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練習轉變歷程:從掙扎到規律,身心變化全紀錄

立刻行動清單 - 提升瑜伽練習效果,改善身心健康

  1. 開始每天10分鐘的瑜伽練習

    能夠改善情緒,減輕壓力和焦慮

  2. 結合呼吸和冥想練習

    增強正念,促進身心放鬆

  3. 加入瑜伽的體式和伸展動作

    改善身體柔韌度和平衡能力

  4. 與專業教練一起練習

    能得到指導,避免受傷

  5. 將瑜伽融入日常生活

    增強自我覺察和整體健康

從討厭到恐懼,瑜伽啟程竟然這麼難?

說實話,我和阿斯坦加瑜伽的淵源,嗯,一開始真的挺卡的。那時我還有點抗拒,不騙你。我在家裡自己亂練瑜伽好多年,結果每次想到要照著阿斯坦加那套死板序列來做,心裡就咯噔一下,整個人都發怵。然後——欸對,我房間當時還特別小,其實也很不方便擺動作。回到正題,阿斯坦加串聯(Ashtanga vinyāsa)這東西啊,就是節奏明快、要求身體協調性的一種瑜伽流派,每個動作都有固定順序,而且呼吸什麼的也要配合專門的律動跟凝神點。

不過講真的,它不光只是體位法上的鍛鍊,很多人根本把它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在過日子——其實我以前完全想像不到這一點。有一次聽朋友講「Ashtanga yoga」這詞最早是出現在帕坦加利《瑜伽經》裡,那本書其實蠻難讀的啦,是探討瑜伽哲學教義的老文獻。裡面提到「八肢瑜伽」稱為 Ashtanga,「Asta」就是八,「anga」則代表肢體或部分——好吧,有時候覺得這些詞根挺有趣,但又記不太住。唉,又離題了,總之這些背景都讓我對阿斯坦加多了一層複雜感。

八肢派之外的日常碎片,有時只是打卡儀式感

這些身體的延展,老實說,真的不只是在瑜伽墊上打轉。唔,有時候我會突然想著昨晚煮麵沒關火,不過拉回來講——它們其實像是某種默默潛移默化的指引,教我們怎麼在日常裡活著、思考,甚至和自己對話。有點像有人輕聲提點你:嘿,要不要往靈性啟發那邊靠近一點?這條路說到底也不只是身體柔軟而已,更偏向整體自我探索與蛻變的方式,大概吧。

### 清晨5點成為「扭結人」

有次我硬著頭皮想把那些瑜伽原則搬到日常生活裡試試看,但坦白說,多數時候還是下意識逃避練習本身。嗯,有沒有搞錯啊?我超愛坐在旁邊偷看別人優雅完成各種姿勢——感覺他們都能無視地心引力似的,動作輕盈又順暢。但換到自己,我根本從未相信過自己辦得到。後來不知哪根筋搭錯線,我居然報名參加了印度辦的瑜伽師資培訓課程(還好沒退費),Ashtanga赫然就在課表裡。我們每天得在_shala_五點整準時集合學習。天啊,那第一堂課直接就是Ashtanga。我記得第一次進教室,人還半夢半醒地踉蹌走去自己的墊子前頭腦空白,只剩下一絲忐忑跟迷糊陪著我。不知道大家清晨五點會不會有同樣困惑——反正那刻我是徹底醒不了腦。

八肢派之外的日常碎片,有時只是打卡儀式感

清晨五點像睡夢中掙扎,誰會想變成麻花捲人?

前幾個早晨,其實過得有點像某種奇怪的懲罰——真的,不誇張。雖然說,嗯,我都已經連續很多年,差不多每天都在練瑜伽,可是面對阿斯坦加時,我還是覺得自己的力量和柔軟度都不夠用。有時候忍不住想:「欸,這到底是哪招?怎麼我還是撐不太住。」一開始的時候會有誦唱環節,那段時間讓我滿困惑的。好吧。

有件很好笑(其實也蠻諷刺)的事,就是我們那位老師,他本人根本沒很喜歡教阿斯坦加。他曾經直接說,這門課既難做又更難教。我記得那天他講完之後全場安靜三秒。啊,拉回來。不過,即使如此,我還是每天清晨準時現身,也只是因為……唉,都繳了錢了嘛。不去好像更虧。

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同學們心裡也都在抱怨——反正後來大家真的開始小聲地發出一些怨言。氣氛變得有點奇妙。最後課程表被調整了,好像一切自然而然就換成哈達瑜伽負責早上的時段。我現在偶爾會懷疑:如果當初沒有那麼多人一起碎念,是不是我還要繼續苦撐?但算了啦,大概就是這樣吧。

老師也無奈,學生更苦;最後反而換了時間才轉機

阿斯坦加瑜伽課程後來被換到了下午。嗯,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改變,但偏偏就是在那個時候——一切開始慢慢有點不一樣了。奇怪,我其實也搞不清是什麼觸發的,可能純粹只是時間的關係?反正,就是午後那種無所事事的靜謐讓人心情浮動。

### 當練習開始主導你的呼吸

有一天午后,應該是剛吃完東西,精神忽然莫名地好起來。老實說,也可能只是因為日復一日、重複這些動作到有點麻木。唉,人真的會變得不想抵抗什麼吧?我突然驚覺,自己竟然再也沒有討厭這套序列的情緒,一整個放下了原本很悶的不耐煩和反感。欸,這邊腦袋其實還在飄走,但拉回來講——呼吸跟身體就很神奇地協調起來。

然後啊,那天做完整個初級系列,我感覺好像有股隱形的力量直接把身體往前推著流動。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覺得全身上下被什麼宇宙能量貫穿(聽起來超玄,不過當下真的像這樣)。對,老師以前一直說「要跟你的練習合而為一」,我以前都聽不懂是在唬爛還是真的有道理。結果在那個瞬間,好像終於懂了一點點吧。我不是只是在做瑜伽而已,而是整個人跟著一起進去了……唉,其實講出來都還是很抽象。不過,就這樣啦。

老師也無奈,學生更苦;最後反而換了時間才轉機

午后那場動作與呼吸的失控舞蹈,忽然全都通了

瑜伽正在影響著我。嗯,說起來好像有點誇張,可是真的,自從那天開始,我就一直被這東西吸住了。
### 拆解我的生活
有人說Ashtanga(阿斯湯加)練習會讓人一層層把那些需要被修正的生活細節給掀開來。我也不確定他們是不是都經歷過,但對我而言——大概就是如此吧。有時候我還會想,是不是自己太容易受暗示?可是沒辦法,回到家以後,我居然變成那種每天早上5點自動彈起床的人,整個作息就圍繞著這套練習調整。唉,有時候真的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這麼拼命,不過話又說回來,生活也因此多了點秩序……好啦,不扯遠,又拉回主題,就是我的步調全被它重新安排行了。

練習不只是身體流汗,是連腦袋一起拆解重組的過程

每天都要搞那九十分鐘的Ashtanga練習,加上三十分鐘呼吸訓練,還有三十分鐘冥想,總之都排好了——只有真的全部做完,我才覺得「嗯,好像可以開始這一天了」。欸,但說真的,Ashtanga完全翻轉了我的日常節奏,不止如此,某種程度上還讓我重新檢視什麼叫自我、什麼又是那個自尊心。唉,有時候會莫名順手到不行,一氣呵成,那一刻會產生一種啊——我好像什麼困難都能面對的錯覺。

可是現實很快打臉。有些日子裡,我連碰腳趾都卡住,更別提維持平衡,每一下動作都像在跟自己過不去。失落感就這樣湧上來。話說回來,其實這套練習對我那種過度活躍、還有ADHD傾向,好像特別受用。其實也不是說能治好啦,只是每次凝神盯著某個點,再配合呼吸、一遍遍重複那些動作,心理狀態就慢慢穩下來,有時甚至意外地鎮定下來……啊抱歉有點岔題了,反正大致就是這樣啦。

練習不只是身體流汗,是連腦袋一起拆解重組的過程

規律成癮、人生拆毀再拼湊,信念和疲憊輪流出現

說真的,日子慢慢過著,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可生活偏偏會自己找出口來變調。以前還以為自己能掌控一切,但唉,結果是我太天真了。嗯,那份工作——排班壓力大得讓人喘不過氣,密集到整個腦袋像被塞滿棉花,輪班嘛,有時連白天黑夜都快分不清,好像只剩下疲憊在身上打轉。我本來早上喜歡長時間練習,不過現在想起來,只能用奢侈形容,大概吧。

有時候我還是會上墊子,可那怎麼講呢?大多只是斷斷續續地動著,一些零碎動作混著心裡的疏離感,很難集中。欸,我記得昨天甚至邊想晚餐要吃什麼邊拉筋,荒謬齁?身體明明還黏在墊子上,但腦袋已經不知道飛去哪裡逛街了。有點無奈。

後來事情又往更糟糕的方向走,就是…好吧,我也不知道怎麼開口,總之陷進了一段帶有傷害性的關係。我其實那時候很努力想把自己拼回原樣,可是越用力反而越失聯,到最後跟自我完全脫鉤。這種失落感很詭異,就像連自己的影子都忘記長什麼樣。如果找不到自己,那你說,要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練習方式?寫著寫著突然好餓,喔對、先拉回正題。所以啊,人若迷路,也只能摸索著慢慢前行吧。

當生活崩壞後,鬆散斷裂的練習只剩空殼和心累

這些年,我東嘗西試,心理治療啦、陰影工作什麼的,還有那些神神叨叨的靈性方法。說真的,有一些好像確實幫了點忙,不過也不是每一招都管用,有的時候做半天沒感覺。不知道是不是運氣問題。啊扯遠了。然後,大概一年前吧,一切又變得不太一樣。我男友出現——他邀我跟他一起住,讓我脫離原本那個壓得人快喘不過氣來的地方。

我那時真的是…有種終於能呼吸到空氣的解脫感,好像身體都輕了一公斤(雖然其實沒變)。嗯…重新開始冥想這事,是在搬家的頭幾週。我採用了Dr. Joe Dispenza那套練法,其實剛開始也懷疑到底會不會有效,但總之就試著照做。有一天很突然,我把瑜伽墊攤開,本來只是想躺一下發呆而已,可是不知怎地腦子裡一直閃著Ashtanga,就乾脆順從直覺動起來了。

結果你猜怎麼著?多年以來第一次——真的第一次——我竟然又在流汗與呼吸之間找回某種享受,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唉,有時候人就是要繞好大一圈才回到自己身上吧。我還是常常會分心啦,但是慢慢地,好像懂點什麼了…。

當生活崩壞後,鬆散斷裂的練習只剩空殼和心累

療癒旅途:冗長、混亂、偶有好事但多數徒勞無功

我把自己的那些期待先暫時丟一旁,欸,也不確定這樣是不是好方法,但總之就放著不管,然後開始學著順其自然地接受自己此刻的狀態。說真的,有點意外——這種感受竟然會是驚喜。其實好多年來,我都是照著責任、義務在做事,很少因為單純開心去行動,這次算破例了吧。有一陣子,其實時間拉得蠻長的,那段療癒過程把我的思維都磨出新花樣,嗯,就是那種腦袋裡頭有什麼改變,好像卡住又突然通了。

唉,中間想到昨天買菜忘記帶傘,下大雨狼狽得要死。啊對不起,又跑題了。我本來是想講瑜伽——就是這些改變,大概正是瑜伽發生作用的地方吧。隨著每次練習慢慢增加,我才發現無論是在墊上還是墊下,都能更深認識那個總覺得陌生的自己。不瞞你說,阿斯坦加瑜伽對我來講,是從之前一團亂糟糟陰暗日子裡走出來的重要一步。

那時候超想保護自己,就整天把心關起來,不讓那些舊關係留下的不健康影響繼續滲進生活裡。有時候會懷疑到底封閉有沒有用啦,但是人就是那麼自我保護嘛。在面對那些很難熬也很挑戰性的練習時,我才漸漸調整思維模式,也給自己的神經系統找點平衡空間。

現在回頭看,其實我的練習方式已經和以前差很多,不再只管外表動作,而是真的從內在往外探索感受。喔等等,剛剛有隻蚊子飛過,好煩……拉回主題好了。反正啊,就是這個轉變讓我跟自己的練習還有自我之間建立了一層比以前都還深厚的連結,大概就是只有親身體會才明白那種微妙吧。

重新上墊—不再追求完美,每一刻終於能跟自己對話

.Joe Dispenza 冥想** ——啊,這名字一打上去就有種奇異的能量感,不曉得是不是我的錯覺?總之,如果你也想以作者身份加入 Namaste Now !,那個步驟還滿單純的啦,就是把你的 Medium 個人檔案連結丟到 [[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 這個信箱給我們就好。有時候我會在傳送前猶豫半天,怕自己寫的東西太怪,但其實對方根本沒時間管這麼多細節吧。

至於 [Namaste Now !投稿指南與徵稿說明] 啊——唉,有些話還是要提醒一下。這份指南主要是幫助你創作內容用的(不是讓你直接複製貼進去啦),不要傻傻地把它寫進文章裡面。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有人誤植,我腦中都會浮現「備註請勿填寫」那種欄位被亂填滿的畫面——嗯,好像又離題了。拉回來,你寫作的時候只要記住:千萬別把任何輔助說明、創作指導或者其它不屬於正文的廢話放進真正要發表的內容裡頭,就行了。

正體中文就正體中文吧,雖然有時看簡體眼睛比較輕鬆……呃,又扯遠了。不過規則就是規則嘛,只能用正體字,要習慣。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