是注意起床直接灌黑咖啡(尤其是正常咖啡因款)馬上吃早餐,其實血糖平均升9%、胰島素最高32%。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小心。而且沒經過濾紙泡製法(例如espresso義式/French press壓壺/土耳其式),LDL壞膽固醇平均漲7%;紙濾豆倒沒影響。如果你在服藥降血壓可能無所謂,可正常人搞不好隔壁看得到血壓也多個幾單位值左右(來源同上)。

評估雞蛋、加工肉類對長壽早餐的影響
如果你平常本來就會泡茶喔,其實可以放心一點。嗯,茶喝得多,好像對LDL(壞膽固醇)跟血糖有那麼一點幫助。搞不好有點效用吧。再補一句,假設現在在處理糖尿病、前期或高LDL,咖啡要嘛早餐搭配,要嘛飯後喝啦,反正最好也可以試著換成無咖啡因型的。有些人愛espresso、喜歡法壓壺 - 欸,可以偶爾改用濾紙手沖,有可能對LDL比較友善。
但對多數人其實沒什麼迫切危機啊,就單純把茶和咖啡當一般樂趣,也OK。主要還是二者各有健康好處,不用特別擔憂啦,自在喝個飲品,照自己感覺,想到注意一下就好了,其實幾乎沒有什麼嚴格禁忌喔。
早餐整合這一塊呢,大部分人到這步不是開始餓,就是想「誒?我都吃麵包到底是不是對?」其實問題簡單。有應對方式。
最重要的規則是「變化」!某項研究蠻妙的,一週只碰穀片一次的人,竟然表現(認知)略勝那些每天都吃或者從來不碰的人。滿特別吧?一直吃同種穀片,其實雖然攝取到不少微量元素,但說重點就是不要進入「自動導航」;強調組合調整,而不是究竟穀片誰贏。
通常這類「週一次穀片族」根本就把優格、水煮蛋、水果交換穿插著早上吃,每天主題有一點變,感覺比較不像在做機械作業啦。方便是很吸引人,不過偶爾打亂一下規律反而會得到全方位營養,加上心理層面,也許容易維持健康行為?
其實也無需把事情複雜化喔。挑三兩組一定不踩雷又愛吃的早餐組合,輪流一下搞定。如果很猶豫如何開始,再看看下面整理──全都是各種場合派得上用場,不管每天趕、提早備餐、休息日放空,都超級適合。
每一道都列了──
- 食材&步驟主軸
- 熱量、蛋白、纖維還有亮氨酸內容標註
- 有追求一次攝取40g蛋白的話,哪邊能升級也加註了
(欸補一句,「亮氨酸」主要功能算開啟肌肉製造那關,有興趣細節再說。)
> 來源:**Are You Eating Breakfast Wrong? An MD PhD Explains How to Get It Right**
急的不用糾結細節,可直接去最後看統整。如果沒頭緒要吃啥,可以往下翻。
### 快速懶人組
### Skyr麥片蛋白碗
理由:發酵乳好蛋白+全榖粗纖+莓果+堅果&亞麻籽Omega-3。不難。
材料(1份):Skyr 170g/任一厚希臘優格;無糖麥片50g;莓果80g;混堅果15g;亞麻籽粉10g,要加燕麥脆更香。
分析:蛋白26克上下;亮氨酸2.4克附近;纖維約12克左右;約500大卡。
增蛋白法:再加Skyr 150g 或20克蛋白粉。
買不到Skyr也不用煩,用無糖厚優格、高蛋白就好,不行還有凝乳/瑞可塔之類頂替方案。
給走植物基底方案:
### 豆優格麥片碗+亞麻&莓果(全素)
重點:豆優格供應完整植物性蛋白,加種子補到纖維跟Omega-3。
食材(一份):強化型豆or任何純植物性優格200克、無糖麥片50克、亞麻籽粉15克、南瓜/葵花籽15克、莓果80克。
大致營養:約25公克蛋白質;亮氨酸約2.0公克;纖維12公克出頭;520大卡上下。
蛋白補強可以直接加20g豆分離粉或多裝200g豆優格。
### 煙燻鮭魚裸麥吐司+起司蕃茄capers洋蔥
講重點:鮭魚搭乳品,瞬間提供大量高生物價蛋白和亮氨酸,同時裸麥慢釋放醣、多纖更持久飽足。
份量(一):裸麥or全穀吐司兩片+煙燻鮭魚90g+鄉村起司60g、新鮮番茄、小黃瓜capers檸檬汁適量任配。
營養約略:31g蛋白左右、亮氨酸2.5g附帶值、11克上下纖維、熱量約520大卡。
需要猛增蛋白可搭些希臘優格或Skyr 120 克即可。
### 花生醬香蕉全榖吐司+牛奶
核心思路蠻單純,全榖吐司+花生醬+牛奶=隨手準備好三大營養均衡、不花時間不用計算那麼多啦!
但對多數人其實沒什麼迫切危機啊,就單純把茶和咖啡當一般樂趣,也OK。主要還是二者各有健康好處,不用特別擔憂啦,自在喝個飲品,照自己感覺,想到注意一下就好了,其實幾乎沒有什麼嚴格禁忌喔。
早餐整合這一塊呢,大部分人到這步不是開始餓,就是想「誒?我都吃麵包到底是不是對?」其實問題簡單。有應對方式。
最重要的規則是「變化」!某項研究蠻妙的,一週只碰穀片一次的人,竟然表現(認知)略勝那些每天都吃或者從來不碰的人。滿特別吧?一直吃同種穀片,其實雖然攝取到不少微量元素,但說重點就是不要進入「自動導航」;強調組合調整,而不是究竟穀片誰贏。
通常這類「週一次穀片族」根本就把優格、水煮蛋、水果交換穿插著早上吃,每天主題有一點變,感覺比較不像在做機械作業啦。方便是很吸引人,不過偶爾打亂一下規律反而會得到全方位營養,加上心理層面,也許容易維持健康行為?
其實也無需把事情複雜化喔。挑三兩組一定不踩雷又愛吃的早餐組合,輪流一下搞定。如果很猶豫如何開始,再看看下面整理──全都是各種場合派得上用場,不管每天趕、提早備餐、休息日放空,都超級適合。
每一道都列了──
- 食材&步驟主軸
- 熱量、蛋白、纖維還有亮氨酸內容標註
- 有追求一次攝取40g蛋白的話,哪邊能升級也加註了
(欸補一句,「亮氨酸」主要功能算開啟肌肉製造那關,有興趣細節再說。)
> 來源:**Are You Eating Breakfast Wrong? An MD PhD Explains How to Get It Right**
急的不用糾結細節,可直接去最後看統整。如果沒頭緒要吃啥,可以往下翻。
### 快速懶人組
### Skyr麥片蛋白碗
理由:發酵乳好蛋白+全榖粗纖+莓果+堅果&亞麻籽Omega-3。不難。
材料(1份):Skyr 170g/任一厚希臘優格;無糖麥片50g;莓果80g;混堅果15g;亞麻籽粉10g,要加燕麥脆更香。
分析:蛋白26克上下;亮氨酸2.4克附近;纖維約12克左右;約500大卡。
增蛋白法:再加Skyr 150g 或20克蛋白粉。
買不到Skyr也不用煩,用無糖厚優格、高蛋白就好,不行還有凝乳/瑞可塔之類頂替方案。
給走植物基底方案:
### 豆優格麥片碗+亞麻&莓果(全素)
重點:豆優格供應完整植物性蛋白,加種子補到纖維跟Omega-3。
食材(一份):強化型豆or任何純植物性優格200克、無糖麥片50克、亞麻籽粉15克、南瓜/葵花籽15克、莓果80克。
大致營養:約25公克蛋白質;亮氨酸約2.0公克;纖維12公克出頭;520大卡上下。
蛋白補強可以直接加20g豆分離粉或多裝200g豆優格。
### 煙燻鮭魚裸麥吐司+起司蕃茄capers洋蔥
講重點:鮭魚搭乳品,瞬間提供大量高生物價蛋白和亮氨酸,同時裸麥慢釋放醣、多纖更持久飽足。
份量(一):裸麥or全穀吐司兩片+煙燻鮭魚90g+鄉村起司60g、新鮮番茄、小黃瓜capers檸檬汁適量任配。
營養約略:31g蛋白左右、亮氨酸2.5g附帶值、11克上下纖維、熱量約520大卡。
需要猛增蛋白可搭些希臘優格或Skyr 120 克即可。
### 花生醬香蕉全榖吐司+牛奶
核心思路蠻單純,全榖吐司+花生醬+牛奶=隨手準備好三大營養均衡、不花時間不用計算那麼多啦!
規劃果汁與奶昔攝取,減少血糖負擔
早餐可以自由變化,這組很簡單:兩片全穀雜糧麵包(隨便什麼牌子),32 g花生醬,還有小香蕉一根(約100 g)。搭250 ml半脂牛奶,或換成加鈣豆漿也OK。蛋白質大概24g、白胺酸2.1g、纖維11g,熱量快650 kcal。想要再高蛋白?牛奶直接用300 g skyr/希臘優格取代。急的時候就按這樣吃,真的超快。
鹹口味想試看看?「鹹燕麥蛋白炒菠菜」十分鐘解決。組合其實很明顯:50g燕麥+250ml半脂牛奶或加鈣豆漿+150g蛋白+60g菠菜、一匙橄欖油撒黑胡椒即可。步驟有點雜,其實就燕麥+奶煮糊,再丟進蛋白跟菠菜拌到凝固差不多就行啦。一份是33g蛋白質、2.7g白胺酸與10g纖維,大概520 kcal。如果還嫌單薄,加150g skyr或15g蛋白粉一起吃也不錯。
下一道「蛋白炒蔬菜」也簡單,就是200g蛋白、一點油,下鍋先爆80g洋蔥和80g番茄,加辣椒粉、薑黃、香菜之類隨意放。蔬菜稍微軟掉後倒進去蛋白慢慢翻到剛熟,最後夾上兩片黑麥或雜糧吐司(共80 g)直接上桌。一份28 g蛋白、2.4 g 白胺酸和12 g 纖維,大概470 kcal。有需要濃厚一點配個200 g希臘優格也很好。
純素呢?推薦「豆腐炒菇菠菜配烤吐司」,忙人專屬版本 - 用200 g板豆腐、一匙油、150 g蘑菇和60 g菠菜,加點薑黃黑胡椒味道更好。鋪在兩片全穀吐司或黑麥吐司(合計80 g)。動作是:豆腐抓碎,全部下鍋拌炒出香氣就OK了,每份有30克 蛋白質、2.4克 白胺酸及13克 纖維,共560 kcal。不太夠力時再把20 克大豆分離蛋白攪入200ml 豆漿喝一下。
如果要大量準備好幾天,「隔夜燕麥罐」方便又省心,只要發酵乳+燕麥+奇亞籽等基本材料混一下搞定。一人份=200 克希臘優格或skyr+40 克燕麥+15 克奇亞籽+10 克亞麻籽粉+5克可可粉+80克莓果,所有食材混合冰隔夜早上直接拿來吃。每瓶29 克蛋白與2.6克 白胺酸及14 克膳食纖維,不到540 kcal。如果餓的快就多補20 克乳清或者再加150 克優格量拉高。
純素版怎麼做?試試「奇亞燕麥植物優格罐」。原則是一人300克無糖強化豆製優格+35克燕麥+20克奇亞籽+10克亞麻籽+120克莓果,小撮香草調風味也是選擇啦,都拌勻冰過夜早晨拿起來享用,每份29 克 蛋白、大約2.1 克 白胺酸與16 克膳食纖維,也有610 kcal左右。有些人怕沒飽感,可以再塞入20~25克大豆分離蛋白提營養密度。
主食想來個不同花樣,那種偏鹹風適合「蕎麥乾酪煎餅佐莓果」。重點都很直球 - 120 g蕎麥粉、300 г乾酪、160 г液態蛋白液、200 ml 牛奶與10 г亞麻籽磨粉攪成糊狀,小火加一點油平底鍋煎雙面2-3分鐘,一餐切兩塊疊著配150г莓果吃滿足感UPUP;數據直接記下:27г 蛋白, 2.4г 白胺酸, 11г 纖維, 控制在520 ккал內。如還沒過癮可補充額外150 г skyr或希臘優格都行。
多人早餐事先處理?那直接推「紅扁豆小米鹹烤盤」,六人一起搞一次性完工啦!材料列表很好記:300г乾紅扁豆, 150г乾小米, 600г時令蔬菜(甜椒、小黃瓜or洋蔥)、橄欖油二大匙還有各種辛香料,包括蒜頭、小茴香以及燉煙燻紅椒粉,附送檸檬醬汁做法就是20 г無糖大豆優格加檸檬汁跟皮打勻。操作只要把扁豆、小米沖洗煮熟瀝水,跟切碎蔬菜混合橄欖油與調料壓緊在烤盤裡頭,在180°C/350°F預熱烤箱中考30-35分鐘收工!
鹹口味想試看看?「鹹燕麥蛋白炒菠菜」十分鐘解決。組合其實很明顯:50g燕麥+250ml半脂牛奶或加鈣豆漿+150g蛋白+60g菠菜、一匙橄欖油撒黑胡椒即可。步驟有點雜,其實就燕麥+奶煮糊,再丟進蛋白跟菠菜拌到凝固差不多就行啦。一份是33g蛋白質、2.7g白胺酸與10g纖維,大概520 kcal。如果還嫌單薄,加150g skyr或15g蛋白粉一起吃也不錯。
下一道「蛋白炒蔬菜」也簡單,就是200g蛋白、一點油,下鍋先爆80g洋蔥和80g番茄,加辣椒粉、薑黃、香菜之類隨意放。蔬菜稍微軟掉後倒進去蛋白慢慢翻到剛熟,最後夾上兩片黑麥或雜糧吐司(共80 g)直接上桌。一份28 g蛋白、2.4 g 白胺酸和12 g 纖維,大概470 kcal。有需要濃厚一點配個200 g希臘優格也很好。
純素呢?推薦「豆腐炒菇菠菜配烤吐司」,忙人專屬版本 - 用200 g板豆腐、一匙油、150 g蘑菇和60 g菠菜,加點薑黃黑胡椒味道更好。鋪在兩片全穀吐司或黑麥吐司(合計80 g)。動作是:豆腐抓碎,全部下鍋拌炒出香氣就OK了,每份有30克 蛋白質、2.4克 白胺酸及13克 纖維,共560 kcal。不太夠力時再把20 克大豆分離蛋白攪入200ml 豆漿喝一下。
如果要大量準備好幾天,「隔夜燕麥罐」方便又省心,只要發酵乳+燕麥+奇亞籽等基本材料混一下搞定。一人份=200 克希臘優格或skyr+40 克燕麥+15 克奇亞籽+10 克亞麻籽粉+5克可可粉+80克莓果,所有食材混合冰隔夜早上直接拿來吃。每瓶29 克蛋白與2.6克 白胺酸及14 克膳食纖維,不到540 kcal。如果餓的快就多補20 克乳清或者再加150 克優格量拉高。
純素版怎麼做?試試「奇亞燕麥植物優格罐」。原則是一人300克無糖強化豆製優格+35克燕麥+20克奇亞籽+10克亞麻籽+120克莓果,小撮香草調風味也是選擇啦,都拌勻冰過夜早晨拿起來享用,每份29 克 蛋白、大約2.1 克 白胺酸與16 克膳食纖維,也有610 kcal左右。有些人怕沒飽感,可以再塞入20~25克大豆分離蛋白提營養密度。
主食想來個不同花樣,那種偏鹹風適合「蕎麥乾酪煎餅佐莓果」。重點都很直球 - 120 g蕎麥粉、300 г乾酪、160 г液態蛋白液、200 ml 牛奶與10 г亞麻籽磨粉攪成糊狀,小火加一點油平底鍋煎雙面2-3分鐘,一餐切兩塊疊著配150г莓果吃滿足感UPUP;數據直接記下:27г 蛋白, 2.4г 白胺酸, 11г 纖維, 控制在520 ккал內。如還沒過癮可補充額外150 г skyr或希臘優格都行。
多人早餐事先處理?那直接推「紅扁豆小米鹹烤盤」,六人一起搞一次性完工啦!材料列表很好記:300г乾紅扁豆, 150г乾小米, 600г時令蔬菜(甜椒、小黃瓜or洋蔥)、橄欖油二大匙還有各種辛香料,包括蒜頭、小茴香以及燉煙燻紅椒粉,附送檸檬醬汁做法就是20 г無糖大豆優格加檸檬汁跟皮打勻。操作只要把扁豆、小米沖洗煮熟瀝水,跟切碎蔬菜混合橄欖油與調料壓緊在烤盤裡頭,在180°C/350°F預熱烤箱中考30-35分鐘收工!

調整茶與咖啡飲用時機優化代謝效益
嗯,這系列其實滿多花樣可以變的。像一早直接灑把南瓜籽,再加個檸檬醬油,有時真的會讓早餐感覺瞬間不一樣。有注意到嗎?其實這盤蛋白質抓25g左右,然後白胺酸大概2.1g、膳食纖維約15g,熱量也就是560-600kcal那個範圍內啦。欸對,如果想即興補蛋白,順手喝瓶20g的大豆蛋白飲也是個選項。
再來提一下週末豪華感比較重的早午餐,就是煙燻黑線鱈飯,那種傳統的kedgeree,有吃過嗎?主角瘦肉魚混全穀,通常會撒點咖哩粉、再加些檸檬跟香菜,香到很扯,而且整體熱量還不高。一份100g非染色煙燻黑線鱈+125g熟糙米+100g蛋白+60g豌豆,全一起炒起來差不多蛋白31克,亮點還有2.4克leucine跟10克纖維,大概是560 kcal;假設想更有飽足,就疊上200克skyr或希臘優格就很夠力了。
講到配鷹嘴豆跟裸麥的香料煎蛋捲,也蠻常吃欸。原則上是一顆全蛋加150克蛋白去炒番茄、洋蔥辣椒隨便配;等出鍋再搭160克熟鷹嘴豆和40克裸麥(或全麥)土司一起擺,就是很完善的一餐了。蛋白含量應該32克上下,纖維又達15克,其實熱量差不多還是560 kcal。不夠滿足可以自己搭150 g希臘優格下去。
啊還有一道經典 - 南印度dosa配sambar,可以選純素組合,例如烤豆腐或花生。薄薄的全穀可麗餅或蕎麥煎餅也能替代啦。有時候外面直接買sambar就省事,要精緻一點自己煮都行,再撐起150 g烤豆腐或30 g花生放裡面。有時候再灑點檸檬汁、偶爾配小匙果醬變化一下也OK。這樣下來每套內容30g蛋白附近、纖維14公克左右,一整份落在600到680千卡區間。如果要升級,只要加杯20g大豆分離蛋白飲即可。
說那種穀片強化型,我真心會推Shredded Wheat skyr碗,那種基本沒啥糖,再混發酵乳品跟bran跟亞麻籽—基本膳食纖維與omega-3就一起疊好疊滿。一份配置:50 g Shredded Wheat+250 g skyr/希臘優格+1湯匙小麥麩+1湯匙磨亞麻+80 g莓果這樣,真的蠻有飽感。而且這組下來,每碗都有26~28公克protein與2.5-2.8 leucine及約13公克纖維,其實熱量520–560千卡,要玩得進階只要各自增添20 g乳清粉或補150 g skyr靈活調整都沒問題。
Weetabix那路線也是經典的高protein早餐:主角是50 g Weetabix和200 g低脂希臘優格(skyr也行),丟入15克奇亞籽+1湯匙磨亞麻籽還有80 g莓果,全壓成堆挺扎實。核算一下單餐26-30 克 protein(2.3-2.7 白胺酸)、12-13 克fiber及520–600千卡。如要強化可以另上一層希臘優格或攪和whey protein 20 克沖泡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Bran Flakes做base配yogurt/sky真的是健身圈人的常規操作,本身fiber高嘛,再亂入幾個料分分鐘直衝10公克以上。一碗例子像50 克Bran Flakes+250 克skyr/希臘優格+1湯匙小麥麩+1湯匙磨亞麻子再拌80 克莓果下去,一整碗結構會是28~31公克蛋白/2.5~2.9 白胺酸/14 克fiber以及540~620 千卡。真的想疊最高階版本就自己另外準備150 公克skyr或者加進乳清粉 20 公克隨手升級一下即可。
所以其實我就是列出簡單版本,希望大家看到多元搭法—怎麼輕鬆拼出既豐富又不用壓力的營養早餐;更多延伸清單什麼的,我已經放在 > **The Longevity-Boosting Breakfast Buffet** ,點連結直接慢慢逛完吧!
基本上你現在應該大致掌握原理、步驟跟那些菜色彈性啦,有想法隨時都能自己調換著玩喔~
再來提一下週末豪華感比較重的早午餐,就是煙燻黑線鱈飯,那種傳統的kedgeree,有吃過嗎?主角瘦肉魚混全穀,通常會撒點咖哩粉、再加些檸檬跟香菜,香到很扯,而且整體熱量還不高。一份100g非染色煙燻黑線鱈+125g熟糙米+100g蛋白+60g豌豆,全一起炒起來差不多蛋白31克,亮點還有2.4克leucine跟10克纖維,大概是560 kcal;假設想更有飽足,就疊上200克skyr或希臘優格就很夠力了。
講到配鷹嘴豆跟裸麥的香料煎蛋捲,也蠻常吃欸。原則上是一顆全蛋加150克蛋白去炒番茄、洋蔥辣椒隨便配;等出鍋再搭160克熟鷹嘴豆和40克裸麥(或全麥)土司一起擺,就是很完善的一餐了。蛋白含量應該32克上下,纖維又達15克,其實熱量差不多還是560 kcal。不夠滿足可以自己搭150 g希臘優格下去。
啊還有一道經典 - 南印度dosa配sambar,可以選純素組合,例如烤豆腐或花生。薄薄的全穀可麗餅或蕎麥煎餅也能替代啦。有時候外面直接買sambar就省事,要精緻一點自己煮都行,再撐起150 g烤豆腐或30 g花生放裡面。有時候再灑點檸檬汁、偶爾配小匙果醬變化一下也OK。這樣下來每套內容30g蛋白附近、纖維14公克左右,一整份落在600到680千卡區間。如果要升級,只要加杯20g大豆分離蛋白飲即可。
說那種穀片強化型,我真心會推Shredded Wheat skyr碗,那種基本沒啥糖,再混發酵乳品跟bran跟亞麻籽—基本膳食纖維與omega-3就一起疊好疊滿。一份配置:50 g Shredded Wheat+250 g skyr/希臘優格+1湯匙小麥麩+1湯匙磨亞麻+80 g莓果這樣,真的蠻有飽感。而且這組下來,每碗都有26~28公克protein與2.5-2.8 leucine及約13公克纖維,其實熱量520–560千卡,要玩得進階只要各自增添20 g乳清粉或補150 g skyr靈活調整都沒問題。
Weetabix那路線也是經典的高protein早餐:主角是50 g Weetabix和200 g低脂希臘優格(skyr也行),丟入15克奇亞籽+1湯匙磨亞麻籽還有80 g莓果,全壓成堆挺扎實。核算一下單餐26-30 克 protein(2.3-2.7 白胺酸)、12-13 克fiber及520–600千卡。如要強化可以另上一層希臘優格或攪和whey protein 20 克沖泡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Bran Flakes做base配yogurt/sky真的是健身圈人的常規操作,本身fiber高嘛,再亂入幾個料分分鐘直衝10公克以上。一碗例子像50 克Bran Flakes+250 克skyr/希臘優格+1湯匙小麥麩+1湯匙磨亞麻子再拌80 克莓果下去,一整碗結構會是28~31公克蛋白/2.5~2.9 白胺酸/14 克fiber以及540~620 千卡。真的想疊最高階版本就自己另外準備150 公克skyr或者加進乳清粉 20 公克隨手升級一下即可。
所以其實我就是列出簡單版本,希望大家看到多元搭法—怎麼輕鬆拼出既豐富又不用壓力的營養早餐;更多延伸清單什麼的,我已經放在 > **The Longevity-Boosting Breakfast Buffet** ,點連結直接慢慢逛完吧!
基本上你現在應該大致掌握原理、步驟跟那些菜色彈性啦,有想法隨時都能自己調換著玩喔~
嘗試多元簡便早餐組合養成長壽習慣
早安啊。真的,每天早餐不要偷懶,記得要乖乖吃,別找藉口混過去喔。其實最好起床後兩小時內就解決,因為這樣對身體好一些吧。不只吃而已啦,內容才重要 - 蛋白質不能省掉,纖維也得加進來,多一點總比沒有強啦。千萬別以餅乾或零食充數喔,那頂多當作加菜或獎勵,不是本體餐!還有,每天吃一模一樣的很快會膩掉,其實常常換個口味更開心。
嗯,其實不用拖到下禮拜,明天就可以試著動手開始。我想你今天晚上就挑好一道菜色、材料先備妥,不會太麻煩嘛。很多人應該會想:到底細節怎麼做?唉…我們之前系列文有寫滿清楚,例如早餐延長壽命的原理;蛋白質搭配時機為何能放大效果;再到組合哪些盤型最方便又有效,幾乎等於把懶人包直接發你桌上。
欸所以,你現在想怎麼選?究竟偏向規劃型、穩紮穩打式地準備早餐,還是直接走極速便利路線?順帶一提,有朋友以前以為草莓口味Pop-Tart也能算在「五蔬果」裡頭…哈,如果有人這麼誤會,你可以把本文連結傳給他參考方向,一切照著來沒問題。
喔對,如果你不小心漏看了前面內容,也完全OK啦!翻舊文章就行:
> Skip Breakfast, Die Sooner?
> The Breakfast Effect - An MD PhD Explains How Your Morning Habit Shapes Weight, Diabetes, and...
> Are You Eating Breakfast Wrong? An MD PhD Explains How to Get It Right
然後我忽然想到,有件事情蠻值得跟你聊一下 - 如果你每週只想吸收一則真.可執行的小健康方法,不用亂Google、避免踩雷,可以訂閱我的電子報 One Health Tweak a Week 。特色很單純,就是每週:
✅ 一個科學根據、有用無廢話的生活建議;
✅ 連背後理論都拆解給你聽;
✅ 幫助養成更持久又健康的習慣(慢慢累積很有感)。
說真的,很想知道大家最近在煩惱什麼!例如:某些健康好習慣一直突破不了、網紅方法不知道要信哪招、或是自己試過的小撇步覺得爆有效?不管啥困擾,都留言講出來嘛,我下次寫內容保證認真參考。
很多人都一直遲遲不開始,但事實上每踏出一步身體都默默往上疊了一層。日積月累威力超強,只要啟動第1步,就比較容易繼續下去 - 未來版的自己絕對幫忙歡呼喝采!
總之,要追更新記得趕快免費訂閱 One Health Tweak a Week ,我們一起打造新的日常習慣吧。
👉 這裡可以登記!
另外,如果正咬著麥片時間還夠,看一下大家最喜歡回看的三篇推薦舊文好了:
> Which Nuts Are You Getting Wrong? An MD PhD Reveals the Real Winners
> Why High Protein Could Be Harming Your Health: An MD PhD Exposes the Hype
> Are You Missing the Crucial Protein Triggers to Build and Keep Muscle? An MD PhD Explains
嗯,其實不用拖到下禮拜,明天就可以試著動手開始。我想你今天晚上就挑好一道菜色、材料先備妥,不會太麻煩嘛。很多人應該會想:到底細節怎麼做?唉…我們之前系列文有寫滿清楚,例如早餐延長壽命的原理;蛋白質搭配時機為何能放大效果;再到組合哪些盤型最方便又有效,幾乎等於把懶人包直接發你桌上。
欸所以,你現在想怎麼選?究竟偏向規劃型、穩紮穩打式地準備早餐,還是直接走極速便利路線?順帶一提,有朋友以前以為草莓口味Pop-Tart也能算在「五蔬果」裡頭…哈,如果有人這麼誤會,你可以把本文連結傳給他參考方向,一切照著來沒問題。
喔對,如果你不小心漏看了前面內容,也完全OK啦!翻舊文章就行:
> Skip Breakfast, Die Sooner?
> The Breakfast Effect - An MD PhD Explains How Your Morning Habit Shapes Weight, Diabetes, and...
> Are You Eating Breakfast Wrong? An MD PhD Explains How to Get It Right
然後我忽然想到,有件事情蠻值得跟你聊一下 - 如果你每週只想吸收一則真.可執行的小健康方法,不用亂Google、避免踩雷,可以訂閱我的電子報 One Health Tweak a Week 。特色很單純,就是每週:
✅ 一個科學根據、有用無廢話的生活建議;
✅ 連背後理論都拆解給你聽;
✅ 幫助養成更持久又健康的習慣(慢慢累積很有感)。
說真的,很想知道大家最近在煩惱什麼!例如:某些健康好習慣一直突破不了、網紅方法不知道要信哪招、或是自己試過的小撇步覺得爆有效?不管啥困擾,都留言講出來嘛,我下次寫內容保證認真參考。
很多人都一直遲遲不開始,但事實上每踏出一步身體都默默往上疊了一層。日積月累威力超強,只要啟動第1步,就比較容易繼續下去 - 未來版的自己絕對幫忙歡呼喝采!
總之,要追更新記得趕快免費訂閱 One Health Tweak a Week ,我們一起打造新的日常習慣吧。
👉 這裡可以登記!
另外,如果正咬著麥片時間還夠,看一下大家最喜歡回看的三篇推薦舊文好了:
> Which Nuts Are You Getting Wrong? An MD PhD Reveals the Real Winners
> Why High Protein Could Be Harming Your Health: An MD PhD Exposes the Hype
> Are You Missing the Crucial Protein Triggers to Build and Keep Muscle? An MD PhD Expl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