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想起剛失戀那段時間。我把自己整個人泡在瑜珈裡,希望能治好心碎。結果,它沒有。
當時朋友跟我說,去上瑜珈課啦,可以清空腦袋、改善心情。我那時候大概就是,只要能讓我好過一點的東西,什麼都願意試。所以就去了。
第一堂課,老實說,很彆扭。教室裡有股淡淡的香氣,音樂很輕柔,大家都安靜地在自己的墊子上。但我心裡還是亂糟糟的,心臟跳得很大聲。老師帶著大家做一些伸展,什麼下犬式之類的,我跟著做,手臂都在抖,心想自己是不是看起來很蠢。但還是撐完了。
那天晚上,真的覺得有輕鬆一點。好幾個禮拜以來,肩膀第一次沒有緊繃著。我以為,啊,找到了,這就是答案。只要我一直練下去,心痛大概就會像雲一樣飄走了吧。
重點一句話
瑜珈沒辦法直接「治好」你的心碎,但它可以在你快要散架的時候,給你一個穩住身體、跟自己待在一起的空間。
當瑜珈墊也救不了你
所以我開始很認真地練,一週去三次,早上起床在家也練。身體確實變好了,腰痠背痛改善很多,姿勢也變挺了。家人都說我氣色看起來好多了。
但...心還是痛的。身體感覺越好,心裡的那個洞就越明顯。
老師總是用很溫柔的聲音說:「吸氣,感覺平靜;吐氣,釋放悲傷。」我也跟著默念。但通常只有在墊子上的那一小時有用。課一結束,那種沉重的感覺又回來了。我一直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我甚至去參加了一個週末的靜修營,號稱「身心靈排毒」。我想說,泡個整整兩天,總該有效了吧。
清晨五點起床,跟著大家在草地上赤腳、安靜地走路。老師要我們去感受露水的冰涼、晨光的美好。我都照做了,但腦袋還是在想那些過去的事。天空很美,很平靜,但我胸口那個坑,一點動靜都沒有。
有一天晚上的引導冥想,老師要我們想像胸口有一道溫暖的光,可以燒掉所有悲傷。我真的很努力去想。然後...我就感覺到眼淚滑下來了。我不想在大家面前哭,所以眼睛閉得死緊。在那片黑暗裡,我感覺自己好赤裸。瑜珈好像不是在消除悲傷,反而是把藏在最深處的悲傷,全部翻了出來。
那個週末結束時,我沒有得到奇蹟,反而更沮喪。我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這些伸展動作上,結果根本沒用。
所以,到底該怎麼辦?
從那天起,我才明白,療傷像是在組一個拼圖,瑜珈只是其中一塊。而且可能還不是最大塊的那一塊。
我開始去看諮商師。也開始寫日記。然後才慢慢拼湊出一個對自己有效的「療傷工具箱」。這幾樣東西,說真的,缺一不可。
下面這個表,算是我自己整理出來的心得吧。它們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功能不太一樣。
| 療傷工具 | 它能給你什麼 | 它的限制在哪 |
|---|---|---|
| 瑜珈練習 | 一個跟身體連結的機會。讓你知道自己還「活著」,呼吸還在。能給你短暫的平靜,還有改善身體的緊繃。 | 它不太處理複雜的情緒和過去的創傷。有時候反而會把痛苦翻上來,如果沒有其他出口,會更難受。它不是魔法。 |
| 心理諮商 | 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你把所有亂七八糟的想法、悔恨、罪惡感都講出來。諮商師會引導你看到盲點,是真正處理「心」的地方。 | 要錢,而且要找到對的老師...有點像抽獎,但抽到就差很多。而且,很痛。你必須一遍遍去面對你最不想談的事。 |
| 寫作 / 日記 | 一個完全屬於你自己的情緒出口。不用管對錯,不用管文法,就把腦袋裡的東西倒出來。我覺得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自我對話的練習。 | 它只進不出。你寫完可能會覺得抒發了,但沒人給你回饋。有時候會一直在自己的情緒裡鑽牛角尖,走不出來。 |
| 找朋友聊 | 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聽到別人的故事會發現,啊,原來大家都會這樣。這種連結感很重要,會讓你覺得自己沒那麼糟。 | 朋友不是專業的。他們可能會給你很多「建議」,或急著要你「趕快好起來」。有時候...反而壓力更大。而且你也不想一直當朋友的能量吸血鬼。 |
瑜珈不是解藥,是錨點
後來我繼續上瑜珈課,但心態完全變了。我不再期待它「修好」我。
我把它當成一個讓自己不要垮掉的「錨」。在情緒的大風大浪裡,至少我還可以回到墊子上,感覺到地板,感覺到呼吸。它給了我一種穩定感。
很有趣的是,在西方國家,瑜珈很常被包裝成一種快速排毒或健身塑身的潮流,就像我參加的那個週末營一樣,追求速效。但在亞洲,我們可能更容易接觸到它跟心靈、禪修結合的那一面,比如專注在正念練習上。不過說到底,重點還是使用者自己的心態。
當我不再強求它治癒我,它反而給了我更多。我學會在很難受的姿勢裡,維持呼吸、保持不動。這件事,嗯,真的很像人生。有時候你就是得待在不舒服的處境裡,撐過去,跟它共存。
我也慢慢理解,那些被翻攪出來的情緒,比如在冥想時突然想哭,其實是好事。身體在用它的方式釋放壓力。我讀了一些資料,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創傷堵塞了所謂的心輪 (Heart Chakra),而瑜珈幫助疏通它。我自己是不太懂這些理論啦,但「情緒需要出口」這件事,我現在是徹底相信了。
所以,心碎的療癒過程,從來不是一條直線。它更像是一個螺旋。你會覺得自己好一點了,然後又掉下去,但每一次,掉下去的谷底都比上一次高一點點。
給也在療傷的你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心很痛的時候該不該去練瑜珈?我會說,去啊,當然要去。
但千萬記得,不要只做這件事。不要把所有的壓力都丟給它。
去上課,去流汗,去感受你的身體。但下課後,記得去做別的事。去寫字,去找人說話。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找誰談,台灣的[張老師基金會]或是很多社區諮商中心其實都有提供資源,跨出那一步最難,我知道。
真正的療癒,發生在墊子之外。發生在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情緒的每個瞬間。那個過程,沒有任何一個完美的體位法可以取代。
回頭看,我很感謝那段把自己丟進瑜珈的日子。它沒有給我速效的解藥,但它給了我耐心。它教會我善待自己的身體,也教會我,原來和痛苦待在一起,是不用害怕的。
心上的疤痕還在,但它們提醒了我,人就是這樣,會受傷,也會長大。這就夠了。
換你說說:
除了瑜珈,有什麼練習曾經在低潮時撐住你嗎?可能是一本書、一首歌,或只是每天固定的散步。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情緒錨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