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用這幾招選高蛋白低碳水,想改變體態、精力和腦袋狀態,簡單又有感。
- 試著連續 3 天主餐都加一種動物性蛋白(像蛋、雞胸、牛絞肉),用手掌大小來抓分量。
這樣三天就能觀察精力跟飽足感有沒有明顯變化。(第 4 天早上問自己起床有沒有比較快)
- 每餐碳水量壓在一碗飯以下,然後用蔬菜或菇類去補足飽足感,一週內記錄 5 餐。
發現身體比較沒那麼易餓、晚上容易睡著,還能順便減少水腫。(7 天後回頭算,這週有 3 餐沒嘴饞就算成功)
- 選脂肪來源時,1 週內至少 2 餐換成冷壓橄欖油或牛油果油,不要只吃動物油。
這樣能幫助心血管健康,也讓口感更豐富。(記錄 7 天有沒有 2 餐用了植物油)
- 如果在考慮生酮飲食,先問營養師,並挑一天測自己吃一餐高蛋白低碳的飽足感跟專注力。
這能提前評估自己適不適合進階飲食法,也比較安全。(記下測試日專注度,有明顯提升就代表適應得不錯)
思考飲食建議:拒絕標準飲食找回健康
欸,最近刷到Tufts那份榜單,哇靠,我一直覺得對我有幫助、吃起來比較健康的三樣東西,他們竟然都直接歸類成最不健康那邊。我是懶得去跟他們計較啦,可是有一點真的有夠怪:明明代謝有問題的人應該閃遠一點的食物,結果反而被標最健康?這要是有糖尿病啊、脂肪肝、肥胖困擾的人照著吃,不就越吃越糟嗎?有時候真不知道該氣還是該笑。
其實這三十年,我哪管什麼各國官方飲食指南,從小到大也沒照著走過。大概只有瑞典的那一套還算接近我平常吃東西的方式吧,人家還跟美國超主流那種SAD(標準美式飲食)是完全反著來。老實說,我就是抓營養生化原則自己研究,再問幾個懂維持脂肪適應、知道怎麼讓胰島素敏感度高起來的專業營養師閒聊。其他的,真的聽聽就好。
昨天用X(Twitter換名字啦)滑到Dr Robert Lufkin的新推文。他真的滿屌,本身醫生,還在醫學院教書,又寫了《Lies I Taught in Medical School: How Conventional Medicine Is Making You Sicker and What You Can Do to Save Your Own Life.》這本書 - 紐約時報暢銷榜有上過喔,不是普通的那種。我自己回頭讀過幾次,以後有空再來聊心得。Reddit上面也有人拿這本討論過,還有些網友很會吐槽。
Tufts這份清單我一開始看還以為是哪個鄉民亂排行,結果人家大學出品耶,有點誇張……內容超怪。你只要學過營養生化或稍微了解一下組成,看到都會忍不住問號滿臉。他們選出來所謂「最佳」的九種食物,幾乎沒蛋白質,也沒什麼好的油脂,就是碳水一大堆。唯一湊合看的,大概也就羽衣甘藍,可蛋白跟好油還是超級少。
很直接啦,他們編這榜單就是偏植物性食品,那沒什麼問題,只要不是處理過頭、整塊本體還在,植物也沒什麼好挑毛病。但把一堆加工程度高的東西排比天然全食物前面,比如雞蛋、肉類、起司,通通放在末段,還被那些「營養科學家」標註成少吃類型,我只能說看到會冒冷汗。
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些連食物都不太算得上的 - 像柳橙汁啊、棗子啊、蜂蜜堅果Cheerios這種,糖份跟升糖指數都高,一口全進綠區,你懂意思嗎?推薦大家多喝多吃;但天然全食物像絞牛肉、雞蛋跟起司這些好蛋白質卻全進紅區,要人盡量碰都不要碰。有時候真的是……想罵髒話了。
其實這三十年,我哪管什麼各國官方飲食指南,從小到大也沒照著走過。大概只有瑞典的那一套還算接近我平常吃東西的方式吧,人家還跟美國超主流那種SAD(標準美式飲食)是完全反著來。老實說,我就是抓營養生化原則自己研究,再問幾個懂維持脂肪適應、知道怎麼讓胰島素敏感度高起來的專業營養師閒聊。其他的,真的聽聽就好。
昨天用X(Twitter換名字啦)滑到Dr Robert Lufkin的新推文。他真的滿屌,本身醫生,還在醫學院教書,又寫了《Lies I Taught in Medical School: How Conventional Medicine Is Making You Sicker and What You Can Do to Save Your Own Life.》這本書 - 紐約時報暢銷榜有上過喔,不是普通的那種。我自己回頭讀過幾次,以後有空再來聊心得。Reddit上面也有人拿這本討論過,還有些網友很會吐槽。
Tufts這份清單我一開始看還以為是哪個鄉民亂排行,結果人家大學出品耶,有點誇張……內容超怪。你只要學過營養生化或稍微了解一下組成,看到都會忍不住問號滿臉。他們選出來所謂「最佳」的九種食物,幾乎沒蛋白質,也沒什麼好的油脂,就是碳水一大堆。唯一湊合看的,大概也就羽衣甘藍,可蛋白跟好油還是超級少。
很直接啦,他們編這榜單就是偏植物性食品,那沒什麼問題,只要不是處理過頭、整塊本體還在,植物也沒什麼好挑毛病。但把一堆加工程度高的東西排比天然全食物前面,比如雞蛋、肉類、起司,通通放在末段,還被那些「營養科學家」標註成少吃類型,我只能說看到會冒冷汗。
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些連食物都不太算得上的 - 像柳橙汁啊、棗子啊、蜂蜜堅果Cheerios這種,糖份跟升糖指數都高,一口全進綠區,你懂意思嗎?推薦大家多喝多吃;但天然全食物像絞牛肉、雞蛋跟起司這些好蛋白質卻全進紅區,要人盡量碰都不要碰。有時候真的是……想罵髒話了。
檢視Tufts最佳食物排名引發的營養疑慮
說真的,這也太扯!Dr. Nina Teicholz直接在X上開砲,然後還被Dr. Jason Fung立刻轉推,兩個營養界大咖都在講這件事。竟然有塔夫茨大學(Tuffs)的營養專家居然覺得Lucky Charms比牛絞肉還健康?!我剛看到的時候還以為Lucky Charms是什麼偽裝成健康新潮超級食物,結果跑去查一下公司官網直接爆炸!
直接來看包裝:30公克碳水、3公克蛋白質、1.5公克脂肪──這種比例怎麼看都怪得很誇張吧?完全沒平衡感可言啊,就像健康飲食裡頭最糟糕的巨量營養素分佈一樣。我真的忍不住想知道他們到底塞了哪些「神祕」成分進這盒早餐脆片,所以決定直接開箱成分表:「Whole Grain Oats, Sugar, Whole Grain Corn, Corn Syrup, Corn Starch. Contains 2% or less of: Modified Corn Starch, Salt, Dextrose, Gelatin, Trisodium Phosphate, Yellow 5 & 6, Blue 1, Red 40,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lavor. Vitamin E (mixed tocopherols) Added to Preserve Freshness. Vitamins and Minerals: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 C (sodium ascorbate), Iron and Zinc (mineral nutrients), A B Vitamin (niacinamide), Vitamin B6 (pyridoxine hydrochloride), Vitamin B1 (thiamin mononitrate), Vitamin A (palmitate), Vitamin B2 (Riboflavin), A B Vitamin (folic acid), Vitamin B12, Vitamin D3.」欸!不就是把維生素礦物質灑一些下去,頂多補10-20%日建議攝取量(RDA)嘛,下段我再仔細提。
所以這樣就能自豪說自己健康、有營養?!稍微冷靜一下,我們來拿100克牛絞肉PK看看:高達35公克優質蛋白質、10公克天然脂肪,而且0碳水化合物。對那種糖尿病、高血糖、肥胖、甚至脂肪肝的人其實超級適合,又簡單又安心!
說到保護腦袋,那幾樣關鍵元素我自己超重視 - 像Vitamin B12、鋅、硒、核黃素(Riboflavin)、泛酸(Pantothenate)、B6、膽鹼(Choline)、鎂還有鉀,在肉裡面全都有,不用挑不用湊,可是Lucky Charms基本上一個都沾不上邊。所以到底怎麼會有人認為它比牛絞肉還要健康啊?最後原文直接拋出問題:你覺得這表格裡面,最嚴重缺了什麼?
直接來看包裝:30公克碳水、3公克蛋白質、1.5公克脂肪──這種比例怎麼看都怪得很誇張吧?完全沒平衡感可言啊,就像健康飲食裡頭最糟糕的巨量營養素分佈一樣。我真的忍不住想知道他們到底塞了哪些「神祕」成分進這盒早餐脆片,所以決定直接開箱成分表:「Whole Grain Oats, Sugar, Whole Grain Corn, Corn Syrup, Corn Starch. Contains 2% or less of: Modified Corn Starch, Salt, Dextrose, Gelatin, Trisodium Phosphate, Yellow 5 & 6, Blue 1, Red 40,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lavor. Vitamin E (mixed tocopherols) Added to Preserve Freshness. Vitamins and Minerals: Calcium Carbonate, Vitamin C (sodium ascorbate), Iron and Zinc (mineral nutrients), A B Vitamin (niacinamide), Vitamin B6 (pyridoxine hydrochloride), Vitamin B1 (thiamin mononitrate), Vitamin A (palmitate), Vitamin B2 (Riboflavin), A B Vitamin (folic acid), Vitamin B12, Vitamin D3.」欸!不就是把維生素礦物質灑一些下去,頂多補10-20%日建議攝取量(RDA)嘛,下段我再仔細提。
所以這樣就能自豪說自己健康、有營養?!稍微冷靜一下,我們來拿100克牛絞肉PK看看:高達35公克優質蛋白質、10公克天然脂肪,而且0碳水化合物。對那種糖尿病、高血糖、肥胖、甚至脂肪肝的人其實超級適合,又簡單又安心!
說到保護腦袋,那幾樣關鍵元素我自己超重視 - 像Vitamin B12、鋅、硒、核黃素(Riboflavin)、泛酸(Pantothenate)、B6、膽鹼(Choline)、鎂還有鉀,在肉裡面全都有,不用挑不用湊,可是Lucky Charms基本上一個都沾不上邊。所以到底怎麼會有人認為它比牛絞肉還要健康啊?最後原文直接拋出問題:你覺得這表格裡面,最嚴重缺了什麼?

比較Lucky Charms與牛絞肉的營養價值差異
欸,看到 Dr Steven Lim 剛在 Facebook 貼出一張圖表,我就忍不住邊看邊記。他主要是在提醒大家,有時候我們看待飲食真的可以換個角度。像器官肉這種東西,營養價值其實很多研究早就證實過啦,蠻多國家也很自然地把這些食物放進日常。但 Tufts 最新出爐的「最佳食物排行榜」居然一點都沒提到器官肉,反而主推那種柳橙汁、棗子、Honey Nut Cheerios、Lucky Charms?有夠怪,我整個黑人問號。
其實純素食的人會避開器官肉這我完全能懂,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也沒什麼好批評的。不過全球純素的人頂多5%,剩下95%不是還有很多彈性嗎?怎麼會連介紹一下牛肝這類超營養的東西都沒有,而是要大家去喝果汁、吃早餐穀片?不是很合理吧。
你如果想了解牛肝,我老早在2022年有特別寫過一篇文章。講真的,我差不多每週至少吃三次牛肝,到現在從來沒覺得有哪一樣營養缺什麼(順便小補充:牛肝裡面還有維生素C,比藍莓還多,真心沒唬你)。很多人聽到牛肝就先皺眉,但對我來說,健康方面它根本無敵。我之前分享過很多次,其實我一直走一天只吃一餐(OMAD),配合生酮加肉食飲食,自己感受就是 - 該有的營養、蛋白質和能量全都有,而且吸收很順。所以今天才想把我剛拍好的OMAD烤箱餐直接給你們參考,也不是說要大家一定跟著吃啦,每個人體質本來就不同。
至於我的做法,有時候會用雞蛋,有時候換成其他器官類,比如肝、心、腦或者腎臟那種。今天這盤主角是兩塊帶肥羊排、兩塊草飼絞牛肉,再加四顆蛋,全都是我朋友家那間有機農場出產的。
其實純素食的人會避開器官肉這我完全能懂,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也沒什麼好批評的。不過全球純素的人頂多5%,剩下95%不是還有很多彈性嗎?怎麼會連介紹一下牛肝這類超營養的東西都沒有,而是要大家去喝果汁、吃早餐穀片?不是很合理吧。
你如果想了解牛肝,我老早在2022年有特別寫過一篇文章。講真的,我差不多每週至少吃三次牛肝,到現在從來沒覺得有哪一樣營養缺什麼(順便小補充:牛肝裡面還有維生素C,比藍莓還多,真心沒唬你)。很多人聽到牛肝就先皺眉,但對我來說,健康方面它根本無敵。我之前分享過很多次,其實我一直走一天只吃一餐(OMAD),配合生酮加肉食飲食,自己感受就是 - 該有的營養、蛋白質和能量全都有,而且吸收很順。所以今天才想把我剛拍好的OMAD烤箱餐直接給你們參考,也不是說要大家一定跟著吃啦,每個人體質本來就不同。
至於我的做法,有時候會用雞蛋,有時候換成其他器官類,比如肝、心、腦或者腎臟那種。今天這盤主角是兩塊帶肥羊排、兩塊草飼絞牛肉,再加四顆蛋,全都是我朋友家那間有機農場出產的。
詢問動物性蛋白在現代飲食科學中的地位
其實…我也懶得再裝了。老實說,我做的這套飲食根本完全不符什麼Tuffs大學出的指導方針,我反而有點小小自豪耶,因為這樣吃以後感覺真的是比較健康,也快樂很多。有些人一定會懷疑吧,血糖不是要靠碳水穩定嗎?怎麼可以不吃碳水化合物結果還OK?嗯,關鍵其實就是身體自己會搞定 - 葡萄糖異生(gluconeogenesis),這個過程可以把蛋白質或脂肪那些東西轉成我們需要的血糖,而且說真的,我現在酮體高到爆,每天醒來都好像充滿電。對了,不怕你笑,我手機裡還真的一直開著CGM(連續血糖監測)記錄,每一週血糖平均都是5.1 mmol/L欸,幾乎沒出過狀況。
動物性食品是我的主力啦…嗯,不是偏食啦,只是真的試過最適合自己。尤其年紀越大我就越明顯有感,肚子變平、練出線條,五十多歲開始長六塊肌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我也沒有排斥植物性的東西,比如牛油果、橄欖、椰子、核桃、南瓜籽這種,有時候吃素或混合飲食的人絕對少不了,它們同樣能讓人順利進入酮症狀態。我還專門寫了一本酮症的書咧。但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到底Tufts那個公認最強的健康食物排行榜,他們到底把真正好的植物放哪裡去了?怎麼上榜都是一堆加工食品?結果吃純素、素食、甚至一般雜食,大多建議還是多選一些天然蔬果,可圖表卻推別的…。
講認真的,我很少跟別人吵飲食習慣,就算家人朋友亂選我也不會糾正,但一聊到營養生化和身體反應,其實每種飲食原理都差不多繞回同一條路。有一次我超級困惑,就傳訊問了一個當醫師又拿博士學位那種重量級前輩,美國人,很懂營養跟醫學。他直接吐槽:「你沒缺什麼營養重點,你倒該去研究美國的食品政治。」然後又補刀,美國經濟全球第一,可我們卻是最不健康的一群。唉,他知道太多政治内幕了…根本無法反駁。
如果你剛好住美國,那你看到這些現象時心裡是怎麼想?那份Tufts最佳食物排行榜,你真有照表操課嗎?
動物性食品是我的主力啦…嗯,不是偏食啦,只是真的試過最適合自己。尤其年紀越大我就越明顯有感,肚子變平、練出線條,五十多歲開始長六塊肌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我也沒有排斥植物性的東西,比如牛油果、橄欖、椰子、核桃、南瓜籽這種,有時候吃素或混合飲食的人絕對少不了,它們同樣能讓人順利進入酮症狀態。我還專門寫了一本酮症的書咧。但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到底Tufts那個公認最強的健康食物排行榜,他們到底把真正好的植物放哪裡去了?怎麼上榜都是一堆加工食品?結果吃純素、素食、甚至一般雜食,大多建議還是多選一些天然蔬果,可圖表卻推別的…。
講認真的,我很少跟別人吵飲食習慣,就算家人朋友亂選我也不會糾正,但一聊到營養生化和身體反應,其實每種飲食原理都差不多繞回同一條路。有一次我超級困惑,就傳訊問了一個當醫師又拿博士學位那種重量級前輩,美國人,很懂營養跟醫學。他直接吐槽:「你沒缺什麼營養重點,你倒該去研究美國的食品政治。」然後又補刀,美國經濟全球第一,可我們卻是最不健康的一群。唉,他知道太多政治内幕了…根本無法反駁。
如果你剛好住美國,那你看到這些現象時心裡是怎麼想?那份Tufts最佳食物排行榜,你真有照表操課嗎?
選擇高蛋白低碳水食物改善新陳代謝與腦健康
在美國這邊,常有人說什麼新飲食設計好像一定就能幫你變成健康公民,可是我每次看到都會有點狐疑耶。說要解決肥胖潮?但認真講,這些流行建議有時跟最基本的營養生化原理根本不太搭啊。胰島素敏感度、脂肪適應,真的就吃了那套能調整嗎?我其實一直覺得值得大家靜下來想一下。
再看看營養界超級愛吵架,不誇張,有時候比政治還激烈(不是在搞笑)。前陣子我發一篇部落格叫「Nutrition Science Turned into a Battleground of Moral Superiority」,沒看過可以去翻一下~學者之間誰也不讓誰,一堆拉高道德地盤、互相Diss,好像戰爭似的,有時候連彼此欣賞都省略直接黑到底,我看了頭超痛。
後來乾脆寫了一個比較peace一點的小故事,是希望多一點理解那種路線 - 標題直接很直球,「An Invitation to Peace, Empathy,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 Nutrition and Human Healing」。我其實講話蠻小心,不喜歡蹭熱度啦,就從自己對酮症(ketosis)的經驗聊起,包括什麼草食、雜食、肉食派的大家,其實療癒本來就應該是跨標籤吧,大概這種感覺。
然後很有趣,Dr Michaele Broadly突然跳出來回應,用那種惡搞又超正經方式寫了一篇「Why I Believe the New 'Meat vs Lancet Eat' Report Sucks」。他真的很幽默,不曉得你有沒有追這個,氣氛就是帶點鬧,但資訊量又滿到爆,很值得看一下。
對了題外話,我最近開放新書《Ketosis + BDNF: The Healing Molecules That Saved My Life》搶先預覽。有試讀章節,也在找beta readers。如果你也想參加,真的很歡迎!希望多一些不一樣的聲音一起打磨內容,比較真實嘛。
預覽章節目前包含:《Ketosis + BDNF: The Healing Molecules That Saved My Life》序章、《When My Body Began to Fail Me at a Tender Age》、《What Is Beta-Hydroxybutyrate and Why I Decided to Write a Comprehensive Memoir Book About It》,還有將腦科學和自己的日常體驗結合寫成的《Neurobiology of Ketones in the Brain with Practical Lived Experiences》。反正都是生活裡慢慢累積下來的一些觀察,也許哪天用得上~
欸對了順便再提一下,如果你像我一樣關心情緒低落問題,那時候還真的研究過酮症狀態有沒有機會幫助憂鬱或焦慮。裡面有討論相關主題,比如〈Can Ketosis Prevent or Treat Depression and Anxiety?〉。如果你是在意大腦怎麼自然產生酮體,也是可以翻翻《β-Hydroxybutyrate: 2 Vital Role of Ketogenesis in the Brain for Dementia Prevention / Treatment》。東西很多,但說真的,各自找到自己的方向才最重要吧。我覺得啦,你呢?
再看看營養界超級愛吵架,不誇張,有時候比政治還激烈(不是在搞笑)。前陣子我發一篇部落格叫「Nutrition Science Turned into a Battleground of Moral Superiority」,沒看過可以去翻一下~學者之間誰也不讓誰,一堆拉高道德地盤、互相Diss,好像戰爭似的,有時候連彼此欣賞都省略直接黑到底,我看了頭超痛。
後來乾脆寫了一個比較peace一點的小故事,是希望多一點理解那種路線 - 標題直接很直球,「An Invitation to Peace, Empathy,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 Nutrition and Human Healing」。我其實講話蠻小心,不喜歡蹭熱度啦,就從自己對酮症(ketosis)的經驗聊起,包括什麼草食、雜食、肉食派的大家,其實療癒本來就應該是跨標籤吧,大概這種感覺。
然後很有趣,Dr Michaele Broadly突然跳出來回應,用那種惡搞又超正經方式寫了一篇「Why I Believe the New 'Meat vs Lancet Eat' Report Sucks」。他真的很幽默,不曉得你有沒有追這個,氣氛就是帶點鬧,但資訊量又滿到爆,很值得看一下。
對了題外話,我最近開放新書《Ketosis + BDNF: The Healing Molecules That Saved My Life》搶先預覽。有試讀章節,也在找beta readers。如果你也想參加,真的很歡迎!希望多一些不一樣的聲音一起打磨內容,比較真實嘛。
預覽章節目前包含:《Ketosis + BDNF: The Healing Molecules That Saved My Life》序章、《When My Body Began to Fail Me at a Tender Age》、《What Is Beta-Hydroxybutyrate and Why I Decided to Write a Comprehensive Memoir Book About It》,還有將腦科學和自己的日常體驗結合寫成的《Neurobiology of Ketones in the Brain with Practical Lived Experiences》。反正都是生活裡慢慢累積下來的一些觀察,也許哪天用得上~
欸對了順便再提一下,如果你像我一樣關心情緒低落問題,那時候還真的研究過酮症狀態有沒有機會幫助憂鬱或焦慮。裡面有討論相關主題,比如〈Can Ketosis Prevent or Treat Depression and Anxiety?〉。如果你是在意大腦怎麼自然產生酮體,也是可以翻翻《β-Hydroxybutyrate: 2 Vital Role of Ketogenesis in the Brain for Dementia Prevention / Treatment》。東西很多,但說真的,各自找到自己的方向才最重要吧。我覺得啦,你呢?
實踐生酮飲食:一天一餐如何維持血糖穩定
唔……酮症其實沒那麼神祕,基本上的化學反應啦,其實只要記得幾個核心概念,不用背太多細節就行。有些人一直問我關於生酮、還有我自己過去的經驗 - 如果你有興趣看,可以直接去那個「Ketosis and Ketogenic Lifestyle」的清單。我之前也亂查一堆資料,有自己試過,然後才整理成文。嗯,說真的,我覺得這題材蠻好玩。
然後對了,大腦啊…神經系統它們真正最需要什麼?其實這才是大家常常忽略的重點。不管你是做生酮、斷食還什麼新的流行飲食法,我以前就寫很多文章講這個,都放在「The Brain Needs 4 Types of Workouts」、「The Brain Needs 3 Types of Rest」、還有「The Brain Needs 3 Types of Nutrition」這種主題列表。隨時去翻一翻,也許會有收穫。
嗯,如果你的重點是認知能力,或者大腦保健想精進,有一份叫做「Brain Health and Cognitive Function」的專輯,你可以先從那邊開始找起。不只資訊夠,而且內容分類超清楚喔。另外 - 對,書也快好了,我出了一本比較小的書,名字就是很直白:「What the Brain Needs, Why We Fail, and How We Can Fix It」。現在網路上可以搶先看前兩章,一個就是書名本身那章,另一篇叫「6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Brain」。名字都蠻明確,看標題就知道重點在哪。
再插一句,如果你剛好也是寫作圈的人,本來就在追我的內容,那最近那本新出的回憶錄,「The Zen of Book Authoring」,全球同步發售,就是昨天剛上市而已。我其實寫這本是希望給那些正想當作者的人一些方向。欸,不過如果你手上真的有一本書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可是沒門路推廣或編輯,就直接聯絡我看看。目前只開放100名專業作者參加,就是收入分成,不用前期付款啦。你只要專心寫東西,其它交給我們處理就好了。
再拉回來講,你知道嗎,那篇很紅的臨床試驗報告?爆紅的是研究低碳水飲食比Dash效果更猛,那時候23份臨床數據,每份都很燒腦,所以我乾脆幫大家全部整理起來。結果不少科學證據其實支持限時進食跟斷食的益處,但同時前陣子又有人說間歇性禁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高達91%耶!蠻誇張吧?但這話題太敏感,不討論機制容易出問題,所以我特地把各方觀點和文獻重新檢查收集,都寫在其他文章裡。如果想研究,可以去翻翻那些連結看看。
哦對啦,又被問一次為什麼老是在鑽營養生化層面,而不是天天推薦新減肥法?因為大多數流行的方法都靠很多死規則,很容易失敗嘛。我比較想理解背後原理,比如像:人體怎麼調控壓力激素?我的內容也教大家三步驟搞定HPA軸抗慢性壓力。如果興趣是在減重原因分類,我另外拆解整理一整套「Understanding the Nuances of 4 Types of Obesity」,讓減肥可以更精準點對點破題。
結尾小提醒一下,只要有人想投稿或合作出版,就來信喔~可以幫忙潤稿編輯,上架發行都有配套,全流程協助,而且目前只是小型試辦計畫,也很期待更多不同類型、有料的創作者一起合作!
然後對了,大腦啊…神經系統它們真正最需要什麼?其實這才是大家常常忽略的重點。不管你是做生酮、斷食還什麼新的流行飲食法,我以前就寫很多文章講這個,都放在「The Brain Needs 4 Types of Workouts」、「The Brain Needs 3 Types of Rest」、還有「The Brain Needs 3 Types of Nutrition」這種主題列表。隨時去翻一翻,也許會有收穫。
嗯,如果你的重點是認知能力,或者大腦保健想精進,有一份叫做「Brain Health and Cognitive Function」的專輯,你可以先從那邊開始找起。不只資訊夠,而且內容分類超清楚喔。另外 - 對,書也快好了,我出了一本比較小的書,名字就是很直白:「What the Brain Needs, Why We Fail, and How We Can Fix It」。現在網路上可以搶先看前兩章,一個就是書名本身那章,另一篇叫「6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Brain」。名字都蠻明確,看標題就知道重點在哪。
再插一句,如果你剛好也是寫作圈的人,本來就在追我的內容,那最近那本新出的回憶錄,「The Zen of Book Authoring」,全球同步發售,就是昨天剛上市而已。我其實寫這本是希望給那些正想當作者的人一些方向。欸,不過如果你手上真的有一本書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可是沒門路推廣或編輯,就直接聯絡我看看。目前只開放100名專業作者參加,就是收入分成,不用前期付款啦。你只要專心寫東西,其它交給我們處理就好了。
再拉回來講,你知道嗎,那篇很紅的臨床試驗報告?爆紅的是研究低碳水飲食比Dash效果更猛,那時候23份臨床數據,每份都很燒腦,所以我乾脆幫大家全部整理起來。結果不少科學證據其實支持限時進食跟斷食的益處,但同時前陣子又有人說間歇性禁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高達91%耶!蠻誇張吧?但這話題太敏感,不討論機制容易出問題,所以我特地把各方觀點和文獻重新檢查收集,都寫在其他文章裡。如果想研究,可以去翻翻那些連結看看。
哦對啦,又被問一次為什麼老是在鑽營養生化層面,而不是天天推薦新減肥法?因為大多數流行的方法都靠很多死規則,很容易失敗嘛。我比較想理解背後原理,比如像:人體怎麼調控壓力激素?我的內容也教大家三步驟搞定HPA軸抗慢性壓力。如果興趣是在減重原因分類,我另外拆解整理一整套「Understanding the Nuances of 4 Types of Obesity」,讓減肥可以更精準點對點破題。
結尾小提醒一下,只要有人想投稿或合作出版,就來信喔~可以幫忙潤稿編輯,上架發行都有配套,全流程協助,而且目前只是小型試辦計畫,也很期待更多不同類型、有料的創作者一起合作!

認識健康脂肪與植物來源的生酮友善食品
剛剛看資料嚇一跳,Medium有70個人申請,Substack居然有691個…這數字老實說讓我有點發懷疑人生,但又覺得很好笑。不過先說清楚,我2026年最多也只能幫到100位,超過真的忙不過來了…應該會爆炸。先把這波試點run完吧,如果成果不錯,再慢慢想要不要擴大。
想到這件事,我前陣子寫了一篇自己的小故事,標題叫「為什麼我要投入三千小時去編輯跟出版,但2026年連一塊錢都不收?」講真的,有時候看回自己也覺得瘋了,但還是很期待耶,也只有自己知道到底累積了多少感觸。
生態圈現在變化真的快得有點莫名其妙,到2026年1月的時候,也許Substack Mastery Boost就直接成國際計畫,那現場感覺一定會超級high。最讓我開心的,就是看到它開始真實幫上很多內容創作者、寫書的朋友、內容新創,他們平常預算都蠻緊,只能找又便宜又高效率的學習資源或行銷工具,這東西或許就是他們在等的那個。
對了,現在弄的社群網絡也越來越雜,有Superlearners(愛自學的人),健康養生專區、自雇族(Freelancers)、技術宅、遊戲玩家群組、小說和寫書協會、學術研究圈、還有我的寫作學院。更不用說Expert Contributors Network跟Affiliate Marketers那兩群,其實最後全部都會串進Substack Mastery Boost裡面整合起來。
常用的平台目前主要是在Digitalmehmet.com、Substackmastery.com還有Illumination.com,你如果無聊可以逛逛啦,上面的資訊更新很快,不定期還會冒出新的合作消息,有些甚至根本不在我預料之內。總之,大概就先分享到這樣,有啥再說:)
想到這件事,我前陣子寫了一篇自己的小故事,標題叫「為什麼我要投入三千小時去編輯跟出版,但2026年連一塊錢都不收?」講真的,有時候看回自己也覺得瘋了,但還是很期待耶,也只有自己知道到底累積了多少感觸。
生態圈現在變化真的快得有點莫名其妙,到2026年1月的時候,也許Substack Mastery Boost就直接成國際計畫,那現場感覺一定會超級high。最讓我開心的,就是看到它開始真實幫上很多內容創作者、寫書的朋友、內容新創,他們平常預算都蠻緊,只能找又便宜又高效率的學習資源或行銷工具,這東西或許就是他們在等的那個。
對了,現在弄的社群網絡也越來越雜,有Superlearners(愛自學的人),健康養生專區、自雇族(Freelancers)、技術宅、遊戲玩家群組、小說和寫書協會、學術研究圈、還有我的寫作學院。更不用說Expert Contributors Network跟Affiliate Marketers那兩群,其實最後全部都會串進Substack Mastery Boost裡面整合起來。
常用的平台目前主要是在Digitalmehmet.com、Substackmastery.com還有Illumination.com,你如果無聊可以逛逛啦,上面的資訊更新很快,不定期還會冒出新的合作消息,有些甚至根本不在我預料之內。總之,大概就先分享到這樣,有啥再說:)
反思美國飲食指南背後的食品政策與健康影響
嗯……Authority Building Services,其實就是那種,幫你把你現在懂的、會的、那些累積下來的專業弄成真正有影響力的東西啦,長期的那種。我不是亂講,我真的還寫過一本書,是叫《Neurostrategic Digital Authority Building: How Scholars and Business Executives Turn Expertise into Lasting Influence》。唉,對啦書名有點像在繞口令,不過內容很紮實,不管你是學者還是企業主管,其實都蠻受用。
然後欸,如果你還沒滑走,先謝謝喔,也歡迎直接加入我的社群…呃,有 Medium、Substack、Patreon,全開放。真的要特別說一下 Substack,那邊我常會丟一些比較貼近實際狀況、不太可能在網路搜尋就有的原創內容,比如健康啊、怎麼做內容策略、自己寫書碰到什麼鳥事之類,又或者是一些冷門但超前衛的科技話題。大家都一直說現在資訊太多,我反而想留給你的,是那些整理過、我親身碰過的小故事跟啟發。
其實如果你剛好愛這些主題,不妨去看看我 Substack 上那幾個出版物:Health and Wellness Network(名字聽起來就很正能量)、Cont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 Marketing Insights(這個很聚焦內容怎麼做得更好)、Technology Excellence and Leadership(呃,大概就是新科技加領導力吧)、Illumination Book Club 跟 Illumination Writing Academy(一個聊讀書、一個專攻寫作),還另外有兩個比較新的 Healthspan Mastery 跟 Superlearning with SMART MIND Loop™。名字可能看起來有點派,但主題真的每次寫都蠻投入啦。
對了,假如你也在寫東西 - 特別提醒,一定要知道,我所有出版物都可以投稿,你隨時直接點進去按申請就能送。不誇張,到現在已經協助三萬九千多位作者一起出稿,這數字自己想到都覺得ㄧㄡˋ……而且有人來找我合作或提問也完全可以,上我官網填表單就行。
剛開始寫文章的新朋友,不用擔心資源問題啦。我整理了一份 writing list 裡面通通都是各種超級實用教學跟故事,也算半客製給大家參考。如果有興趣 guest blogger 或變我們平台作者,也是隨時歡迎,很希望大家能丟自己的觀點上來一起交流、多玩一玩。
最後突然想補充,如果你也是在 Substack 寫文,我們團隊最近弄了一套從零到六階段的課程,就叫 From Zero to Substack Hero,在 Udemy 也找得到,同時也是放在 Cont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 Marketing Insights 那本裡。不論你在哪一階段,都可以挖到料、有空間成長。嗯,大致就是這樣。有問題再聯絡我好了。
然後欸,如果你還沒滑走,先謝謝喔,也歡迎直接加入我的社群…呃,有 Medium、Substack、Patreon,全開放。真的要特別說一下 Substack,那邊我常會丟一些比較貼近實際狀況、不太可能在網路搜尋就有的原創內容,比如健康啊、怎麼做內容策略、自己寫書碰到什麼鳥事之類,又或者是一些冷門但超前衛的科技話題。大家都一直說現在資訊太多,我反而想留給你的,是那些整理過、我親身碰過的小故事跟啟發。
其實如果你剛好愛這些主題,不妨去看看我 Substack 上那幾個出版物:Health and Wellness Network(名字聽起來就很正能量)、Cont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 Marketing Insights(這個很聚焦內容怎麼做得更好)、Technology Excellence and Leadership(呃,大概就是新科技加領導力吧)、Illumination Book Club 跟 Illumination Writing Academy(一個聊讀書、一個專攻寫作),還另外有兩個比較新的 Healthspan Mastery 跟 Superlearning with SMART MIND Loop™。名字可能看起來有點派,但主題真的每次寫都蠻投入啦。
對了,假如你也在寫東西 - 特別提醒,一定要知道,我所有出版物都可以投稿,你隨時直接點進去按申請就能送。不誇張,到現在已經協助三萬九千多位作者一起出稿,這數字自己想到都覺得ㄧㄡˋ……而且有人來找我合作或提問也完全可以,上我官網填表單就行。
剛開始寫文章的新朋友,不用擔心資源問題啦。我整理了一份 writing list 裡面通通都是各種超級實用教學跟故事,也算半客製給大家參考。如果有興趣 guest blogger 或變我們平台作者,也是隨時歡迎,很希望大家能丟自己的觀點上來一起交流、多玩一玩。
最後突然想補充,如果你也是在 Substack 寫文,我們團隊最近弄了一套從零到六階段的課程,就叫 From Zero to Substack Hero,在 Udemy 也找得到,同時也是放在 Cont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 Marketing Insights 那本裡。不論你在哪一階段,都可以挖到料、有空間成長。嗯,大致就是這樣。有問題再聯絡我好了。

邀請以科學合作態度看待營養與飲食多元性
如果你剛好有想法要加入,欸現在幾個折扣碼還能用:From Zero to Substack Hero - Level 1,那個內容看起來雖然是給新手,可是其實細節也算滿多的。不過,Level 2、Level 3...再到最近最新出的Level 4、5、6,都排上來了。嗯對,還有一件事,這陣子我寫了一篇介紹,就是那組升級版的寫作課程:「From Zero to Substack Hero: Advanced Levels 4, 5, & 6 Bundle Is Ready for Beta Learners」。要是你追求進階內容,可以瞄一眼。
對,再來講一下我們的新學術出版計畫 - 叫做ILLUMINATION Scholar。它是專門設計給學術寫作者的平台啦,也希望可以讓讀者腦袋更亮一些。新媒體刊物就這樣誕生了,Illumination Scholar,目前開放,有興趣可以看看。
Digitalmehmet他們也搞了一個Expert Contributor Network,主要是一種「專家貢獻者策展計劃」,數位圈比較常見。如果有人真的很想了解細節,其實直接去官方公告,不會錯漏重要資訊。
話說回來,如果問Dr Mehmet Yildiz到底做哪些學術研究?Google Scholar和Bohrium上的資料都整理得不錯。他發表過的一些新聞作品已經被Muck Rack收錄了。喜歡部落格的人可順便去GoodReads、Blogspot挖寶;Payhip跟Gumroad則有書店連結。
證照類東西,大致上會在Credly平台放。他現在也是Udemy的新講師,上架了四門Substack主題課程,以後應該還會持續加料。
如果你想逛專欄系列,他在Amazon有三大主題線 - 像Health, Wellnes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Series,以及Technology Excellence and Leadership Series,還有Substack Newsletter Mastery, Excellence, and Eminence Series,每一條都有不同族群蠻喜歡的。
另外,各大電子書平台基本都能找到他的著作:Apple Stores、Smashwords、Vivlio、Kobo、Barnes & Noble...甚至BooskaMillion跟Fable之類都上架。如果挑折扣買比較划算,可以直接跳到他的自營優惠小商店。而且啊,他自己也經營Amazon聯盟商店,反正閒時順路逛逛看有沒有特價吧。
最後,要隨時知道Dr Mehmet Yildiz又丟出什麼新文章或內容,其實開Email通知滿省事的,就這樣。
對,再來講一下我們的新學術出版計畫 - 叫做ILLUMINATION Scholar。它是專門設計給學術寫作者的平台啦,也希望可以讓讀者腦袋更亮一些。新媒體刊物就這樣誕生了,Illumination Scholar,目前開放,有興趣可以看看。
Digitalmehmet他們也搞了一個Expert Contributor Network,主要是一種「專家貢獻者策展計劃」,數位圈比較常見。如果有人真的很想了解細節,其實直接去官方公告,不會錯漏重要資訊。
話說回來,如果問Dr Mehmet Yildiz到底做哪些學術研究?Google Scholar和Bohrium上的資料都整理得不錯。他發表過的一些新聞作品已經被Muck Rack收錄了。喜歡部落格的人可順便去GoodReads、Blogspot挖寶;Payhip跟Gumroad則有書店連結。
證照類東西,大致上會在Credly平台放。他現在也是Udemy的新講師,上架了四門Substack主題課程,以後應該還會持續加料。
如果你想逛專欄系列,他在Amazon有三大主題線 - 像Health, Wellnes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Series,以及Technology Excellence and Leadership Series,還有Substack Newsletter Mastery, Excellence, and Eminence Series,每一條都有不同族群蠻喜歡的。
另外,各大電子書平台基本都能找到他的著作:Apple Stores、Smashwords、Vivlio、Kobo、Barnes & Noble...甚至BooskaMillion跟Fable之類都上架。如果挑折扣買比較划算,可以直接跳到他的自營優惠小商店。而且啊,他自己也經營Amazon聯盟商店,反正閒時順路逛逛看有沒有特價吧。
最後,要隨時知道Dr Mehmet Yildiz又丟出什麼新文章或內容,其實開Email通知滿省事的,就這樣。
拓展創作者網絡並參與內容出版及成長機會
好啦,這個人真的有點誇張欸,他算是Medium上那種很常被推薦的作者也是編輯。你要是對科技或企業運作還有什麼商業架構之類的東西覺得新鮮,嗯……他寫過一篇給Architects看的免費電子書章,書名超長,你慢慢唸:What Is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rchitect? - The Digitalmehmet Content Ecosystem。這本就直接公開,像送大家的小禮物。
YouTube也一直在更新,他不時上片,有時候我放著聽覺得還蠻chill。然後他的書真的好多耶,好記的不太多,大概舉幾本名字比較特別的:Train Your Brain for a Healthier and Happier Life(嘿,有時候我腦袋很亂會想看一下)、Cortisol Clarity(壓力那種)、還有一本叫The Mysterious Leadership Mind of Robert F. Kennedy Jr.。
再來你要找工具類型也很多啊,比如Substack Mastery Version 2、Monetize Your Passion with WooCommerce、Agile Business Architecture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V2。有聲書都有出,懶得用眼睛可以用耳朵處理 - 其實邊做家事也能吸收一點。
他下半年說要發A Powerful Toolkit for Substack Newsletter Mastery、Smart and Ethical SEO之類新的。如果你想嘗試內容變現或聯盟行銷,Modern Affiliate Marketing for Writers蠻直白,一看標題就懂了吧。
對了,他在企業架構這塊還特地寫過4 Pillars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加上Smart Email Marketing Content Integration。很多人在煩惱Email內容怎整合,我感覺他的經驗值夠高。而且最後那本The Zen of Book Authoring……老實說看完突然會想「是不是該自己來一本?」總之,有做創作夢的人不妨看看,也許能戳中你的點。
YouTube也一直在更新,他不時上片,有時候我放著聽覺得還蠻chill。然後他的書真的好多耶,好記的不太多,大概舉幾本名字比較特別的:Train Your Brain for a Healthier and Happier Life(嘿,有時候我腦袋很亂會想看一下)、Cortisol Clarity(壓力那種)、還有一本叫The Mysterious Leadership Mind of Robert F. Kennedy Jr.。
再來你要找工具類型也很多啊,比如Substack Mastery Version 2、Monetize Your Passion with WooCommerce、Agile Business Architecture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V2。有聲書都有出,懶得用眼睛可以用耳朵處理 - 其實邊做家事也能吸收一點。
他下半年說要發A Powerful Toolkit for Substack Newsletter Mastery、Smart and Ethical SEO之類新的。如果你想嘗試內容變現或聯盟行銷,Modern Affiliate Marketing for Writers蠻直白,一看標題就懂了吧。
對了,他在企業架構這塊還特地寫過4 Pillars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加上Smart Email Marketing Content Integration。很多人在煩惱Email內容怎整合,我感覺他的經驗值夠高。而且最後那本The Zen of Book Authoring……老實說看完突然會想「是不是該自己來一本?」總之,有做創作夢的人不妨看看,也許能戳中你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