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 嗯,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運動員心態」。
聽起來好像很厲害,很熱血。但說真的,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好像有點抽象。我們不是運動員,學這個真的有用嗎?還是在灌雞湯?🤔
我以前也覺得這可能有點...太遙遠。但後來慢慢發現,它不是要你變成超人,反而是在教你怎麼當一個「比較不容易被打倒的普通人」。
TL;DR
一句話講完就是:把終點線的輸贏,拆解成每一天、每一個動作的「過程」。然後,專心把眼前的過程做好,就這樣。
為什麼這件事突然變得很重要啊?
我自己是覺得,現在的生活... 變動真的太快了。不管是工作、學新東西,甚至只是維持健康,都像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如果只靠「幹勁」或「熱情」,老實說,很快就會燒光了。
運動員其實也一樣。沒有人可以天天都「充滿動力」。他們也會累、會煩、會想放棄。但他們還是會出現在訓練場上。這就是差別。
你看,短跑選手花好幾個月,可能只是為了把起跑那 0.1 秒練好。籃球員投幾千顆罰球,可能只是為了在關鍵時刻多拿那一分。這跟我們為了簡報,熬夜改幾十次錯字;或是為了寫好一段程式碼,反覆測試... 其實,底層的邏輯是一樣的。
他們不是天生神力,他們是「刻意練習」的大師。
所以,具體來說可以怎麼想?
我整理了幾個自己覺得最核心,也最能用在我們普通人生活中的心法。它不是什麼成功學,比較像是一份... 嗯,心理上的操作手冊吧。
1. 紀律,不是靠「感覺」
這點最重要。動機跟天氣一樣,陰晴不定。今天可能很有幹勁,明天可能就只想躺平。如果凡事都要「等有感覺了再做」,那大概率什麼事都做不成。
運動員的強大在於「沒感覺,也照做」。他們建立的是「系統」,不是依賴「情緒」。該幾點訓練、該吃什麼、該幾點睡覺... 都是排程好的。這是紀律。
對我們來說,可能就是:就算不想上班,還是會去公司;就算懶得回信,還是會打開信箱。先「到場」,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第一步。這點跟賓州大學心理學家 Angela Duckworth 說的「恆毅力 [Grit]」很像,成功的人不是最有天賦的,而是最能堅持下去的。
2. 失敗只是「數據」,不是「結局」
比賽輸了、投籃沒進、被對手超越... 對運動員來說,這些是家常便飯。但他們不會把一次的失敗,直接定義成「我這個人就是不行」。
他們會去看重播帶、分析數據、跟教練討論。他們會問:「從這次失敗裡,可以學到什麼?」、「哪個環節出錯了?下次可以怎麼調整?」
失敗,就只是一筆等待被分析的 data。它沒有任何情緒,是我們自己加上去的。
下次專案搞砸了、簡報被老闆釘了,試著不要先否定自己。深呼吸,然後問:「OK,數據來了。哪裡可以優化?」把主詞從「我好爛」,換成「這件事」。你會發現,壓力瞬間小很多。
3. 真正的對手,是你自己
這聽起來很像廢話,但說真的... 我們花太多時間在跟別人比較了。看著同事升遷、朋友買房、社群上的人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然後,就開始焦慮。
頂尖的運動員,他們更專注在「今天的自己,有沒有比昨天更進步一點點」。台灣的舉重選手郭婞淳就提過類似的觀念,她專注的是把眼前的槓鈴,用最完美的動作舉起來,而不是心裡一直想著要破誰的紀錄。那個專注當下的心態,才是最強大的。
當你開始只跟自己比,你會發現世界清靜很多。昨天我只能寫 500 字,今天試試看 550 字。昨天我不敢在會議上發言,今天鼓起勇氣講一句話就好。這種微小的進步,累積起來,一年後會很驚人。這就是《原子習慣》裡說的,每天進步 1%。
4. 休息不是偷懶,是「策略」
這點真的要畫螢光筆。很多人,包含我自己,常常把「忙碌」跟「有價值」劃上等號。好像不把自己操到極限,就是不夠努力。大錯特錯。
運動員比誰都懂「恢復」的重要性。訓練是破壞肌肉,而肌肉是在休息和睡眠中成長的。沒有足夠的恢復,就只有耗損,沒有成長,而且非常容易受傷。
你的大腦也是一樣的肌肉。一直處在高壓、緊繃的狀態,思考能力跟創造力都會直線下降。適時的放空、散步、好好睡一覺... 這不是在浪費時間,這是在為下一場衝刺「加油」。Burnout (職業倦怠) 不是榮譽勳章,它是你忽略身體警訊的結果。
小心!別把雞湯當補品喝了
說了這麼多,但有個最大的風險... 就是我們很容易「誤解」這些心態,把它們變成一種新的壓力來源。我自己就踩過坑。所以整理了一個對照表,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
| 真正的運動員思維 | 聽起來很像但其實是「毒雞湯」的版本 |
|---|---|
| 關於紀律: 在設定好的時間內,專注完成該做的事。做完就好好休息。 |
聽起來像: 燃燒自己!Hustle culture!一天 24 小時都要在工作,睡覺是給弱者睡的。 |
| 關於失敗: 喔,這次數據不太好,來看看哪個變因可以調整。這只是過程。 |
聽起來像: 你失敗了,就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你這個人就是有問題!你讓大家失望了! |
| 關於進步: 專注在把眼前的動作做好,享受過程中的小進步。 |
聽起來像: 你一定要成為第一名!打敗所有人!不然你做的一切都沒意義! |
| 關於休息: 這是恢復和成長的必要策略,是為了讓下次表現更好。 |
聽起來像: 休息?你怎麼敢休息?別人都在進步,你休息就是退步,太可恥了! |
你看出來了嗎?一個是「對事」,專注在系統和過程;另一個是「對人」,充滿了自我批判和無止盡的比較。左邊的能讓你走得遠,右邊的... 只會讓你很快就崩潰。
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核清單
當你覺得又累又迷惘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它能幫你校正回來。
- 我現在是在依賴「感覺」,還是在執行「系統」?
- 我把這次的挫折看成「對我這個人的審判」,還是「對這件事的數據反饋」?
- 我是在跟「昨天的自己」比,還是在跟「社群上的陌生人」比?
- 我現在的「休息」,是為了「逃避」,還是為了「恢復」?(這題有點難,但很重要)
老實說,我自己也還在學。常常會不小心就掉進右邊那個毒雞湯陷阱裡。但沒關係,發現了,再把自己拉回來就好。這本身,也是一種練習。🙏
所以,不用非得穿上球衣才能像運動員一樣思考。你需要的,只是願意成長的意願、練習的耐心,還有一種「我不是累了就停,我是做完了才停」的心態。
下次覺得快不行的時候,問問自己:「我內心那個『運動員』,現在會怎麼做?」
然後,就去做吧。
聊聊吧:
這幾點裡面,你覺得對現在的自己最有幫助的是哪一點?或者,你覺得最難做到的是哪一個?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