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初學者入門:基礎動作與伸展姿勢說明(含常見注意事項)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所以,你想開始練瑜珈了?

最近很多人在問瑜珈,好像變成一種全民運動了。不過啊,老實說,我猜有更多人是想著「可是我筋很硬欸」、「我會不會跟不上」、「在大家面前扭成一團很尷尬」,然後就一直沒踏出第一步。你知道嗎?這完全是正常的。我自己剛開始也是這樣想,覺得瑜珈教室裡面的人是不是都是從馬戲團出來的,筋骨一個比一個軟。

但今天我想先跟你說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如果你只打算記一件事,就記這個:瑜珈不是柔軟度大賽。真的。它更像是一種跟自己身體重新認識的過程。透過呼吸,去感覺平常根本不會注意到的肌肉,然後慢慢地、溫柔地把它們喚醒。所以,你需不需要先拉筋拉到可以劈腿才能開始?完全不用。你只需要一張瑜GLISH墊(甚至一條大毛巾),還有一顆願意嘗試的心,就夠了。

先說結論

如果你時間很趕,我直接給你結論:瑜珈的重點是「呼吸」和「身體的感覺」連結在一起,而不是做出多難的動作。初學者千萬不要跟別人比,也別跟網路上的美照比。專注在自己的墊子上,感覺身體哪裡緊、哪裡鬆,吸氣時把空間帶到緊的地方,吐氣時放鬆,這樣就 100 分了。所有那些高難度動作,都是持之以恆練習之後的自然結果,不是一開始的目標。

一個舒適、不受打擾的練習角落,比華麗的場地更重要。
一個舒適、不受打擾的練習角落,比華麗的場地更重要。

給新手的第一次 20 分鐘練習流程

很多人不知道在家要怎麼開始,所以我這邊直接給你一個大概 20 分鐘的簡易流程。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完整的體驗,從頭到尾跟著做一次。重點是「串連」,而不是每個動作都做到完美。

  1. 靜坐與呼吸 (約 3 分鐘):先用最舒服的姿勢坐著,盤腿、跪坐,甚至坐在椅子上都行。閉上眼睛,試著感覺你的呼吸。不用刻意控制,就只是觀察。吸氣時肚子跟胸口會鼓起來,吐氣時會消下去。就這樣,感覺三分鐘。
  2. 暖身:貓牛式 (約 5 分鐘):這是喚醒脊椎超棒的動作。四足跪姿,雙手在肩膀正下方,膝蓋在髖部正下方。吸氣時,抬頭挺胸,屁股往上翹,肚子找地板,這是「牛式」。吐氣時,反過來,低頭看肚子,背拱起來像生氣的貓,這是「貓式」。跟著自己的呼吸,慢慢地、一節一節地活動脊椎。重複個 10 到 15 次呼吸。
  3. 核心與伸展:下犬式 (約 5 分鐘):從貓牛式直接來,手往前走一小步,腳趾踩地,吐氣時把屁股往天空推高,身體變成一個倒 V 型。這動作對新手來說有點挑戰,膝蓋彎曲是完全可以的!重點是讓你的背是直的,從手掌到屁股像一條直線。你可以在原地踩踩腳,輪流伸直左右腿,感覺一下大腿後側的伸展。
  4. 休息與整合:嬰兒式 (約 3 分鐘):從下犬式慢慢讓膝蓋回到地上,屁股坐回腳跟,上半身往前趴,額頭輕輕靠在地上。手可以往前伸,也可以放在身體兩旁。這是個很舒服的休息姿勢,感覺背部被溫柔地拉開。
  5. 大休息 (約 4 分鐘以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直接躺平,手腳自然打開,掌心朝上。什麼都不做,就只是躺著。讓身體的重量完全交給地板,感覺剛剛練習完的餘韻。這個動作看起來像在「挺屍」,所以英文叫 Corpse Pose,但我們通常叫它「大休息」或梵文 Savasana,聽起來好聽多了,對吧? 它的目的是讓身心完全吸收剛剛練習帶來的好處。

你看,一個基礎的練習就這樣完成了。沒有任何複雜的扭轉或倒立,但你的身體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貓牛式:感受脊椎一節一節地流動,是安全暖身的關鍵。
貓牛式:感受脊椎一節一節地流動,是安全暖身的關鍵。

幾個你一定會遇到(而且超重要)的基礎動作

剛剛的流程裡面提到了幾個動作,我想再稍微講細一點。因為搞懂這幾個,你就等於拿到瑜珈世界的入場券了。

  • 下犬式 (Downward-Facing Dog / Adho Mukha Svanasana)

    為什麼重要:這個動作幾乎會出現在所有瑜珈課裡。它同時伸展背部、腿後側,又能訓練手臂和核心力量,超全面。
    新手常見錯誤:為了讓腳跟踩到地,結果背拱起來了,像座山丘一樣。這是本末倒置!
    你該專注的感覺:想像你的坐骨(就是屁股最尖尖的那兩塊骨頭)一直在找天花板。膝蓋彎沒關係,腳跟離地也沒關係,但背一定要是平的。感覺力量從手掌虎口均勻地推向地板,一路送到脊椎,再延伸到臀部。 肩膀要放鬆,不要聳起來靠近耳朵。

  • 嬰兒式 (Child's Pose / Balasana)

    為什麼重要:這是你的「安全牌」。任何時候覺得累、喘不過氣、跟不上,就回到這個姿勢。沒人會怪你,這代表你懂得傾聽身體的聲音。
    新手常見錯誤:太用力往前趴,導致肩膀跟脖子很緊張。
    你該專注的感覺:這是一個完全放鬆的姿勢。額頭輕輕靠地,你可以左右滾動一下,像在按摩眉心。感覺每一次吸氣,你的背部都像氣球一樣微微擴張,吐氣時,整個上半身又更沉向地板。

自己練好,還是去教室上課好?

這也是個大哉問。老實說,沒有標準答案,看你的個性跟需求。我自己剛開始是先在家裡亂動,後來才去上課,覺得各有優缺點。

瑜珈教室 在家練習
優點 有人指導,動作比較不容易錯。有同學一起,比較有動力。可以問問題,老師能幫你調整。 時間超彈性,想練就練。完全不用在意別人眼光,穿什麼都行。省錢!
缺點 要配合課表時間,比較不自由。費用相對高。可能會忍不住跟同學比較,壓力反而變大。 沒人幫你看動作,很容易用錯力或養成壞習慣。很容易分心,一下想去倒水,一下想回個訊息。
我自己覺得啦... 如果你是那種需要「儀式感」的人,或者很擔心自己會受傷,先去上幾堂基礎課,讓老師幫你把基本功打好,真的很不錯。 如果你只是想動一動,伸展一下,而且自制力還不錯,那跟著網路上有信譽的老師(例如 Yoga with Adriene)的影片練習,也綽綽有餘了。

別怕受傷,但要學會分辨「好的痠」跟「壞的痛」

「我會不會拉傷?」這是初學者的第二大恐懼。說真的,任何運動都有受傷風險,但瑜珈相對是溫和的。重點在於,你要學會分辨身體的訊號。

  • 好的痠 (Good Stretch):通常是一種「拉開了~」、「有點緊繃但還能呼吸」的感覺。這種感覺是遍佈在「一整片」肌肉上的,比如整條大腿後側,或是整個背部。練習完隔天,可能會覺得肌肉微痠,那是正常的「延遲性肌肉痠痛 (DOMS)」。
  • 壞的痛 (Bad Pain):通常是「尖銳的」、「刺刺的」、「麻麻的」感覺。這種痛點非常集中,可能在某個關節(手腕、膝蓋、腰椎的某個點)。如果在動作中感覺到這種痛,拜託,請立刻停下來,不要硬撐。 這就是身體在跟你說「喂!不行!」。

國際知名的艾揚格瑜珈(Iyengar Yoga)非常強調「正位(Alignment)」,也就是骨骼跟關節要在對的位置上,這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傷害。但很多現代的流動瑜珈(Vinyasa)更強調呼吸與動作的串連。對新手來說,我覺得可以取個中間值:不用像解剖學家一樣鑽牛角尖,但至少要知道主要關節的方向。例如,在戰士二式(Warrior II)中,前腳膝蓋要朝向腳尖的方向,而不是向內倒,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安全原則。 在台灣很多瑜珈教室,老師會一直提醒「跟隨自己的呼吸」、「不舒服就休息」,這點跟國外強調的「傾聽身體」是一致的。

另外,如果你有高血壓、心臟病、眼壓過高(特別是青光眼),或者剛動完手術、正在懷孕,很多動作(特別是頭下腳上的倒立,或是需要強力閉氣的)都需要調整或避免。 開始練習前,最好先問過醫生,並在上課前告知瑜珈老師,這非常非常重要。

下犬式對比:左邊是常見的錯誤(拱背),右邊是正確的目標(背部延伸)。
下犬式對比:左邊是常見的錯誤(拱背),右邊是正確的目標(背部延伸)。

所以,你準備好踏上墊子了嗎?

寫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把瑜珈的門檻拉到最低。它真的沒有那麼可怕,也沒有那麼多規矩。它就是一個給你自己、跟自己身體獨處的時間。今天下班回家,不用想太多,就找個小空間,試試看上面那個 20 分鐘的流程吧。感覺一下,流點汗,然後在大休息裡,感謝一下自己願意為身體做點什麼。

對了,我想問問還在猶豫的你,是什麼讓你一直沒開始呢?是覺得自己筋太硬?沒時間?還是有其他原因?在下面留言分享吧,說不定你的困擾,也是大家共同的煩惱!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6-15 Reply
    難說啦,我練瑜珈超痛苦!每次都覺得自己像隻不靈活的木頭,教練動作一個比一個複雜。真的很想吐槽,這哪是放鬆,分明是在折磨人吧?不過...好像又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