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50歲到70歲女性保健食品選擇要點:不同年齡層營養需求與常見成分整理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先說結論好了,其實不是愈多愈好

嗯…今天要來聊的…是保健食品。特別是給四十歲、五十歲,一直到六、七十歲的女性。這話題其實有點…有點複雜。很多人會覺得,年紀大了,這裡補一點、那裡補一點,好像愈多愈好。但說真的,我自己是覺得,精準比多樣更重要。吃對東西,比吃一堆東西…效果可能更好,也更安全。

我們身體在不同年紀,需要的東西真的不一樣。 年輕時可能想的是氣色、體力,年紀再大一點,煩惱的就變成了骨頭、睡眠、還有那些…嗯,更年期的問題。所以,不是去藥妝店看什麼特價就買什麼,而是要先…嗯,先了解一下自己現在到底在哪個階段。

40歲這關…嗯…重點在打底

四十歲,很多人都說是個分水嶺。體力好像…沒以前那麼好了,新陳代謝也變慢了。 這時候,我覺得不是要去「補破洞」,而是要開始「打底」,為下個十年做準備。算是…預防醫學的概念吧。

這階段,有幾樣東西可以留意一下:

  • 鈣跟維生素D:這不是老了才要吃。骨質大概在三十歲到高峰,之後就慢慢流失。 所以四十歲開始「存骨本」,真的很重要。你不能等到骨質疏鬆了才來緊張。 記得,鈣需要維生素D才能好好吸收,兩個算是一組的。
  • 鎂:很多人會忽略這個。鎂其實跟我們的神經穩定、肌肉放鬆有關。 如果你覺得晚上…嗯,睡得不是很好,或是容易焦慮、抽筋,可以看看是不是鎂不夠。它也能幫助鈣的吸收,算是個好幫手。
  • Omega-3 魚油:這個主要是抗發炎、保護心血管。 四十歲後,一些代謝問題可能會慢慢浮現,提早開始保養心血管健康,是個聰明的做法。
四十歲的生活態度,是為未來健康打下沉穩的基礎。
四十歲的生活態度,是為未來健康打下沉穩的基礎。

到了50歲,就是正面對決更年期

五十歲前後,這大概是最多女性感到…嗯,身體有劇烈變化的時候。主要就是更年期。熱潮紅、盜汗、失眠、情緒不穩…這些都跟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的下降有關。 所以這個階段的補充,目標就很明確:怎麼樣能讓這段過渡期,平順一點。

除了前面提到的鈣、維生素D(這時候更重要了!),還有幾樣東西常被提起:

  • 大豆異黃酮這個東西,就是所謂的「植物雌激素」。 它的結構跟我們身體的雌激素有點像,所以理論上可以…稍微緩解一些雌激素下降帶來的不適。 不過,這個就很有趣了。
  • 國內外看法差異:在台灣或日本,你會看到很多產品都加這個,大家也比較把它當作食品來輔助。 但如果看美國的資料,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這類補充劑的「功效宣稱」就管得非常嚴格。 他們會覺得,雖然很多人在用,但要說它能「治療」什麼症狀,證據…還不夠那麼充分。 所以在美國,你比較少看到產品會直接宣稱療效。 這不是說它沒用,而是監管的…那個…嚴謹度不一樣。台灣是把它歸類在食品管理,所以相對寬鬆一點。
  • 蜂王乳、芝麻明E:這些也都是很紅的成分,主要是針對熟齡保養、幫助入睡等等。 原理…嗯,就比較多元,有些是提供多樣的胺基酸,有些是幫助身體放鬆。

60、70歲之後,守住基本盤最重要

過了六十歲,我覺得重點就從「對抗」變成「維持」了。這時候,身體機能退化是正常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緩它的速度,守住生活品質的「基本盤」。

這個階段,有兩個問題特別明顯:一個是骨質疏鬆,另一個是肌少症。 肌肉流失的速度會變非常快,很容易跌倒、沒力氣。 所以補充的重點會是:

  • 鈣、維生素D、維生素K2:這已經不是「補充」,而是「必需」了。鈣和D前面說過,K2則是這幾年比較被注意的,它可以幫助鈣…嗯,更準確地跑到骨頭裡去,而不是沉積在血管。
  • 優質蛋白質/支鏈胺基酸(BCAA):為了對抗肌少症,光運動還不夠,要吃夠蛋白質。 如果食慾不好、吃不下那麼多肉或豆製品,補充一些好吸收的蛋白質或BCAA,也是一種方法。
  • Omega-3 和磷脂醯絲胺酸 (PS):這兩樣都跟大腦健康比較有關。年紀大了,維持思緒清晰、反應力,也是生活品質很重要的一環。
不同年齡層的營養需求,就像一張需要按圖索驥的地圖。
不同年齡層的營養需求,就像一張需要按圖索驥的地圖。

一張表看懂,但…只是參考喔

我整理了一下,但你真的…就參考就好。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差很多,這不是標準答案。

年齡層 主要目標 可以考慮的成分 我自己覺得的碎碎念
40-50歲 預防打底、儲備能量 鈣、維生素D、鎂、Omega-3 這階段是「存錢」,不是「花錢」。現在多存點骨本跟體力,以後才夠用。
50-60歲 平穩過渡、正面迎戰更年期 大豆異黃酮、蜂王乳、鈣+D要加強 心情影響很大,補充品是輔助,讓自己開心更重要。大豆異黃酮那類的,體質真的有差。
60歲以上 維持機能、預防跌倒 優質蛋白質、維生素K2、Omega-3 這時候求的是「不退步就是進步」。顧好骨頭跟肌肉,才能到處走到處玩。

吃錯比不吃還麻煩,幾個常見的誤解

最後,還是要嘮叨幾句。保健食品不是糖果,亂吃真的會有問題。 「天然的就沒副作用」這句話…嗯,是錯的。 劑量高了,或跟別的東西一起吃,都可能出狀況。

  • 鈣和鐵不要一起吃:這兩個會互相…競爭吸收的路徑。如果你有在補鐵,記得跟鈣片隔開一點時間。
  • 魚油和抗凝血藥物:魚油有讓血液比較不容易凝固的效果,如果你已經在吃抗凝血的藥,例如阿斯匹靈,再吃高劑量魚油,出血風險會增加。這一定要問醫生。
  • 保健食品不是愈貴愈好:成分、劑量、還有…嗯,有沒有認證,比品牌大小或價格更重要。 不要被廣告牽著鼻子走。
  • 它不能取代藥物:這是最重要的。保健食品是「食品」,它不能治療疾病。 如果你有高血壓、高血脂,還是要乖乖吃藥,不能自己斷藥說「我改吃紅麴」之類的。
面對眾多選擇時的猶豫,正代表著對自身健康的責任感。
面對眾多選擇時的猶豫,正代表著對自身健康的責任感。

總之…嗯…結論就是,先了解自己的身體,從天然食物開始。真的有需要,再針對性地去補充。而且,開始吃任何新的東西之前,最好…最好還是跟你的醫生或藥師聊一下。他們最清楚你的狀況。

聊了這麼多...你現在最關心的,是身體的哪個部分呢?是睡眠、體力,還是...其他?可以在下面留個言,就...當作給自己一個提醒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6-20 Reply
    作為營養諮詢師,這篇文章真的說到我心坎裡!40歲女性的保健真的很講究,不只是吃對,更要懂自己的身體。分享經驗,希望大家都能活出最棒的自己!
  2. profile
    Guest 2025-04-12 Reply
    哇這篇真的超實用!我媽最近剛好40歲,整天在唸更年期不舒服,原來可以靠天然植物緩解喔?想問問大家有沒有推薦的保健食品品牌啊?自己查都怕買到雷貨QQ
  3. profile
    Guest 2025-04-09 Reply
    這些主題看起來很全面啦,不過說實話有點老生常談欸...40歲保健真的只要吃營養品+運動就夠了嗎?更年期不適光靠天然植物會不會太理想化?感覺少了點實際案例或科學數據支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