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聊聊一個我覺得蠻弔詭的現象。我們每天為了健康,做了很多「應該做」的事,吃沙拉、努力跑步、買低脂優格... 結果身體反而覺得更累、精神更差,甚至檢查出來的數字還更難看。
老實說,這真的不是你的錯。很多所謂的「健康常識」,有些是過時的建議,有些...嗯,說白了就是商人的行銷話術。它們聽起來超棒,做起來讓你感覺自己很自律、很棒,但骨子裡可能正在悄悄地扯你後腿。
我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他們吃得很「乾淨」、每天運動,什麼都照著教科書來。結果呢?血糖亂飆、身體在慢性發炎,然後整天喊著好累。問題通常不是犯了什麼滔天大錯,而是一堆我們從沒懷疑過的小習慣,累積起來,最後全部反噬到自己身上。
所以,我們來盤點一下這幾個常見的「假健康、真傷害」的地雷,看看你中了幾個。而且,更重要的是,告訴你該怎麼「修正」才對。
有氧迷思:為什麼只跑步,反而讓你越跑越虛?
等等,先別急著罵我。我不是說有氧不好,有氧對心臟、對循環系統超重要,這點無庸置疑。但問題是,很多人把它當成運動的全部,特別是想減肥或維持體態的人,就瘋狂地在跑步機上跑到天荒地老。
但這裡有個殘酷的現實:我們過了30歲以後,身體的肌肉量如果沒有刻意去維持,每十年大概會流失 5% 到 8%。這速度超驚人的。肌肉不只是讓你線條好看而已,它是我們身體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引擎。沒有肌肉,你的基礎代謝率就會像溜滑梯一樣往下掉,骨頭變脆弱,身體活動力也跟著下降。
原文那個例子真的太經典了。有個62歲的阿姨,每天堅持跑五英里(差不多八公里耶,超猛),結果她連「從椅子上站起來」這個簡單動作都很吃力。後來她的運動菜單裡,只加了每週兩次、每次大概半小時的肌力訓練,做一些像深蹲、伏地挺身、拿個小啞鈴練練這樣。沒多久,她身體的疼痛減少了,平衡感跟血糖控制都變好,整個人精力都回來了。
所以你看,肌力訓練不是那些健美先生的專利。它是在為你的「老後生活」存本錢,讓你到七老八十還能自己去巷口買菜、輕鬆站起來抱孫子,這才是重點啊!
「低脂」的陷阱:你躲掉了油,卻掉進了糖坑
啊,這個「低脂」、「脫脂」的風潮,大概是我們爸媽那一輩被洗腦最深的健康迷思之一了。走進超市,你會看到一整排的低脂優格、零脂沙拉醬、低脂點心... 好像只要貼上這個標籤,就等於健康。
但魔鬼藏在細節裡。食物拿掉了脂肪,口感跟風味會變得很差,那怎麼辦呢?廠商很聰明,他們加入了大量的糖、果漿、或是各種奇奇怪怪的增稠劑跟香料來彌補。結果就是,你以為自己吃得很健康,實際上卻吞下了一堆精製糖,讓你的血糖像坐雲霄飛車一樣暴起暴落,還促進身體發炎。
我朋友之前就是這樣,為了心血管健康,特地把優格都換成零脂的。結果三個月後體檢,他的三酸甘油酯跟血糖指數不降反升,超傻眼。後來他聽了建議,換成全脂、無加糖的希臘優格,自己加點新鮮藍莓或堅果。再過三個月,數字就漂亮回來了。
拜託,別再害怕「好的脂肪」了。像是酪梨、橄欖油、堅果、甚至是適量的全脂乳製品,這些脂肪能提供飽足感,是我們製造荷爾蒙的重要原料,對大腦健康也很有幫助。
久坐的懲罰:每天運動一小時也沒用?
這點可能要讓很多上班族心碎了。你可能覺得:「我有辦健身房會員啊,我下班後都有去跑步/重訓一小時,所以我沒問題。」
嗯...很抱歉,問題可大了。想像一下,你一天扣掉睡覺8小時,還有16小時。你運動了1小時,但如果其他時間有超過一半,也就是8個小時以上,你的屁股是黏在椅子上的...那運動帶來的好處,很大程度會被「抵銷」掉。
這不是我亂說的,之前有一篇整合了超多研究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就發現,每天坐著超過八小時,就算你有固定運動的習慣,你的總死亡風險還是比別人高了將近27%。超可怕的數字。
簡單說,我們的肌肉,特別是腿部的大肌群,就像第二個心臟,它們的收縮可以幫助血液打回心臟。你一直坐著,血液循環變差、新陳代謝慢下來,各種僵硬、痠痛就找上門了。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運動多久」,而是「不要持續坐著太久」。
解法超級簡單:每隔30到45分鐘,就站起來動一下。去倒杯水、上個廁所、伸個懶腰,或者像我現在很喜歡「走路講電話」,把一些不需要看螢幕的會議,改成用耳機邊走邊開。短短兩分鐘的活動,就能重新啟動你的血液循環跟專注力,試試看,差很多。
我們來整理一下,這些「假健康」的邏輯到底哪裡出問題
為了方便你看懂,我直接做個表格。你會發現,這些習慣的共通點就是「過猶不及」,或是「抓錯重點」。
| 看似健康的習慣 | 真正的陷阱是什麼? | 那到底該怎麼做? |
|---|---|---|
| 只做有氧運動 (例如每天只跑步) |
忽略了肌肉流失的重要性。肌少症會讓新陳代謝下降、骨質疏鬆、老後活動力變差。心肺功能好,但身體是虛的。 | 「有氧為輔,肌力為主」。一週至少安排 2 次肌力訓練,練腿、練背、練核心。有氧當作維持心肺功能跟樂趣就好。 |
| 專挑「低脂」食品 (優格、沙拉醬等) |
為了彌補風味,廠商加了一堆糖、果漿或添加物。結果你躲了油,卻吃了更多讓血糖飆升、更容易發胖的兇手。 | 擁抱「原型」跟「好脂肪」。選全脂無糖優格、自己用橄欖油做醬汁、吃點堅果酪梨。這些會讓你飽,還能穩定荷爾蒙。 |
| 睡覺時手機放床邊 (就算調靜音) |
問題不只是藍光。光是手機「在那裡」的潛在壓力,就會讓你的神經系統保持警戒,睡不安穩。更別提你睡前滑手機滑到最後一刻。 | 把手機「請出臥室」!買個最傳統的鬧鐘。一開始可能不習慣,但一週後你會發現睡眠品質好到想哭。 |
| 喝市售的「健康果昔」 (特別是健身房或果汁店賣的) |
根本是偽裝成健康飲料的「液態糖」。一杯 500cc 可能有超過 60 克的糖,比可樂還多。喝下去血糖暴衝,過兩小時就餓了、累了。 | 自己打!用大量的蔬菜(像菠菜、冷凍花椰菜)當基底,加一點點低糖水果(藍莓、青蘋果),再加一份蛋白質(希臘優格、乳清蛋白)。這才是真.能量飲。 |
| 為了健康,什麼都吃得很單一 (例如天天雞胸肉配花椰菜) |
你的腸道菌群需要多樣化的「食物」來源。長期吃得太單調,會讓好菌餓死,壞菌佔上風,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不穩、消化不良。 | 「吃得像彩虹一樣」。目標是每週吃到 30 種不同的植物性食物。聽起來難,但其實你把香料、豆類、不同蔬菜水果算進去,很容易達標。 |
手機請出臥室:不只是藍光的問題
這點大概一講出來,一堆人會哀嚎。對,我知道,手機是我們的安全感來源、是鬧鐘、是睡前最後的娛樂... 但它也真的是睡眠的頭號殺手。
大家都在講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這都聽到爛了。但有個更隱微的心理因素:光是手機「存在」在你的床邊,就算你開了飛航、調了靜音,你的大腦深處其實知道「隨時可能有訊息或通知跳出來」。這種微小的、潛在的預期心理,就足以讓你的神經系統無法完全放鬆,進入深層睡眠。
長期的睡眠剝奪或品質不佳,會怎樣?變胖、高血壓、記憶力衰退、情緒暴躁... 哪個都不是你想要的。所以,最有效、最釜底抽薪的一招,就是把手機請出臥室。去買一個最便宜、最古老的那種鬧鐘。一開始你可能會有點分離焦慮,但相信我,只要撐過一個禮拜,當你體驗到那種一覺到天亮、醒來神清氣爽的感覺,你就不會想回頭了。
腸道菌的呼喚:你吃得夠「雜」嗎?
這幾年「腸道菌群」[gut microbiome]這個詞超紅,但很多人還是不太懂它的重要性。你的腸子裡住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它們不只幫你消化食物,還會影響你的免疫系統、你的情緒、甚至你的體重。
你可以把腸道想像成一個花園,裡面的菌種就是花草。如果你每天都只吃加工食品、低纖維的食物(例如白麵包、餅乾、沒什麼蔬菜的便當),那就等於在你的花園裡狂噴除草劑,好菌(益生菌)都被你餓死了,只剩下一些頑強的壞菌(像雜草)。久而久之,花園就荒蕪了,身體就開始發炎、過敏、甚至憂鬱。
之前有個很有名的「美國腸道計畫」[American Gut Project],他們的研究發現,每週能吃到 30 種以上不同「植物性食物」的人,擁有最多樣化、也最健康的腸道菌相。
欸,30種!聽起來好像很多,對吧?但如果你在台灣,這目標其實超簡單的。你想想,你去自助餐夾個三樣配菜(番茄炒蛋、炒A菜、滷豆腐),主菜是雞腿,飯上面可能還灑了點黑芝麻,飯後再來一顆橘子... 這樣隨便算算就快要七八種了。晚餐再換個花樣,週末去市場買點不一樣的菜,加點蔥、薑、蒜這些香料也算,其實非常容易達成。
關鍵就是「多樣性」。不要因為聽說花椰菜很健康,就天天只吃花椰菜。今天吃A菜、明天吃菠菜、後天吃空心菜。你的腸道菌會感謝你餵給它們這麼豐盛的自助餐。
修正這些習慣時,最常犯的幾個「新錯誤」
OK,我知道,當你發現自己過去的習慣是錯的時候,會很想馬上修正。但常常又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裡提幾個「修正時的常見錯誤」,幫你避開二次傷害。
錯誤一:為了練肌力,就完全拋棄有氧了。
千萬不要!我前面說了,有氧對心肺很重要。重點是「平衡」,不是二選一。你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跑一小時,但一週兩三次、每次20-30分鐘的快走或慢跑,對你的心臟絕對是好事。
錯誤二:聽說好脂肪很棒,就開始狂吃酪梨跟堅果。
老兄,好油也是油,熱量還是擺在那裡。一顆酪梨的熱量可能就等於一碗飯了。堅果更是一不小心就會吃過量。它們是「好」的,但不是「可以無限量吃」的。一天一小把堅果、半顆酪梨,就很足夠了。
錯誤三:為了湊「30種植物」,開始亂吃一通。
多樣性的前提是「原型食物」。你去買一杯加了十種水果的果汁,那不算數,因為那只是糖水。重點是吃到食物的纖維跟完整的營養。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會比你狂吃不同種類的「水果」來得更健康、更低糖。
結語:健康是動態的,不是在打勾集點
說真的,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有點焦慮:「天啊,我全中了怎麼辦?」
放輕鬆。健康不是一份完美的考卷,沒有標準答案。它更像是在開一艘船,你需要根據風向、水流(也就是你身體的反應)不斷微調你的方向。今天這個方法對你有用,可能過了一年,隨著你年紀、壓力、生活型態改變,就需要調整了。
所以,與其追求「完美」的健康SOP,不如培養「觀察自己」的敏銳度。今天開始,從上面清單裡,挑一個你覺得最「有感」、也最容易改的習慣開始。比如說,就從把手機放在客廳充電開始吧。
不用一次全部改掉,那只會讓你壓力超大然後放棄。一次改一個,給自己一個月去適應、去感受身體的變化。你會驚訝地發現,光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為你的能量、你的睡眠、你的心情,帶來多麼巨大的連鎖反應。
一個小問題:上面提到的這幾個「假健康地雷」,你個人覺得哪個最讓你意外?或是有沒有其他你自己踩過、想分享給大家的坑?在下面留言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