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艾島瑜伽體驗:熱門瑜伽課程選擇與海景練習地點整理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很多人都在喊累。而且不是那種身體上的累,你知道嗎?是那種...心很累,好像被掏空的感覺。我自己也是,所以前陣子就一直在想,到底有沒有一種旅行,是可以真正「斷開連結」,不只是去哪裡打個卡,而是真的能讓自己歸零、重開機的地方。

然後,就很巧,我看到了一個在夏威夷可愛島(Kauai)辦的瑜珈靜修營。老實說,我對瑜珈不算陌生,練了也斷斷續續好些年,主要是為了解決一些老毛病,像是頭痛、脖子僵硬之類的。但這次它寫的是「昆達里尼瑜珈」(Kundalini Yoga),這我就真的沒聽過了。好奇查了一下,又跟帶領的老師聊了聊,感覺...好像蠻酷的。反正,就是一股腦衝動,在機票消失前就訂下去了。

所以,重點一句話結論是?

嗯...如果只能用一句話講,我會說:它不只是一趟放鬆的旅行,更像一次身心靈的大掃除。 你會玩得很開心,但同時,你也會被迫去看一些你平常不太敢看的內心角落。回來之後,感覺世界還是一樣,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好像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了。

在熱帶戶外練習瑜珈的清晨情景
在熱帶戶外練習瑜珈的清晨情景

這種靜修營,到底都在幹嘛?

我想很多人最好奇的應該是這個吧?付了一筆錢,飛到那麼遠的地方,總不會整天都在盤腿打坐吧?哈哈,當然不是。它的行程其實排得蠻聰明的,一半是上課,一半是玩樂,我覺得這個平衡感抓得很好。

我稍微回想一下,一天的流程大概是這樣:

  • 清晨瑜珈:大概早上七點多吧,太陽剛出來,我們就會在戶外一個...嗯...像麵包樹的大樹下集合。空氣超好,還有旁邊人工瀑布的水聲。老師會帶我們做昆達里尼瑜珈,這部分真的很特別,它不只是伸展,有很多重複的動作、特定的呼吸法,還要搭配唱誦一些「梵咒」(Mantra)。說真的,一開始有點彆扭,但在那個環境下,跟著大家一起做,慢慢就進去了。
  • 早餐與出遊:練完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累癱了,剛好回去吃超豐盛的早餐。吃飽後,重頭戲就來了!老師會帶我們去一些私房景點探險。
  • 下午自由時間:大概下午兩三點回到住的地方,然後就是你自己的時間。你可以去睡個午覺、在泳池邊看書,或找新認識的朋友亂逛。這段空白很重要,能讓你消化早上的體驗。
  • 傍晚靜心與晚餐:太陽下山前,我們會再集合一次,做些比較靜態的冥想或能量練習。然後吃晚餐,晚餐後有時候還會有「聲音療癒」或是音樂分享之類的活動。

所以你看,它不是那種苦行僧式的修行,更像是一個有主題的深度夏令營。你還是能享受到夏威夷的陽光、沙灘、海水,但同時也完成了一些內在的功課。

所以...真的有那麼神奇?講些實際發生的事吧

好,我知道光說很玄。我分享幾個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好了。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不誇張。

第一個是身體上的體驗。有天我們去一個超美的原始海灘,那海水清澈到不像話。我在那裡,大概是二十年來第一次浮潛吧,結果你猜我看到什麼?大海龜!活生生的海龜就在我下面慢慢游過去。天啊,那個瞬間真的超感動,覺得跟大自然完全連在一起。還有一次是去挑戰「趴板衝浪」(Boogie Boarding),一群三、四十歲的「中年男女」在海浪裡玩得跟小孩子一樣,超好笑也超紓壓。

再來就是比較...嗯...內在的層次了。靜心冥想是每天的功課。有一次,在一個很隱密的古老寺廟裡靜坐,我本來沒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就只是閉著眼睛放鬆。結果...我不想講得太神怪嚇到人啦,但在冥想快結束的時候,我眼前突然「唰」一聲,像電影特效那樣,非常清晰地出現一對金色的、圓圓的、很銳利的眼睛,還有一個金色的鳥嘴!整個過程超快,一下就消失了。我到現在還在想,那到底是貓頭鷹還是老鷹?是宇宙還是我的潛意識想告訴我什麼?是叫我專心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嗎?說真的,我沒答案,但那個畫面給我一種...很強烈的「指令」感。

頌缽聲音療癒的沉浸式環境
頌缽聲音療癒的沉浸式環境

還有一個我超愛的部分,叫做「聲音療癒」(Sound Healing)。帶領的老師會用好幾個大小不同的「頌缽」(Sound Bowls)敲擊、摩擦,創造出各種頻率的聲音。你只要躺著聽就好。那個聲音很奇妙,它會穿透你的身體,我感覺全身的細胞都在跟著共振,然後...就完全放鬆了,放鬆到好像快睡著,又好像在做夢,進入一個很深的、很舒服的狀態。真的超扯,平常腦袋停不下來的人,在那半小時裡完全沒雜念。

這種靜修,跟一般海島度假到底差在哪?

這個問題很好。我自己是覺得,它適合不同需求的人。如果你只是想徹底放空、耍廢,那可能去訂個五星飯店,每天睡到自然醒、做 SPA 可能更適合你。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可能會清楚一點。

瑜珈靜修營 (Yoga Retreat) 一般海島度假 (Normal Island Vacation)
主要目的 有目標的內在探索,身心一起充电。比較像去上一個有主題的課程。 單純的放鬆、娛樂、享受。就是去「玩」的。
行程安排 有固定課表,像是身心靈的 bootcamp。團體行動居多,但有私人時間。 完全自由,想幹嘛就幹嘛。行程自己規劃,很彈性。
社交方式 跟一小群陌生人快速變熟。因為目標相近,話題通常會...蠻走心的。 主要跟自己的旅伴互動,不太會跟其他遊客深交。
挑戰性 有喔!不只是身體上的(瑜珈可能很累),心理上也可能要面對一些情緒。 幾乎沒有。唯一的挑戰可能是...防曬沒塗好會曬傷?哈哈。
回來後的感覺 可能帶著一些新的想法、新的習慣,或是對某件事有了新的決定。 覺得休息夠了,充飽電可以回去上班了,但生活模式通常不變。

聽起來不錯,但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CHA(Custom Hook Agent)

當然有。我覺得有幾點是出發前要想清楚的。

第一,它不便宜。你想想,機票、住宿、三餐、課程、行程全包,在一星期內,費用通常是蠻可觀的。這絕對是一筆需要規畫的開銷。

第二,它可能會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當你透過呼吸、冥想、瑜珈把身體打開,很多你平時壓抑的情緒、壓力、甚至過去的創傷,都可能會浮現出來。這也是「清理」的一部分啦,但你得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突然大哭或大笑,不過好處是,在那個 supportive 的環境裡,這完全是被允許的。

說到這個,我就想到,這種結合了度假享受跟深度內在探索的模式,在台灣好像相對少見。我們也講「修行」,但可能更常聯想到的是去寺廟參加禪修或法會,那個氛圍通常比較...嗯...莊重肅穆。而夏威夷這種,它把玩樂跟功課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半是天堂般的享受,一半是面對自己的挑戰。不過呢,我後來去查了一下,其實台灣也有昆達里尼瑜珈的社群,像是「台灣昆達里尼瑜伽教師協會」就有蠻多資訊的,大多是單堂課程或幾天的工作坊,雖然形式不太一樣,但如果你對昆da里尼本身有興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可以先在本地體驗看看那是什麼感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不是仙丹。你不會因為參加了一次靜修營,人生就從此一帆风顺、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但是,它會給你一些工具和方法。像我就帶回來幾個超實用的冥想練習,有一個是用來處理焦慮的,很簡單,就是四次短吸搭配梵咒,然後兩次長吐搭配另一個梵咒,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它更像是一個起點,讓你知道,當你又開始覺得混亂的時候,你有方法可以把自己拉回來。

在清澈海水中與海龜共游的浮潛視角
在清澈海水中與海龜共游的浮潛視角

所以,你問我到底推不推薦?我自己是覺得,這問題不該是「推不推薦」,而是「你準備好了沒?」。

你準備好暫時放下手機、放下工作、放下你熟悉的一切,去跟一群陌生人,還有最重要的——跟最真實的自己——相處一整個星期了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我想,不管你去的是夏威夷,還是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那都會是一趟很值得的旅程。


換你思考看看:

如果今天有機會讓你參加一場為期一週的「身心靈靜修營」,你最希望從中獲得什麼?是單純的放鬆、解決某個心裡的困惑,还是學習一項新技能?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