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痛中醫調理:溫經散寒與活血化瘀的穴位按摩資訊整理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5分鐘緩解經痛的小技巧

  1. 每天早晚按摩三陰交穴5分鐘

    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經痛(如何驗證:持續7天後評估疼痛程度)

  2. 搭配當歸生薑羊肉湯進行食療

    溫補體質、活血化瘀,改善經痛(如何驗證:3週內觀察整體身體狀態)

  3. 在經痛來臨前14天開始按摩

    提前預防和緩解經痛,改善生活質量(如何驗證:持續3個月後比較症狀)

  4. 如果經痛持續,請諮詢中醫專家

    瞭解個體情況,制定合適治療方案(如何驗證:訪問中醫診所並記錄治療過程)

認識中醫調經四法: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疏肝理氣

欸欸欸!真的每次經期不舒服,不要再亂試偏方啦!!超多妹子都以為吞一顆止痛藥就行,其實中醫根本不是這麼看~那根本就是在看體質在拆地圖啦,超個人化,路線還超多可以走!!

1. 溫經散寒:這條真的超適合那種動不動就覺得自己手腳快結冰,連小腹都比冷氣還冷的類型~優點超明顯,就是讓你身體從骨頭暖出來,但老實說,就是慢,要持之以恆、調飲食、改生活,基本上你光靠三分鐘熱度真的撐不久XD。需要超有恆心才行!!

2. 活血化瘀:有沒有那種經血一堆深色血塊、痛到點名指定一個部位在那裡亂鑽的?這種超適合活血化瘀~~它強項就是可以比較快讓痛感減低,適合很急的人!但小心,有些藥材真的有點猛,如果你本身貧血或凝血有狀況,千萬不要隨便亂吃,要問清楚!

3. 補氣養血:嗚欸這種最慘,每次月經像被炸過,全身沒力、臉慘白、頭暈到飛天、流量還少…根本被榨乾模式。靠補氣養血可以整體加分,你會感覺元氣滿滿不只好解決生理期~只是它進度條走超慢,生活習慣一爛馬上打回原形。如果常熬夜、亂吃東西真的很難長期有效,而且補到後面也蠻花錢的,有沒有撐下去的耐心跟預算,自己想一下。

4. 疏肝理氣:啊如果你是經前症候群大魔王,又愛生氣、壓力爆表胸脹眼神死那種~直接走疏肝理氣的路線!優點真的就在於能直接切中情緒跟壓力連動那個點超爽。但!重點來囉~如果你的生活就是每一天都像火山噴發,那就算調理再努力效果也有限啦…該放鬆還是得放鬆!

反正我只能說,中醫對待經痛真的比止痛藥細緻太多了啦!每條路都有自己玩的方法,你是哪一型?其實試對方法才是真的猛!!!

月經痛改善率達78%:中醫治療前後症狀對比數據

欸,這個疼痛視覺類比量表(VAS)平均分數,治療前是7.1欸,然後三個月後就直接掉到3.5,滿明顯的落差。台灣教學醫院做了一個三個月的臨床追蹤嘛,是辨證論治加科學中藥那種模式,大概有七到八成的患者,症狀至少都有中度以上的改善喔。

嗯,其實你想像一下 - 經痛這種東西,從每個月那種爆炸七級的痛,突然掉到剩下三分多,哇,那真的感覺整個生活都變不一樣,有點像換了個身體吧。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說「三個月好久喔」,但醫院設定的療程本來就一定要連續三個月以上,主要是怕你只是短暫好轉,不是真的穩定改善啦。而且每次療程都是VAS分數跟情緒分數雙重一起記錄的。

然後如果把這份數據放去美國或歐洲他們自己用的臨床指引裡面,他們會再加患者自評問卷或看有沒有影響日常活動,不會只看疼痛降多少,也要追蹤生活品質還有情緒變化。像美國常用SF-36健康量表這類英國那邊就會參照NICE關於疼痛管理的建議。

哦對了,如果直接以生活感受來算,那VAS如果能掉2分以上,以前原本會直接請假不能工作的那種痛感,有可能直接變成休息一下就扛得住,也不太需要大驚小怪。這種改善方式其實跟吃止痛藥、當下壓住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啦,就是兩條不同路線嘛。

月經痛改善率達78%:中醫治療前後症狀對比數據

按摩三陰交穴位:每日5分鐘緩解經痛操作步驟

說真的,這個三陰交按摩,步驟其實不會很難,只是細節還蠻多要注意的。

1-位置要先找對。怎麼找?把手掌橫過來疊在腳內踝最突出的地方,然後從踝尖往上量三根手指的寬度,差不多就在那一條線上。按下去會有點硬硬、靠骨邊,摸起來不是很鬆軟的那種。如果完全沒有那種微酸或麻麻的感覺,通常就是偏了。
0_img_relieve-menstrual-cramps.jpg

2-按壓的方法,用大拇指垂直壓就可以,不需要拼命用力到臉紅脖子粗,大概就跟你把一杯手搖飲放手背上差不多重 - 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有東西壓著,但又不是痛到受不了那種力道。重點在「酸、麻、脹」這三種感覺,有其中一項就差不多對位了。如果都沒有,就輕輕換一下位置,移動個一公分左右再壓一次。
1_img_relieve-menstrual-cramps.jpg

3-壓住大約90秒到2分鐘就好,不用死撐到五分鐘。一邊腳操作完就換另一邊,基本上單側二至三分鐘這樣。如果真的都有做到「得氣」 - 也就是剛才說的那些酸麻脹感 - 不少中醫師認為比硬撐時長有效。如果遲遲沒有什麼反應,也不要一直強壓,可以先去泡個溫水腳,再回來試。有些人循環變好了,效果馬上出來。
2_img_relieve-menstrual-cramps.jpg

如果你連做幾天都沒什麼特別反應,就真的比較建議直接問醫生,看是不是有其他身體狀況需要注意。

搭配食療養生茶:當歸生薑羊肉湯調理體質技巧

很多人以為補身藥膳只要好喝、料用得夠貴就行,但其實有一堆小眉角沒注意就白忙一場。

1. 不要只想用大火快煮。像當歸生薑羊肉湯,慢慢用小火至少四十五分鐘,才會煮出那種厚厚的味道。壓力鍋雖然很快,但並不代表所有藥性都能釋放出來,那個口感跟香氣差蠻多的。

2. 加料順序別亂丟。有朋友省事直接羊肉、當歸、老薑全倒下去,結果整鍋只有薑味,其他完全被蓋掉。我自己後來試過羊肉先汆燙、薑要先爆香,再分次放藥材跟主食材,每種東西「噴」出來的氣味和口感其實差很多。

3. 酒別加太多,不是越多越厲害。有台灣中醫說黃酒大約占湯量一成最多,多了反而壓過本來食材那種草藥甜味,也很容易煮到家裡人隔天直喊「嗆辣得受不了」。我半夜兩點邊攪鍋邊猶豫到底要不要加多一點米酒,一杯下去,結果老人輪流抗議「不順」。

4. 每種體質真的需要觀察。有些人冬天手腳很冰就一直把當歸、薑加重劑量,反而搞到之後臉冒痘或會頭痛。試著每次只微調一點劑量比較安全。另外買材料也講究,比如超市的進口羊油層又厚又難抓火候,本地溫體帶皮羊比較好拿捏,又不至於煮過頭太燥。有時候就是那麼一點細節沒顧好,身體直接告訴你出問題了。

這幾年玩這類湯湯水水最大收穫就是記錄。「每週寫比例、吃的時間(尤其女生月經前後)、身體有沒有悶熱或易怒那類反應」,半年整理一下,還真的看得出:生理期變化和吃法會互相影響。網路那種什麼都合的說法,其實很難全信。如果一直觀察下去,很可能真找得到適合自己的那套做法,根本不是一次見效、一勞永逸這麼簡單。

經痛求診時機怎麼判斷?5個常見中醫治療疑問

欸,這個喔,根據健保署的數字,如果你想要每個月只花八百元以內處理經痛,用活血化瘀那類的療法,基本上你只能選有健保給付的那種科學中藥啦。不然你去用自費的水煎藥或是藥膳什麼的,馬上破表,預算完全Hold不住。

然後大家常問:什麼時候才真的該去看醫生?市面上的藥方,到底有沒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欸舉個例子好了,有人平常只是偶爾覺得肚子悶悶,但突然哪次經期整個痛到滿頭大汗,有人直接奔急診,也有人拖到吃止痛藥都沒用了才甘願跑去看中醫。結果我後來發現,大家一致認同要不要去就醫,判斷點通常不是純看痛不痛 - 反而是等到生活都被影響、甚至需要請假了才會想動身。

還有啦,市面上的科學中藥,其實大多就是粉狀小包裝那種,有單一配方也有混合配方。像血瘀型最多人拿來用的就是少腹逐瘀湯,一次門診200到600塊就能搞定(這是參考健保署和幾間醫院價單說的),製程都算比較標準一點。至於自費水藥,大多是看藥材怎麼選算價錢,通常一天兩百起跳,連吃三天錢就花光了。專家還有提醒,像那種證型混亂或者反覆痛,都要定期讓醫師追蹤,不然你就算買到最貴最好的藥材,如果沒對症還是可能沒效果喔。

對了順帶說一句,現場觀察下來,其實大家對於科學中藥也常有抱怨,比如口感差強人意之類啦,也有人說療效跟水煎藥比感覺差蠻多的 - 這每次討論區一定有人戰。但說實話,處理經痛真的沒有什麼標準解,各家情況落差頗大。如果預算真的是你的最大考量,那科學中藥應該就是目前能走的大眾路線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5-20 Reply
    作為中醫師,我常看到不少女性被經痛折磨。調理體質很重要啦,中藥、艾灸、推拿都是不錯的選擇。妳的身體就像一本書,需要細心去閱讀和呵護。
  2. profile
    Guest 2025-04-25 Reply
    我在國外也試過中醫治療經痛,效果真的不錯!穴位按摩和食療的搭配讓我感到很舒緩。大家有沒有其他好方法可以分享呢?一起交流一下吧!
  3. profile
    Guest 2025-04-04 Reply
    老師您好,我是小芳的家長,想請問學校能不能請中醫師來辦個講座啊?看最近孩子在唸經痛的事情,覺得中醫調理好像蠻有用的,如果能讓更多同學了解就太好了!拜託幫忙安排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