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5 個小行動安全又過癮地挑戰哈德遜河橫渡,讓冒險更安心也更有成就感
- 先花 7 天查 3 種官方天氣與水流預報,每天對照時間再決定下水日。
這樣能避開突發惡劣天氣和強流,減少 80% 臨時取消風險。(行前 1 週內每天早晚各查一次,臨時變化就能馬上因應)
- 拉 2 位以上經驗相近的隊友,每人分擔 1 段 30 分鐘領游,輪流帶隊。
大家體力分配更平均,橫渡時遇突發狀況也能互相照應,減少單獨落水危險。(橫渡過程每人至少帶隊 1 次,結束後簡單檢討)
- 正式下水前 2 小時,花 10 分鐘現場觀察 3 種船隻動態和垃圾分布。
能提前規劃路線和避開船流,減少 60% 遇上油輪或漂浮物的突發困擾。(現場拍照記錄,事後對照是否選對安全路線)
- 全程每 20 分鐘主動互問一次身體狀況,出現 1 次異常就停下討論。
這樣能即時發現低溫或抽筋等問題,提早上岸避免嚴重事故。(橫渡後統計詢問次數與異常應對紀錄)
- 挑戰前 3 天,每天花 5 分鐘查 2 條最新哈德遜河野生動物消息,認識潛在威脅。
了解近期魚類、水母或污染資訊,能更冷靜應對水中小驚嚇,降低緊張失誤。(行前簡單口頭測驗隊友知識)
探索游泳跨越哈德遜河的夢想與動力
哈德遜河這傢伙不是隨便就能對付的,什麼鯊魚、油輪、那些游來繞去的鰻魚 - 還有該死的潮汐和沒眼色的遊艇,加上年紀這回事,都像一張藏針細網包圍著你。老實說,我在那片可以俯瞰整條美國經典地標的大崖壁上混過好幾年,白天閃閃發亮、晚上陰影沉浮的水面常讓人恍惚,那種靜謐裡又很盛大,不禁令人愣神。
我常常陷入奇怪想法。腦海中躍現過千百次:要不要索性橫著把自己丟進去?這個夢念倒黏得挺緊,怎麼甩都甩不掉。到66歲,身體雖然鏽點斑駁,但自認尚未歇火。於是就胡亂寫了篇小說,主角嘛,是個跟我一樣也算有故事痕跡的老頭子 - 非啥鐵血英雄。他搏命橫渡哈德遜,被各種事情糾纏拉扯,也跌跌撞撞,可至少他真的動手嘗過一次。
只是,有件事,說來無聊:故事畢竟是虛構,再怎麼落筆擬真,也止不住內心嗷嗷叫嚷要親身試驗的衝動,一如河底暗流,比你想像還深沉。不知怎地,那條從我房子窗口遠望出去,最寬也只有半英里多點而已的小段水域,看起來彷彿近在咫尺。一開始我挺心虛,我算不上頂會游水的人(講白了四肢協調差遠了),但再拖下去究竟會錯過什麼?唉,不如就 - 給他試一次吧?
我常常陷入奇怪想法。腦海中躍現過千百次:要不要索性橫著把自己丟進去?這個夢念倒黏得挺緊,怎麼甩都甩不掉。到66歲,身體雖然鏽點斑駁,但自認尚未歇火。於是就胡亂寫了篇小說,主角嘛,是個跟我一樣也算有故事痕跡的老頭子 - 非啥鐵血英雄。他搏命橫渡哈德遜,被各種事情糾纏拉扯,也跌跌撞撞,可至少他真的動手嘗過一次。
只是,有件事,說來無聊:故事畢竟是虛構,再怎麼落筆擬真,也止不住內心嗷嗷叫嚷要親身試驗的衝動,一如河底暗流,比你想像還深沉。不知怎地,那條從我房子窗口遠望出去,最寬也只有半英里多點而已的小段水域,看起來彷彿近在咫尺。一開始我挺心虛,我算不上頂會游水的人(講白了四肢協調差遠了),但再拖下去究竟會錯過什麼?唉,不如就 - 給他試一次吧?
發起哈德遜河挑戰前該如何規劃準備
其實吧,有一次我發現我的這個想法意外引起其他人的共鳴,不只是我一個人在胡思亂想,最後還真的有夥伴湊過來一起討論。說真的,那時我們拉了幾輪小聚,聊著聊著,人數漸漸多了起來。我們大致磨出了一份行動方案,把目標時間就卡在2021-09-04這一天。氣候條件真是難得的舒心 - 氣溫穩定在70°,太陽爽朗地掛滿天,好像特別照顧我們似的。
到場的全體正好10人,其中八位會親自下水游泳;除此之外還準備了一艘領航用皮划艇,以及負責壓陣且專門載安全裝備的另一艘皮划艇。有意思的是,我們年齡分布頗廣。有人才17歲,非常年輕;然後三位27歲、再來有29歲和兩位53歲的人,再加上一臉倦容、狀態猶豫不決的我本人。這次大家裡頭,竟然有兩位醫生參與 - 一位要跳下去游泳、另一位則安坐領航皮划艇上面隨時待命(感覺格外踏實)。
為確保整體安全流暢,我們安排在潮水快到頂點前就下水 - 那樣流速沒什麼起伏,不管南漂或北衝都很和緩。你以為水應該暖洋洋?沒有啦,其實只有73°而已,明明看起來夏天嘛,但稍微泡久點身體還是冷。因此啊,我索性沿著河邊跑了半英里先把自己熱開(一身汗也算值了)。嗯...對了,在我們碼頭南岸還橫躺著一具斑駁破碎、早就癱死沙灘上的沉船骸骨,每次經過都忍不住瞄它一眼,就這樣靜靜見證着我們熱血計劃的每一步。
到場的全體正好10人,其中八位會親自下水游泳;除此之外還準備了一艘領航用皮划艇,以及負責壓陣且專門載安全裝備的另一艘皮划艇。有意思的是,我們年齡分布頗廣。有人才17歲,非常年輕;然後三位27歲、再來有29歲和兩位53歲的人,再加上一臉倦容、狀態猶豫不決的我本人。這次大家裡頭,竟然有兩位醫生參與 - 一位要跳下去游泳、另一位則安坐領航皮划艇上面隨時待命(感覺格外踏實)。
為確保整體安全流暢,我們安排在潮水快到頂點前就下水 - 那樣流速沒什麼起伏,不管南漂或北衝都很和緩。你以為水應該暖洋洋?沒有啦,其實只有73°而已,明明看起來夏天嘛,但稍微泡久點身體還是冷。因此啊,我索性沿著河邊跑了半英里先把自己熱開(一身汗也算值了)。嗯...對了,在我們碼頭南岸還橫躺著一具斑駁破碎、早就癱死沙灘上的沉船骸骨,每次經過都忍不住瞄它一眼,就這樣靜靜見證着我們熱血計劃的每一步。

記錄組隊橫渡哈德遜河的詳細過程
退潮時,腐敗船殼的遺骸宛如怪獸頜下詭異的牙齒一般,一根根地突露在波紋還未平息的水面上。有幾塊龐大的花崗岩,如今悄然蹲伏於木骸縫隙間,不禁令人懷疑是不是很久以前就有人專門把這些大石頭擱在甲板上 - 讓破舊的幽靈殘體徹底沉入此處。其實吧,在這熱帶假日景象正中央,一隻高傲的大藍鷺筆直矗立,牠那柄鋒利鳥喙有點揚起,看起來準備忽然朝下一衝,好把運氣不太好的青蛙給捉住。一腳站立,另一隻藏好,像是不打算讓任何人識破他的決心。唉,有些場面真是既怪誕又迷人。
“如果我跳進去的模樣像生氣海獅,大概游出來會變成悠哉逗趣的海豚吧。”耐力泳者Carol Sing突然冒出這句話。我其實是跟著她之後才溜下水 - 其他伙伴後面也陸續跟進。剛開始嘛,只覺得水有點涼意繞身,不過沒多久,那股興奮沖刷了全部的不自在;說真的,人類對冷與樂趣忍耐度遠比自己以為得更彈性一點點。視線掃過南方,就能看見兩艘小帆船依稀晃盪著靠近彼岸,而第二隻大藍鷺直接選擇滑翔天際 - 一瞬間還有種倒退飛行的大雁錯覺(欸?)。臉被浪濺到,我忍不住伸舌頭舔了下,嗯……第一次清楚嘗到淡水滋味 - 毫無鹹味,實在跟島內那個熱鬧煩人的Jones Beach截然不同;那邊天天擠滿撿貝殼和玩沙的小腳丫、忙碌補擦30級防曬乳的人群,把整個拿索縣都搞得香噴噴亮閃閃。正胡思亂想呢,一條魚突然竄起跳躍,把我嚇了一小跳,好吧,其實當下心裡咯噔一下。
“如果我跳進去的模樣像生氣海獅,大概游出來會變成悠哉逗趣的海豚吧。”耐力泳者Carol Sing突然冒出這句話。我其實是跟著她之後才溜下水 - 其他伙伴後面也陸續跟進。剛開始嘛,只覺得水有點涼意繞身,不過沒多久,那股興奮沖刷了全部的不自在;說真的,人類對冷與樂趣忍耐度遠比自己以為得更彈性一點點。視線掃過南方,就能看見兩艘小帆船依稀晃盪著靠近彼岸,而第二隻大藍鷺直接選擇滑翔天際 - 一瞬間還有種倒退飛行的大雁錯覺(欸?)。臉被浪濺到,我忍不住伸舌頭舔了下,嗯……第一次清楚嘗到淡水滋味 - 毫無鹹味,實在跟島內那個熱鬧煩人的Jones Beach截然不同;那邊天天擠滿撿貝殼和玩沙的小腳丫、忙碌補擦30級防曬乳的人群,把整個拿索縣都搞得香噴噴亮閃閃。正胡思亂想呢,一條魚突然竄起跳躍,把我嚇了一小跳,好吧,其實當下心裡咯噔一下。
觀察岸邊風景體驗大自然的獨特奇遇
老實講,我一開始怕的不是自己會不會沉下去 - 而是,腳底下有什麼古怪玩意兒在亂動,突然咬住我指頭。欸,有時腦中真的會飄過很詭異的畫面。黑漆漆的水面下面,到底藏著些什麼?有可能像鰻魚這種傢伙吧,它大概就是那裡“居民”的其中之一。有意思的是,我小時候其實釣過鰻魚……現在回想起來,那畫面好像還黏糊糊地浮現:當年把那條滑膩、像蛇又彎來扭去的東西拉上船,它整個在甲板上抽筋似地掙扎,一看就讓人覺得反胃。記得Burt叔叔直接拿刀,把線切了,好嫌棄地抓起來就丟回湖裡:“真見鬼,這算啥?”嗯,但是話說回來,在這暗沉的水域深處,大概還藏了別的什麼東西吧?想到這種可能性,不得不說,心底也跟著毛毛的,就……說不上哪裡怪。好吧。

感受水域溫度變化帶來的身心反應
其實吧,假設哪天突然有隻身上爛泥帶殼的老鱷龜冒出頭,一口就給幾塊顯眼地方啃斷掉……這情況想像起來就不大妙。哎呀,老實說,我腦子也亂成一團線球。有點緊張啦,所以深呼吸 - 潛下水裡去,眼睛瞇成一條縫偷瞄底下的狀況。
結果除了几撮交纏的水草從前方悄悄飄走,就剩下泡泡嘶嘶升起浮到面前。說真的,看來沒什麼動靜。我轉身翻出水面,一屁股仰泳攤開。不想腳趾冒失伸在下面,省得被當小魚誤抓拖走了(欸,煩死)。躺著曬太陽沒想到腦袋開始胡思亂想起其他事,你信嗎?下一秒心裡閃現「咦,要是哪一天真的有鯊魚不知怎地從大西洋繞過來,不小心把我幾條腿叼走,那……到底是誰能檔得住?」這念頭一溜煙滲進神經,好煩啊(笑),讓人只能繼續晃蕩,不自覺打了個冷顫。
結果除了几撮交纏的水草從前方悄悄飄走,就剩下泡泡嘶嘶升起浮到面前。說真的,看來沒什麼動靜。我轉身翻出水面,一屁股仰泳攤開。不想腳趾冒失伸在下面,省得被當小魚誤抓拖走了(欸,煩死)。躺著曬太陽沒想到腦袋開始胡思亂想起其他事,你信嗎?下一秒心裡閃現「咦,要是哪一天真的有鯊魚不知怎地從大西洋繞過來,不小心把我幾條腿叼走,那……到底是誰能檔得住?」這念頭一溜煙滲進神經,好煩啊(笑),讓人只能繼續晃蕩,不自覺打了個冷顫。
認識哈德遜河中的生物和潛在威脅
我看過電影_Jaws_,其實也不止一遍,嘿。從前坐在戲院那排柔軟的座椅上,我認真覺得這片拍得蠻有意思 - 主角陣容稱得上出色,裡面的鏡頭好幾幕至今都算經典,而那個老水手Quint彷彿捲進了場浩蕩壯烈的冒險。不過現在,再看時總覺得有點莫名發毛。腦海裡浮現的畫面,導演好像特意不斷強調鯊魚張開血盆大口、露出一排刀子似的利齒……真的有夠讓人印象深刻。有趣的是,你知不知道,多數動物都有群名,那麼,一群鯊魚要怎麼叫才對?叫pride嗎?嗯,不行啦,那是說獅子的。或許是gang吧?聽起來還挺合理。

從電影經驗看水中安全與心理準備
無論那究竟是怎麼回事,總覺得有點怪異啦。我心裡盤算著,一上岸還是得趕快查清楚這件事才安心。腦中突然閃過一位曾聊過的海洋生物學家說法,他解釋其實只有很少數鯊魚能適應淡水環境,所以應該不用太擔憂了。聽起來多少讓人比較安穩吧。那傢伙以前玩過好幾次浮潛,他自誇自己這些年不只一次穿越成群鯊魚,也壓根沒少掉什麼東西。不過他幽默帶點怪,常開玩笑道:「人類並非鯊魚主食。如果真的想餵牠,大概也是把最沒用的四肢送上吧。」
分析與年輕人同行如何調整配速策略
跟著那些年輕泳者的步伐其實有點吃力啊,因此漸漸就被他們甩在後頭了。後方的皮艇倒是沒離開過視線,一路護航,讓我挺安心,也慢慢享受那種隨水前進的樂趣。有時我改變一下姿勢,大半時候以側泳左右輪流換著來。河面可真熱鬧,布滿大小不一的機動船、遊艇,還夾雜著些帆船。某幾艘甚至悄悄靠近過來,看樣子想湊個熱鬧似的。不時順勢抓住對方捲起來的浪花,我感覺到莫名舒暢。
有些地帶河面展開得寬達二十英尺,有時整區漂浮著樹皮、水栗、細長枝條和一些原木。每回得穿越這混亂,其實挺讓人頭皮發麻;只要重返乾淨一點的河段,瞬間心裡就舒服很多了,忍不住鬆口氣呢。就快游到對岸前幾百碼吧,突然身後皮艇有人大聲招呼:「你趕快點啦,有一艘大型油輪正駛過來!」短促提醒響徹耳際,那當下還真有股急迫感。
有些地帶河面展開得寬達二十英尺,有時整區漂浮著樹皮、水栗、細長枝條和一些原木。每回得穿越這混亂,其實挺讓人頭皮發麻;只要重返乾淨一點的河段,瞬間心裡就舒服很多了,忍不住鬆口氣呢。就快游到對岸前幾百碼吧,突然身後皮艇有人大聲招呼:「你趕快點啦,有一艘大型油輪正駛過來!」短促提醒響徹耳際,那當下還真有股急迫感。

遇上油輪與水上垃圾如何安全因應突發狀況
現場觀察後,我眼前出現了一艘龐大的油輪,正穩定地沿著既定航線駛來,場面頗為震撼。哈德遜河(Hudson River)的主航道靠東側,而且非常鄰近河岸 - 正好是我們當下的位置。有點緊張啦。我加速向前游,那艘油輪卻像稍微向外挪動了路線,似乎刻意繞開我們;安全感瞬間浮現。進入最後一百英尺時,滿是垃圾、樹枝與塑膠雜物漂浮其上,我努力避開才算安然抵達對岸。
這時,上岸地點北邊的水面上,有頭鼓脹發臭的死鹿隨波載浮,不易忽視,很刺鼻。大家集合在岸邊休息,分食三明治也喝起飲品,氛圍輕鬆且詼諧。有幾位州立公園的健行客經過,看見這群「怪咖」都停下腳步,好奇地打量。我因速度稍慢而不想再游回對岸,以免影響大隊節奏,所以直接成了皮艇上的乘客,被帶返回彼岸。
大約過了四十五分鐘,我們重新聚集在東側的碼頭,一起啜飲熱咖啡,也有人喝啤酒,大夥興致勃勃地合照留念。經歷此行我覺得特別痛快、又極難忘懷。說真的,這無疑是一段無法被複製的人生冒險呢。
這時,上岸地點北邊的水面上,有頭鼓脹發臭的死鹿隨波載浮,不易忽視,很刺鼻。大家集合在岸邊休息,分食三明治也喝起飲品,氛圍輕鬆且詼諧。有幾位州立公園的健行客經過,看見這群「怪咖」都停下腳步,好奇地打量。我因速度稍慢而不想再游回對岸,以免影響大隊節奏,所以直接成了皮艇上的乘客,被帶返回彼岸。
大約過了四十五分鐘,我們重新聚集在東側的碼頭,一起啜飲熱咖啡,也有人喝啤酒,大夥興致勃勃地合照留念。經歷此行我覺得特別痛快、又極難忘懷。說真的,這無疑是一段無法被複製的人生冒險呢。
保持冒險精神持續突破年齡界線的方法
66歲那年,我為何選擇橫越哈德遜河?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被「年紀」所限定身份。說起來,人有時總想不停探索新的界線,這點我也一樣。我希望自己始終向前,也渴望一次次自我超越,像攀爬未知的巔峰,偶爾還想學些沒碰過的新東西,再遇上幾位可交心的夥伴。對了,那些讓人心跳加速又帶點瘋狂氣息的冒險邀請,好像還是很吸引我。
自然的變化與四季流轉,在生活裡處處等著你我慢慢靠近,不妨就這麼讓身心都和它們融合吧。有時候,看著殷紅晚霞緩緩沉入遠方天邊,總覺得日子格外有趣味。人生,其實常令人感到驚奇耶!你通常怎麼維持青春呢?
> **Writing With Fire**
自然的變化與四季流轉,在生活裡處處等著你我慢慢靠近,不妨就這麼讓身心都和它們融合吧。有時候,看著殷紅晚霞緩緩沉入遠方天邊,總覺得日子格外有趣味。人生,其實常令人感到驚奇耶!你通常怎麼維持青春呢?
> **Writing With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