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最近好像不少人在聊,快到生理期前幾天,就開始翻來覆去睡不著。明明身體很累,但腦袋就是不肯關機。我自己有時候也會這樣,那種感覺真的很...嗯,很煩躁。😑
後來跟一些懂中醫的朋友聊,才發現這好像不是單純的「我想太多」。
重點一句話
月經來前睡不著,中醫的看法多半不是妳想太多,而是身體裡的「氣」和「血」在鬧彆扭、不順暢了。
聊聊幾種常見的體質吧
中醫看事情,很喜歡「分類」。就像我們幫朋友取綽號一樣,他們會把不同的身體狀況歸納成幾種「證型」。我用比較好懂的方式說說看,妳可以感覺一下自己比較像哪一種。
| 體質類型 | OS 小劇場 | 常見感覺 |
|---|---|---|
| 壓力山大型 (肝氣鬱結) | 「唉...煩死了,什麼都不想做。又沒怎樣,但就是開心不起來...」然後會一直想嘆氣。 | 胸口、肚子或乳房有點脹脹的、情緒悶悶的、容易煩躁,但還不到大爆炸的程度。 |
| 火氣大暴走型 (肝鬱化火) | 「吼!這什麼鳥事!氣死我了!」睡到一半會被惡夢驚醒,醒來還很氣。 | 很容易大發雷霆、嘴巴覺得苦苦乾乾的、頭痛、眼睛紅紅的,睡眠很淺、夢很多。 |
| 想東想西型 (心脾兩虛) | 「明天報告要講什麼?啊忘了回覆訊息...小孩的功課...」腦袋像跑馬燈,停不下來。 | 很難入睡、多夢、就算睡了還是很累、容易心悸、臉色看起來沒什麼血色、有點蒼白。 |
| 身體悶悶的型 (痰熱內擾) | 「覺得身體重重的、不清爽...最近是不是吃太油了啊?」 | 胸口覺得悶、喉嚨好像有痰卡住、身體感覺沉重,失眠之外可能還有點噁心感。 |
我自己大概...比較偏向第一種,有時候會升級到第二種(笑)。就是說,這些類型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還會混合出現。所以這只是一個參考,讓妳大概有個方向。
那...可以自己做點什麼?
去看中醫當然是最好的,他們才能真的幫妳判斷。不過在去看醫生之前,或是在日常保養上,有些小事做了真的有差。都是些很溫和、很舒服的方法。
睡前泡泡腳
這招真的很舒服。讓身體暖起來,特別是腳,氣血循環會順暢很多。台灣的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有提供一個很棒的建議,他們會用艾葉、老薑之類的藥材,有助於舒緩經前症候群。 在家裡,我們可以簡化一下。用幾片老薑,或是一小把艾草(中藥行有賣,很便宜),煮水後倒進臉盆,加溫水到腳踝以上,泡個15分鐘,感覺身體微微出汗就好。重點是讓那股暖意從腳底傳上來,整個人會放鬆很多。
按幾個能讓心情好的穴道
不用想得太複雜,就是睡前或覺得煩躁的時候,輕輕按一下。
- 太衝穴:在腳背上,大拇指和第二個腳趾骨頭交會的凹陷處。 中醫說這是肝經的「出氣筒」,心情鬱悶、壓力大的時候按它,會有點痠痠脹脹的,就好像把悶氣疏通一樣。
- 神門穴:在手腕橫紋,靠小指那一側的凹陷處。這是心經的穴道,顧名思義,就是讓「心神」安穩的門戶。覺得心煩、睡不著、想東想西的時候,可以輕輕揉按這個地方。
- 三陰交:在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大約四隻手指寬的地方。這是肝、脾、腎三條經絡交會的地方,對女生的婦科調理很有名。但要注意,懷孕的人不要亂按喔!
按的時候不用太大力,有痠脹感就好。邊按邊深呼吸,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跟手指的感覺上。
年紀不同,好像狀況也不太一樣?
這是我後來發現一件蠻有趣的事。經前失眠的「配方」,在不同年紀好像真的有點不一樣。
二十幾、三十出頭的女生,體力通常還不錯,睡不好的原因,大概八九不離十都跟「壓力」有關,也就是前面說的「肝氣鬱結」。 可能是工作、人際關係...等等,情緒一波動,睡眠就跟著遭殃。這種時候,多運動、找人聊聊天、做點讓自己開心的事,效果通常很明顯。
不過啊...好像快到40歲或40歲之後,狀況就變得複雜一點。這時候不只是氣不順,底子裡的「陰」和「血」可能也開始有點不夠用了。 簡單說,身體的「潤滑油」和「養分」沒那麼充足,所以除了煩躁,還可能多了一些「熱」的感覺,像是半夜會莫名熱醒、口乾舌燥等等。這其實有點像更年期前期的預兆了。
這點我覺得很有趣,像一些台灣的官方衛教資訊,例如前面提到的樂生療養院,會提供比較詳細的泡腳藥方。 我自己覺得,這可能也反映了台灣的氣候跟生活型態,需要這種比較滋養的方式來輔助。而一些國外的中醫網站,可能會更著重在瑜珈、冥想等壓力管理的方法上。 兩種都很好,只是切入點不太一樣。
老實說,中醫調理的眉角
雖然中醫聽起來很棒,但有幾件事還是得老實說... 😅
- 它需要時間:中醫調理不像吃止痛藥,不是今天吃明天就好。它是在調整妳整個身體的狀態,像是在幫土壤施肥,需要一點時間,讓體質慢慢變好。
- 千萬別自己當醫生:聽起來很像肝鬱,就跑去買逍遙散來吃...千萬不要! 體質分得很細,自己判斷很容易錯。尤其是「肝鬱化火」的人,如果吃到不對的補藥,反而會火上加油。
- 生活習慣還是王道:如果妳一邊看中醫,但另一邊還是天天熬夜、喝冰的、壓力大到不行...那效果真的會大打折扣。 醫生能做的,是推妳一把,但走路還是要靠自己。
別再誤會啦~
最後聊聊兩個我以前也搞錯過的事。
不是喝「四物湯」就會好
很多人覺得生理期不順就是要喝四物湯。但四物是「補血」的,對於氣堵住(肝氣鬱結)或身體有火(肝火、痰熱)的人來說,一昧地補,反而會讓氣堵得更厲害,火燒得更旺。結果就是...失眠更嚴重、痘痘冒更多。😱
不一定要喝苦苦的藥水
很多人怕中藥就是怕那個味道。但現在中藥有很多種形式啊,有科學中藥粉,方便攜帶;也有做成藥丸的。而且很多時候,醫生會搭配針灸、穴位敷貼,或是直接從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下手,不見得都要喝藥。
嗯...大概就是這樣吧。經前失眠真的是個訊號,提醒我們該好好看看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了。 希望這些分享對妳有點幫助。
妳是屬於哪一種睡不好的類型呢?或是有什麼私房的助眠小撇步?在下面留言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