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為什麼,身邊超多人突然開始焦慮「變老」這件事。什麼抗老保養品、醫美療程... 搞得好像老化是什麼洪水猛獸。但我自己是覺得,大家好像都搞錯重點了欸?
說真的,與其說是「對抗」老化,不如說是... 嗯,更像是把你身體隨著時間流失掉的東西,再把它們「補回去」。這概念很簡單,但好像很少人這樣想。
重點一句話
身體老化不是單點故障,是你整個系統的燃料跟零件都開始缺了。所以重點是「補充」,不是「對抗」。
你以為的小毛病,其實是身體在敲警報
很多人都會忽略身體給的一些小訊號,覺得「唉呀沒事啦,老了都這樣」。我自己以前也是,什麼肌肉痠痛、消化不良、整天都很累... 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是「老了就該這樣」,而是我身體裡面的維生素跟礦物質根本就不夠,還貧血,腸道也沒在好好顧。這些問題還會互相影響,變成一個惡性循環,超可怕的。
身體真的很聰明,不對勁的時候它一定會跟你說。問題是,你有沒有在聽?
那個沒來由的頭痛,真的只是頭痛嗎?一直胃食道逆流,吞個胃藥就沒事了?我聽過幾個蠻嚇人的例子,不是那種網路謠言,是真人真事。
有個朋友的朋友,才 39 歲,頭痛到像有人在裡面敲鑼打鼓,他硬是拖了兩個禮拜,結果... 中風了。半邊身體癱瘓。還有一個更親近的長輩,胃食道逆流好幾年都沒認真管它,結果最近一檢查,竟然是食道癌... 唉。
所以說,這些訊號真的不能開玩笑。它們不是獨立事件,是你整個身體系統出了狀況的一部份。就像儀表板亮燈一樣,你不會拿黑膠帶把燈貼起來假裝沒看到吧?
把身體當成一個「系統的系統」來看
這個概念蠻重要的。你的身體不是一堆零件湊在一起而已,它是一個「系統的集合」。
簡單講:
- 循環系統:像你身體裡的物流公司,負責送氧氣跟養分。
- 消化系統:是你的能量轉化廠,把食物變成身體能用的燃料。腸道就是吸收營養的關鍵部門。
- 免疫系統:就是你的保全團隊,24小時對抗外來的敵人。
- 內分泌系統:掌管荷爾蒙,你的心情、活力、睡眠都歸它管。
- 神經系統:是總司令部,大腦跟脊髓發號施令,控制一切。
這些系統都是環環相扣的。只要其中一個出問題,其他的也會跟著被拖下水。這就是為什麼,你可能只是覺得「關節卡卡的」,但同時「腦霧很嚴重」,因為缺少的可能是同一樣東西。
隨著年紀增長,還有壓力、亂吃、不動... 你等於是在加速這些系統的燃料消耗。但好消息是,很多東西我們都能補回去。
那... 到底要補充什麼?怎麼補?
OK,這就是重頭戲了。我不是醫生或營養師喔!下面這些都是我自己做了很多功課、親身試過覺得有差的心得。你可以參考看看,但如果狀況嚴重,還是要先去看醫生嘿!
我把它整理成一個表,這樣比較清楚。左邊是那種「啊...我好像開始老了」的討厭症狀,中間是可能缺少的「燃料」,右邊是我自己的一些無腦解法。😂
| 惱人的老化跡象 😩 | 你的身體可能在喊「我需要...」 | 我自己的一些懶人補充法 |
|---|---|---|
| 皮膚變皺、變鬆、沒彈性 (不只臉,是全身!) |
膠原蛋白、維他命C、鋅、還有...水! | 多吃橘子、甜椒、草莓。然後拜託,喝水!我現在是刻意每天灌到 2000cc。喔對,膠原蛋白粉真的有用,我大概一週加個三次在果汁裡。 |
| 骨頭感覺變脆弱、怕骨折 | 鈣、維他命D、鎂。 | 牛奶、豆漿、深綠色蔬菜都要吃。還有,別再一直坐著了!做點負重運動,快走也好,讓骨頭知道它該變強壯點。 |
| 肌肉沒力、鬆垮垮的 (不想變泡芙人...) |
蛋白質、維他命D。 | 雞蛋、瘦肉、豆類現在都吃得比以前多。然後一週至少做個兩三次舉重或深蹲之類的,肌肉跟骨頭會一起變好。 |
| 代謝變慢,呼吸都會胖 | B群(特別是 B12)、碘。 | 雞蛋又上榜了!還有魚類、海帶。但老實說,不動是代謝慢的最大原因啦,所以還是要動。 |
| 眼睛看不清楚、老花眼 | 維他命A、葉黃素、玉米黃素。 | 紅蘿蔔、菠菜、雞蛋。出門大太陽一定要戴太陽眼鏡,不是為了帥,是為了保護眼睛!還有,定期檢查眼睛超重要。 |
| 聽力好像變差了? (電視越開越大聲) |
鎂、鋅。 | 這個我很有感!之前做體檢才發現一隻耳朵聽力下降。醫生叫我多吃堅果、種子,像是葵花籽、南瓜籽之類的,說可以減緩惡化。 |
| 關節卡卡的、超級僵硬 | Omega-3、維他命D。 | 多吃鮭魚、多曬太陽(當然要適量)。還有,每天都要伸展!有時候覺得身體僵硬,其實就只是沒拉筋而已。 |
| 血糖不穩定,飯後超想睡 | 鎂、鉻。 | 深綠色蔬菜、堅果、綠花椰菜。運動對穩定血糖也超有效,真的。 |
不只是吃,你的大腦跟心靈也要「餵」
上面講的比較偏向生理的「硬體」維護,但軟體也很重要啊!
讓你的腦袋保持鋒利
有沒有覺得自己記憶力變差?講話講到一半忘詞?這可能不只是偶然,有可能是大腦的「燃料」不夠了。Omega-3、B12、維他命D 這三樣東西對大腦健康超關鍵。
所以我會刻意多吃鮭魚、核桃。夏天的時候,如果太陽不大,我會去外面曬個 15-20 分鐘的太陽,這是補充維他命D最天然的方式。
說到維他命D,這點就很有趣。像在美國,很多人因為緯度高、日照少,會建議補到很高的劑量。但在台灣,我們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是成年人每天 400 IU(10微克),50歲以上是 600 IU(15微克)。我自己是覺得,先看自己平常曬太陽的習慣,還有飲食,再來決定要不要額外補充,不要盲目跟風亂吃高劑量。
除了吃,也要多「用」腦!玩玩數獨、看看書、學個新東西,都像在幫大腦做重訓,讓它不要那麼快「腦霧」。
好好睡覺,比你想像的還重要
年紀大了睡不好,好像是很多人的共同困擾。明明很累,躺下去卻睡不著。這可能跟缺乏鎂和維他命D有關。
但更重要的是「睡眠習慣」。拜託,不要再滑手機滑到凌晨兩點了!建立一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睡前做點放鬆的事,像是看看書或冥想,真的會有差。
腸道、心臟、還有你的平衡感
這幾個也超級重要,但常常被忽略。
腸道健康是我自己的大魔王。以前消化超差,脹氣、便秘樣樣來,後來才學乖。多吃富含纖維的全穀類、蔬菜水果,然後補充一些優格、泡菜這類的益生菌,讓腸道裡的「好菌」多一點,整個消化系統會順暢很多。
心臟跟肺功能也是。除了靠 Omega-3、鉀、鎂(又是這些老朋友),更重要的是「動起來」。你不需要去跑馬拉松,但散步、游泳、跳舞,任何能讓你心跳稍微加快的活動都很好。這是在訓練你的心肺,讓它不要那麼快退化。
最後是平衡感。你可能會覺得「我又沒怎樣」,但跌倒對長輩來說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事。維他命D不足會影響平衡感,所以曬太陽跟吃魚真的很重要。然後可以試試看瑜珈或太極拳,這些都是訓練平衡感跟核心肌群很棒的運動。
所以,結論是什麼?
寫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個核心概念:不要再把「老化」當成一個敵人來打了。
把它想像成你的車開久了,需要定期保養、換機油、補充各種油水一樣。傾聽你身體發出的各種訊號,然後去找出它到底「缺了什麼」,再把它補回去。
從今天開始,好好吃飯、好好活動、好好睡覺。就這麼簡單,但這也最難。你不需要一步到位,但至少開始做,絕對會感覺到不一樣的。
聊了這麼多,你覺得自己身體現在最缺的是哪種「燃料」呢?是需要多點蛋白質、還是該好好去曬個太陽了?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補充計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