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測Kodiak鬆餅粉到底是不是真的健康
最近走進超市早餐區,應該會瞄到那種包裝很搶眼的Kodiak品牌。上面寫著像「POWER CAKES」啊,「全穀物」還有什麼「蛋白質十五克」這類字樣。不少人、尤其是那群比較在意健身或營養的,對這牌子似乎特別感興趣。
但這種號稱健康的東西,到底是真的還只是行銷?其實不只一次有人問過我這問題——Kodiak那些鬆餅真的算健康嗎?值不值得買來吃?坦白說,我自己和家裡人也吃過不少次,不只嚐過他們最常見的鬆餅粉,也順便試了其他產品,像即沖燕麥粥或者冷凍鬆餅,好奇心驅使下都買回來過。
不是什麼專業報告啦,只能算是從一個營養顧問兼消費者角度聊聊經驗。畢竟市場上能選擇的早餐太多,有些標榜得天花亂墜,其實營養成分可能沒你以為的好……大概就是這樣。嗯,如果真要比起一般傳統鬆餅粉,Kodiak感覺上主要強調的是蛋白質和穀物含量高,但到底怎樣才算健康,其實每個人看法都不同。有時候數據寫得很漂亮,可是吃起來嘛,又是另一回事。
但這種號稱健康的東西,到底是真的還只是行銷?其實不只一次有人問過我這問題——Kodiak那些鬆餅真的算健康嗎?值不值得買來吃?坦白說,我自己和家裡人也吃過不少次,不只嚐過他們最常見的鬆餅粉,也順便試了其他產品,像即沖燕麥粥或者冷凍鬆餅,好奇心驅使下都買回來過。
不是什麼專業報告啦,只能算是從一個營養顧問兼消費者角度聊聊經驗。畢竟市場上能選擇的早餐太多,有些標榜得天花亂墜,其實營養成分可能沒你以為的好……大概就是這樣。嗯,如果真要比起一般傳統鬆餅粉,Kodiak感覺上主要強調的是蛋白質和穀物含量高,但到底怎樣才算健康,其實每個人看法都不同。有時候數據寫得很漂亮,可是吃起來嘛,又是另一回事。
當健身網紅都在推的鬆餅粉遇上營養師的放大鏡
Kodiak這個鬆餅粉,說真的,主打健康、天然,好像還真的有一點那麼回事。他們把一般的白麵粉換成了全穀物,蛋白質也多了一些。至於那種可以加牛奶或打一顆蛋進去的吃法,就更像是在玩升級版,有人甚至會用來做鬆餅或當作烘焙基底。
不過這次主要還是講最熱門那款——經典的奶油酪乳口味吧。品牌自己宣稱比傳統鬆餅更營養,但是不是真的就好到那種程度?可能沒想像中那麼神奇。簡單看一下營養方面,分幾個重點隨便聊聊。
熱量嘛,份量大約等於三小片四吋鬆餅。其實熱量不算特別低,大概落在比普通早餐多一點的位置。如果你本來就愛吃比較飽、追求一頓能撐久一點的早午餐,它其實還行啦,但要說減肥友善倒不太敢講。有趣的是,比起市面上那些老牌子,整體均衡感算是有拉高一些——但距離所謂完美健康還差很遠。
對了,如果有人以為這種標榜「Power」的東西,就可以放心狂加糖漿和奶油,那恐怕得再思考一下了。畢竟總熱量放在那邊,也沒少到哪裡去。有時候,一下子就超過七十多卡路里,其實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跟傳統配方相比,它確實稍微讓人心安一點,大概就是這樣。
不過這次主要還是講最熱門那款——經典的奶油酪乳口味吧。品牌自己宣稱比傳統鬆餅更營養,但是不是真的就好到那種程度?可能沒想像中那麼神奇。簡單看一下營養方面,分幾個重點隨便聊聊。
熱量嘛,份量大約等於三小片四吋鬆餅。其實熱量不算特別低,大概落在比普通早餐多一點的位置。如果你本來就愛吃比較飽、追求一頓能撐久一點的早午餐,它其實還行啦,但要說減肥友善倒不太敢講。有趣的是,比起市面上那些老牌子,整體均衡感算是有拉高一些——但距離所謂完美健康還差很遠。
對了,如果有人以為這種標榜「Power」的東西,就可以放心狂加糖漿和奶油,那恐怕得再思考一下了。畢竟總熱量放在那邊,也沒少到哪裡去。有時候,一下子就超過七十多卡路里,其實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跟傳統配方相比,它確實稍微讓人心安一點,大概就是這樣。
Comparison Table:
品牌 | 鈉含量(mg) | 蛋白質(g) | 纖維(g) | 健康選擇評價 |
---|---|---|---|---|
Kodiak | 400 | 14 | 4 | 相對較健康,但仍需注意鹽分攝取 |
Hungry Jack | 500 | 8 | 1 | 較高的鈉含量,需謹慎選擇 |
自製鬆餅粉 | 依調整而異 | 可自行添加 | 可自行添加 | 靈活多變,但準備時間長 |
市售速食鬆餅粉 | >300 | <10 | <2 | 方便但營養成分不明確 |
高蛋白飲品替代品選擇 | - | - | - | 適合運動後補充熱量 |

拆解Kodiak營養標籤背後的真相
嗯,熱量嘛,這東西加上去,多半是因為碳水和蛋白質比傳統鬆餅粉多出來不少,吃完其實挺有飽足感。有人說那些熱量對於早上運動或一整天都很忙的人還蠻有用的——挺合理。麥克龍營養分配怎麼說呢?Kodiak這牌子倒是很會調和,三種主要營養素混合得不錯,沒有那種早餐後血糖大起大落的尷尬情況。他們不像一般鬆餅粉只靠精製澱粉,而是以全穀類為主,加上蛋白質也給得滿大方。脂肪倒是略高一些,不過來源多半來自天然成分而不是額外加油,所以如果有人在算自己一天要吃多少宏觀營養,比較好掌握。
突然想起一張作者拍的照片,不過細節我記不太清楚,大概就是產品包裝吧。
然後講到蛋白質,其實這部分才是真正讓Kodiak跟一般市售鬆餅粉拉開距離的地方。不只是數量多,品質也算是不錯。有些人可能在意早餐別只吃單純澱粉,那它確實給你更多支持身體能量、甚至連肌肉需求都照顧到。每一份裡面,大約有十幾克吧,反正超過平常印象中的數倍,一般鬆餅不太會做到這樣。主要來源好像是乳清蛋白濃縮物還有小麥蛋白,不太記得是不是只有這兩種。不管怎麼說,有點像是在跟你講:嘿,我可不是空洞的蓬鬆甜點哦。不過詳細比例或許每次看包裝又覺得不同,也可能最近改配方了…
突然想起一張作者拍的照片,不過細節我記不太清楚,大概就是產品包裝吧。
然後講到蛋白質,其實這部分才是真正讓Kodiak跟一般市售鬆餅粉拉開距離的地方。不只是數量多,品質也算是不錯。有些人可能在意早餐別只吃單純澱粉,那它確實給你更多支持身體能量、甚至連肌肉需求都照顧到。每一份裡面,大約有十幾克吧,反正超過平常印象中的數倍,一般鬆餅不太會做到這樣。主要來源好像是乳清蛋白濃縮物還有小麥蛋白,不太記得是不是只有這兩種。不管怎麼說,有點像是在跟你講:嘿,我可不是空洞的蓬鬆甜點哦。不過詳細比例或許每次看包裝又覺得不同,也可能最近改配方了…
熱量與三大營養素評比這款鬆餅能打幾分
這種混合粉對於那些早上沒空吃肉類蛋白,或是一直抓不太到一天蛋白量的人來說,感覺挺合適。有些人會說加了乳清之後,蛋白質就變得完整——所有必需胺基酸都包進去了,跟單純的穀物類比起來好像更全面。運動愛好者通常蠻喜歡這種設計,用來幫助肌肉恢復和生長。不過講真的,這樣的蛋白來源總帶點加工食品的影子,如果有人特別偏好天然食材,大概就會有點介意。
纖維含量算是個亮點吧,比一般鬆餅粉多出不少。糖分嘛,也沒有那麼誇張,就是剛剛好讓味道討喜,但又不至於早餐直接變成甜品炸彈。說到纖維,其實裡頭靠著全麥和燕麥粉,每一份大致能補足一天約莫七分之一左右的需求,有時候甚至接近兩成。雖然不是什麼驚天數字,不過在早餐裡已經算難得了。而且那種微微堅果咬感,配上楓糖漿或水果其實也蠻搭的。
糖呢?每次吃下去大概也就三、四克上下,是傳統鬆餅粉的一小部分。有些人可能覺得還是偏甜,可拿來跟市面上那些高糖版本比起來,其實已經節制很多。如果消化系統容易鬧脾氣,多一點纖維可能還真有幫助——而且聽說飽足感比較持久,就不太容易十點鐘又想找零食了。至於配料是不是天然?嗯,有人可能會猶豫,但整體感受倒是沒那麼死板。
纖維含量算是個亮點吧,比一般鬆餅粉多出不少。糖分嘛,也沒有那麼誇張,就是剛剛好讓味道討喜,但又不至於早餐直接變成甜品炸彈。說到纖維,其實裡頭靠著全麥和燕麥粉,每一份大致能補足一天約莫七分之一左右的需求,有時候甚至接近兩成。雖然不是什麼驚天數字,不過在早餐裡已經算難得了。而且那種微微堅果咬感,配上楓糖漿或水果其實也蠻搭的。
糖呢?每次吃下去大概也就三、四克上下,是傳統鬆餅粉的一小部分。有些人可能覺得還是偏甜,可拿來跟市面上那些高糖版本比起來,其實已經節制很多。如果消化系統容易鬧脾氣,多一點纖維可能還真有幫助——而且聽說飽足感比較持久,就不太容易十點鐘又想找零食了。至於配料是不是天然?嗯,有人可能會猶豫,但整體感受倒是沒那麼死板。

15克蛋白質的祕密藏在麵粉裡的乳清蛋白
主要甜味來源其實就是黑糖,比起那些高果糖玉米糖漿或者各式各樣的人工甜味劑,這種選擇算是友善多了。不過,假如你真的很在意每天攝取多少糖分,其實還有比這更低糖的產品,不過Kodiak的那個份量,大概落在一種日常早餐可以接受、不會太罪惡的範圍。添加物跟防腐劑方面……他們家好像沒什麼大驚喜,就是用一些市面上常見、也挺久歷史的膨脹劑,沒有特別去強調什麼保鮮效果。有時候覺得這樣反而讓人安心——畢竟不是什麼特別工業化處理過頭的東西。
至於發泡劑,他們會用單磷酸鈣和小蘇打粉(就是碳酸氫鈉那類),說來名字聽著有點像化學課本才會出現。雖然科學家經常講這些成分少量吃沒啥事,不過有些機構,比如環境工作團體吧,好像對那些鈣鹽有一點點疑慮,但也只是列為中度關注。話說回來,如果要挑現成鬆餅粉裡最簡單直接那種,Kodiak差不多已經算是其中之一。
至於發泡劑,他們會用單磷酸鈣和小蘇打粉(就是碳酸氫鈉那類),說來名字聽著有點像化學課本才會出現。雖然科學家經常講這些成分少量吃沒啥事,不過有些機構,比如環境工作團體吧,好像對那些鈣鹽有一點點疑慮,但也只是列為中度關注。話說回來,如果要挑現成鬆餅粉裡最簡單直接那種,Kodiak差不多已經算是其中之一。
纖維與糖分的拉鋸戰比傳統鬆餅多哪些優勢
防腐劑這東西,像單磷酸鈣這類的,常常一物多用,不只拿來調整口感,也順便幫忙維持保存期。Kodiak 這個品牌好像還蠻依賴海鹽的天然特性,盡量減少什麼人工添加物。但換句話說,他們家的鈉含量,大約有四百多毫克上下,其實也不算太低。雖然比起其他同類型產品已經少一點,可對於那些要留意血壓或者擔心水腫的人來講,好像還是不夠理想。
說到健康,怎麼定義都很有彈性。有時候不是看裡面加了什麼,而是沒加進去什麼才顯得重要。所以如果把 Kodiak 跟另一個穿著格子襯衫的 Hungry Jack 拿來比一比呢?我整理了一張對照表,弄清楚卡路里、主要營養素之類——大致可以給人參考一下,只是數字嘛,也就那樣,畢竟每個人吃法都不太一樣。
說到健康,怎麼定義都很有彈性。有時候不是看裡面加了什麼,而是沒加進去什麼才顯得重要。所以如果把 Kodiak 跟另一個穿著格子襯衫的 Hungry Jack 拿來比一比呢?我整理了一張對照表,弄清楚卡路里、主要營養素之類——大致可以給人參考一下,只是數字嘛,也就那樣,畢竟每個人吃法都不太一樣。

那些你看不懂的添加物其實是讓鬆餅蓬鬆的魔法
Kodiak的那種鬆餅粉到底算不算健康?這問題其實有點像問早餐要不要喝豆漿——看你怎麼搭配。和市面上大多數那種速成早餐比起來,Kodiak還算是挺不錯的,比較像是比較健康一點的選擇。不過說真的,很多帶有「健康」標籤的食品都需要多想一下,不能光看包裝就全信了。分量吃多少、平常都跟什麼一起吃、還有整天熱量、蛋白質那些,其實才是真的關鍵。有些人可能覺得只要換成這種鬆餅粉,身體狀況就會變好,但如果沒考慮到其他飲食跟生活習慣,大概也只是心理安慰。
方便性方面,Kodiak鬆餅確實蠻適合忙碌的早晨。畢竟不用花太多時間,也用不到什麼廚藝,加水攪一攪就能吃,有時候趕時間真的只能靠這類東西了。裡頭除了蛋白質,好像還加了一些纖維跟全穀物,比起普通鬆餅粉來講,是進步了一截。但說到健不健康,其實也沒那麼絕對。如果你本來飲食已經偏向均衡,再搭個Kodiak當早餐,也許就挺合理。可如果期望只靠它翻轉整體健康,那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期待。
唉,有時候現實生活就是得取個中間值啦。
方便性方面,Kodiak鬆餅確實蠻適合忙碌的早晨。畢竟不用花太多時間,也用不到什麼廚藝,加水攪一攪就能吃,有時候趕時間真的只能靠這類東西了。裡頭除了蛋白質,好像還加了一些纖維跟全穀物,比起普通鬆餅粉來講,是進步了一截。但說到健不健康,其實也沒那麼絕對。如果你本來飲食已經偏向均衡,再搭個Kodiak當早餐,也許就挺合理。可如果期望只靠它翻轉整體健康,那可能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期待。
唉,有時候現實生活就是得取個中間值啦。
和超市常見品牌Hungry Jack正面對決的比較表
營養這件事嘛,其實看你想要什麼。像如果有人不太喜歡一直喝蛋白粉或咬高蛋白能量棒,Kodiak好像還算是一個替代選項。可是如果是那種很在意鹽分攝取的人,或者有血糖控制需求、甚至只想吃天然食材的話,這種盒裝加工食品可能就不能太常依賴了。有時候包裝上寫著高蛋白,看起來很健康,也容易讓人誤以為可以大口放心吃個兩三份,但其實沒那麼單純。畢竟標榜健康的東西,不代表你一次吃將近一半盒就等於清爽乾淨的一餐。有些細節,好像還得自己多留意才行吧。

所以說這包鬆餅粉到底該不該放進你的購物車
有些人早餐總是急著出門,像是運動習慣很頻繁的朋友,或家裡一大早就吵吵鬧鬧的小孩,他們常常會希望能快點吃到一些比較健康又不難吃的東西。這類人好像還挺適合Kodiak那種高蛋白鬆餅。畢竟要補充熱量又想多攝取蛋白質,有時候市面上選擇其實不算太多,尤其身形本來就偏瘦的人,更容易需要靠這類產品把熱量拉上來。
可是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品牌適合自己。有聽說如果本來要控制鹽分攝取,這種即食粉好像鈉含量都偏高,不確定是不是所有口味都一樣。另外,它裡面還加了乳清成分,所以乳製品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得特別小心。有些很講究原型食物、完全不碰加工食品的人,大概也會對配料表有點意見。
話說回來,誰該用誰不該用,好像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大家通常就是在便利和健康之間擺盪一下——畢竟日子趕起來,也沒什麼完美選項吧。
可是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品牌適合自己。有聽說如果本來要控制鹽分攝取,這種即食粉好像鈉含量都偏高,不確定是不是所有口味都一樣。另外,它裡面還加了乳清成分,所以乳製品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得特別小心。有些很講究原型食物、完全不碰加工食品的人,大概也會對配料表有點意見。
話說回來,誰該用誰不該用,好像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大家通常就是在便利和健康之間擺盪一下——畢竟日子趕起來,也沒什麼完美選項吧。
自己做更健康但你真的有時間搞這些嗎
自己動手做的鬆餅粉,好像很多人都認為那種可以讓你對營養成分和那些奇怪添加物有比較多掌控吧。其實這類家庭版的配方,用到的材料大概就只有幾樣,都是廚房裡常見的。例如,什麼全麥麵粉、發酵粉跟小蘇打、蛋、牛奶、鹽巴,再加上一點點糖,有時候甚至有人會忘記加糖也沒差太多。只是說起來,這類自製鬆餅組合,有個還算明顯的好處,就是原料簡單,你想怎麼調整都行;但不得不提的是,花在備料和料理上的時間,往往比市售那種即沖即用型多出不少——可能得多花一陣子才搞得定。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動手就是很健康,但誰知道呢?每個人的理解不太一樣。有時候我看到朋友試著自己調比例,比如全麥換成低筋或雜糧,也有人加堅果碎末進去。然後偶爾會有人討論蛋要不要放,其實少掉一兩項也不是完全失敗啦。不過總歸一句,自製方式彈性很大是真的,只是準備過程可能比買現成包裝多上將近一倍以上的步驟。而且還有一些小細節,好像鹽量或是糖份多少,每家自己抓感覺,都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說,如果你想要絕對零添加又可以隨便微調口味,這種自混粉方式確實挺靈活。可坦白講,不怕麻煩的人應該才適合;如果追求省事,大概還是現成品方便點吧。有時候天氣熱,等發麵就已經快沒耐心了。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動手就是很健康,但誰知道呢?每個人的理解不太一樣。有時候我看到朋友試著自己調比例,比如全麥換成低筋或雜糧,也有人加堅果碎末進去。然後偶爾會有人討論蛋要不要放,其實少掉一兩項也不是完全失敗啦。不過總歸一句,自製方式彈性很大是真的,只是準備過程可能比買現成包裝多上將近一倍以上的步驟。而且還有一些小細節,好像鹽量或是糖份多少,每家自己抓感覺,都沒有標準答案。
所以說,如果你想要絕對零添加又可以隨便微調口味,這種自混粉方式確實挺靈活。可坦白講,不怕麻煩的人應該才適合;如果追求省事,大概還是現成品方便點吧。有時候天氣熱,等發麵就已經快沒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