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在想一件事。你知道,當你每天看著同一個風景,比如說一條河、一座山,看久了,心裡會不會冒出一個很蠢、但又揮之不去的念頭?像我之前,就是一直看著那條哈德遜河。
河不就那樣,靜靜的、寬寬的,太陽照下來的時候還會閃閃發光。但看久了,那個念頭就跑出來了:「我好像...可以游過去喔?」
聽起來很瘋對吧?尤其是我都66歲了。但說真的,我自己是覺得,年紀這種東西,你不理它,它就拿你沒辦法。這個想法就在腦子裡一直滾、一直滾,像在煮一鍋湯。我甚至還先寫了一個短篇小說,掰了一個老先生去游哈德გან河的故事,想說這樣總該滿足了吧?結果根本沒用,現實中那個想跳下去的衝動反而越來越強。
在那個點,河寬大概就...嗯...不到一公里吧。我游泳技術普普通通,但就覺得,為什麼不試試看?人生嘛,對不對?
先說結論
老實說,這趟橫渡哈德遜河的經驗,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它不是一場比賽,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泳技多好。它更像...更像是一場跟自己內心恐懼的大和解。那些你怕的要死的東西,鯊魚啊、水蛇啊、還有對年紀的焦慮啊,當你真的泡在水裡,你會發現,欸,事情好像沒那麼嚴重。真正重要的,是那個「我還在動、我還在挑戰」的感覺。那種感覺,無價。
游的不是河,是心裡的那些鬼故事
我跟你說,下水前,我最擔心的根本不是體力夠不夠,而是水底下到底有什麼鬼東西在等我。真的,人的想像力在這時候最活躍。
第一個冒出來的是鰻魚。我小時候釣過一次,那東西拉上船之後,又滑又黏,一直扭來扭去,超噁心。我叔叔那時候一臉嫌惡地把線剪斷,說「沒用的東西」,然後就把它扔了。想到那滑溜溜的觸感,我就覺得...萬一游泳游到一半,腳踝被什麼東西纏住...光想就頭皮發麻。
然後,更可怕的來了。如果不是鰻魚,是...是隻超大的鱷龜呢?那種躲在爛泥裡的老怪物,突然從下面衝上來,喀嚓一聲...你知道的,少掉一些身體「不必要的突出物」。這念頭超煩,揮都揮不去。
為了讓自己安心點,我還真的憋了一口氣,整個人潛到水裡去看。結果呢?什麼都沒有。就只有一堆黑漆漆的水草飄過去,還有我自己的氣泡。好吧,至少證明了水濁到什麼都看不見。於是我乾脆翻過來用仰式游,感覺這樣腳趾頭比較不容易被當成誘餌。對,就是這麼鴕鳥心態。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不,高潮來了:鯊魚。
我的腦子裡突然開始播放電影《大白鯊》。我還記得我超愛那部電影,在黑漆漆的電影院裡看,覺得昆特船長超帥,冒險超史詩。但當你自己泡在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河中央時,那部電影就一點也不好玩了。我滿腦子都是那隻鯊魚張開血盆大口,露出一排排像刀子一樣的牙齒...製作人真的沒必要把那牙齒拍得那麼特寫吧?真的很煩。
然後我還在想,一群鯊魚的單位詞是什麼?A pride of sharks? 不對那是獅子。A gang of sharks? 好像...有可能?反正聽起來都很不妙。我當下就決定,只要我能活著上岸,第一件事就是去查這個。
幸好,理智偶爾還是會上線。我想起一個海洋生物學家朋友跟我說過,很少有鯊魚能在淡水裡活很久。呼,這句話簡直是救命仙丹。他說他自己浮潛那麼多年,游過好幾群鯊魚都沒事。但...他又補了一句,他說:「人類,並不是鯊魚喜歡的食物。如果你非得給牠點什麼,就給牠你最沒用的那個附屬肢體吧。」...超好笑,不好笑。
所以,實際上要怎麼準備?
m>光是靠一股傻勁是不行的,尤其是在開放水域。這次我們其實算是一個小團體,大概...八個游泳的,然後前後各有一艘獨木舟護航,後面那艘還載著急救設備。團員年紀從17歲到我這個66歲的都有,裡面甚至還有兩個是醫生,一個跟著游,一個在前面的獨木舟上。有伴,真的,超重要。
再來就是時間點。我們特地選在漲潮到最高點之前下水。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水流最平穩,不管是往南還是往北的流都很小。你不會浪費力氣去跟水流對抗,這點是關鍵中的關鍵。
還有啊,水溫也是個問題。那天水溫大概攝氏22度(73°F),我自己是覺得有點涼。所以下水前,我還特別沿著河岸跑了大概半英里,讓自己跑到流汗,這樣身體熱開了再下水,才不容易抽筋或失溫。
說到這個,就讓我想到台灣的日月潭萬人泳渡。我沒游過,但聽朋友說過。那個場面就完全不一樣了。哈德遜河這次是我們幾個人的「野團」,一切都要自己規劃、自己承擔風險。但日月潭那個是官方辦的大型活動,安全措施、救生員都幫你準備得好好的。根據南投縣政府的資料,每年都好幾萬人參加,水道都幫你圍好,更像一個超大型的水上嘉年華。你不用擔心會有油輪衝過來,但可能要擔心旁邊的人踢到你。這點跟我們在美國這種比較...嗯,自由奔放的游泳方式很不一樣,主要是文化跟環境造成的差異吧。
想像跟現實的差距:一個非專業泳者的風險評估
在下水前,我們腦中都有很多想像。但實際下去了,才發現真正的風險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我用我的經驗整理了一個表,給那些也想做點瘋狂挑戰的人參考看看。
| 潛在風險 | 發生機率 | 衝擊程度 | 我的碎碎念(跟應對方式) |
|---|---|---|---|
| 水流與潮汐 | 中等到高 | 極高 | 這不是開玩笑的,被沖走就GG了。所以一定要查潮汐表!找平潮的時候下水,沒經驗千萬別亂闖。 |
| 大型船隻 (油輪!) | 低,但不是零 | 致命等級 | 老實說我本來沒想過這問題...直到它真的出現。護航的獨木舟在這時候超關鍵,他們可以幫忙示警跟吸引注意。 |
| 水質與漂流物 | 幾乎100% | 低到中 | 游到一半會撞到樹枝、水栗、甚至塑膠垃圾。很煩,但不會死。上岸後趕快沖洗乾淨就是了。噁心是比較噁心啦。 |
| 水中生物 (鯊魚/蛇/龜) | 極低 | 心理衝擊超高 | 這根本就是心魔!99%是你自己嚇自己。根據像 Riverkeeper 這種保育組織的說法,哈德遜河的生態正在變好,但看到鯊魚的機率比中樂透還低。 |
| 體力不支或失溫 | 看個人狀況 | 高 | 千萬別逞強。我游到後面就跟不上年輕人了。幸好後面的獨木舟一直陪著我,這就是團隊的好處。覺得冷或累就舉手,沒什麼丟臉的。 |
那些書上不會寫的「驚喜」
真的,最難忘的往往不是你計畫中的事。
我游的時候,嚐了一口水。嗯,是淡水,完全不鹹。不像瓊斯海灘那種可怕的鹹水,沙灘上還擠滿了抹著防曬油、腳皮粉嫩的遊客。哈德遜河的水,有種...更原始的味道。
游著游著,有好幾次我得穿越一大片漂浮物,大概有二十幾呎寬吧,裡面什麼都有:樹皮、樹枝、棍子、菱角,還有一些看不出是什麼的木頭塊。在那團垃圾裡游泳的感覺真的不太舒服,每次鑽出來回到乾淨的水域,都覺得像是重獲新生。
最扯的來了。當我們離對岸大概只剩兩百碼的時候,後面獨木舟上的人突然對我大喊:「嘿!你最好快一點!有艘大油輪過來了!」
我轉頭一看,我的天,真的是一艘跟山一樣大的油輪正直直往我們這個方向開過來。哈德遜河的航道剛好就在東岸這邊,也就是我們即將上岸的地方。我嚇得使出吃奶的力氣拼命划,感覺那艘油輪後來好像也有稍微轉向繞開我們。真的是驚險一瞬間。
最後一百呎的水域,更是充滿了各種垃圾,木頭啊、塑膠啊,混在一起。當我終於爬上岸,毫髮無傷,真的有種逃過一劫的感覺。然後,我才注意到,就在我上岸地點的北邊一點點,漂著一頭已經 bloated...呃,就是腫脹發臭的死鹿。嗯,大自然,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所以,這趟到底值不值得?
上岸後,大夥兒聚在岸邊,吃著三明治、喝著飲料,有說有笑。還有一些從州立公園來的登山客,一臉「這些人是瘋了嗎」的表情看著我們。
因為我游得比大家慢,回程我就不好意思再拖累大家,所以是坐獨木舟回去的。過了大概45分鐘,我們又在出發的碼頭集合,喝著熱咖啡跟啤酒,拍了合照。那感覺...真的很棒,史詩級的,令人難忘。
為什麼我一個66歲的人,要去橫渡哈德遜河?
我想,我只是還沒準備好,讓「老年」這個詞來定義我。我想要一直動下去,一直去推自己的邊界,去爬那些還沒爬過的山,學新的東西,交新的朋友,不斷接受那些看起來很荒唐的冒險邀約。
我想要去感受我們周遭大自然的美,去追逐那顆慢慢沉入世界邊緣的火紅太陽。
人生,真的太棒了。
換你說說看:
如果撇開所有限制,你有沒有一個放在心裡很久,有點瘋狂、但又很想完成的挑戰?在下面留言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