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今天要來聊聊「備餐」[Meal Prep]。
我知道,每天下班回家都已經累得像狗一樣,待辦事項清單還越來越長。這時候腦子裡最後一件想做的事,大概就是走進廚房、洗菜、開火,煮一頓健康的晚餐。真的太難了。
結果呢?就是手機滑開,點個外送。方便是方便,但自己也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我們的健康跟錢包,就這樣在一次次的「今天太累了,算了」之中被慢慢侵蝕掉。
老實說,我自己也掙扎了很久。忙碌的行程好像一直在破壞我們好好吃飯的計畫。但後來我發現,事情不一定非得是這樣。
重點一句話
備餐的關鍵不是做出多精緻、多適合拍照的便當,而是想辦法讓自己能「持續」好好吃飯,就這麼簡單。
心態先改一下:這不是做功課,是照顧自己
我覺得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一開始就錯了,我們把買菜、煮飯當成一件「待辦事項」或「家事」。感覺就像洗衣服、倒垃圾一樣,是個不得不做的苦差事。
但如果換個念頭呢?「好好吃飯,就是在照顧自己」。食物其實是你自我關懷的一部分。當我們給身體需要的營養,我們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生活提供支持。吃一頓好點的飯,隔天上班精神也會比較好,做事更有效率,這是一整個正向循環。
所以,第一步,真的就是這個心態轉換。不要覺得是為了交功課,而是為了自己好。
怎麼做?試試看不一樣的備餐法
好,心態有了,再來就是方法。傳統的備餐,常常是煮一大鍋咖哩、義大利麵醬或燉肉,然後分裝成五盒,吃一個禮拜。老實說,我試過,大概吃到第三天就開始懷疑人生了。
這裡想分享一個我自己覺得蠻有用的方法,原文叫 "Buffet Prep",我喜歡叫它「自助餐式備餐法」。
這個概念很簡單:不要一次把「一道菜」做好,而是把「各種食材」分開準備好。
想像一下,你不是在做五份一模一樣的雞肉炒飯,而是在準備:
- 蛋白質區:烤好或水煮好的雞胸肉條、一鍋滷豆乾或滷蛋、煎好的鮭魚塊、燙好的蝦仁。
- 澱粉區:煮好一大鍋糙米飯或藜麥、烤好一堆小塊的地瓜或馬鈴薯。
- 蔬菜區:沙拉菜洗好瀝乾、甜椒切成條、小黃瓜切片、花椰菜燙熟。或是直接準備好冷凍毛豆、冷凍花椰菜。
然後,接下來幾天,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就只是像在吃自助餐一樣,從這些準備好的「積木」裡,挑幾樣出來組合。今天想吃清淡點,就拿雞胸肉、糙米飯配燙青菜;明天想來點重口味,就把鮭魚弄碎,跟蔬菜、酪梨拌在一起,擠點檸檬汁。變化超級多。
讓食物不無聊的靈魂:風味組合
對,只準備食材當然會沒味道。所以「自助餐式備餐法」的靈魂,其實在你的醬料跟香料櫃。同樣是雞胸肉配糙米飯,可以變出完全不同的戲法。
你可以準備一些基本的「風味組合」在手邊:
- 和風/台式:醬油、味醂、麻油、薑末、蒜末、蔥花。這根本是萬用組合。
- 墨西哥風:莎莎醬、萊姆汁、酪梨、一點點辣椒粉。拿個雞肉跟蔬菜拌一拌就超好吃。
- 義式風味:番茄糊、大蒜、乾燥羅勒或奧勒岡葉、橄欖油。
- 南洋/印度風:咖哩粉、薑黃粉、一點優格。跟雞肉或鷹嘴豆都超搭。
甚至有個小技巧,如果你想一次烤好不同口味的肉,可以用鋁箔紙在烤盤中間做個分隔。左邊烤用醬油、糖、麻油醃的亞洲風味鮭魚,右邊烤用檸檬、香草、橄欖油醃的地中海風味鮭魚。一次工,兩種享受。
兩種備餐法的比較
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抽象,我直接做個表格,你馬上就懂了。這兩種方法沒有絕對的好壞,看你適合哪一種。
| 項目 | 傳統一大鍋備餐法 | Buffet 自助餐式備餐法 |
|---|---|---|
| 優點 | 超級省事。煮完分裝,就沒事了,接下來幾天完全不用動腦。 | 自由度超高!每天都能玩排列組合,比較不會膩,也能根據當天胃口調整。 |
| 缺點 | 吃到第三天真的會懷疑人生...味道都混在一起了,口感也可能變差。 | 準備的時候稍微麻煩一點,因為要分開處理不同食材。而且每天還是要花個五分鐘「組合」一下。 |
| 適合誰? | 超級忙、對吃比較不挑、追求極致效率的人。或是...備個兩天份就好。 | 很容易吃膩、喜歡每天來點變化、享受一點點動手樂趣的人。 |
一些你可能會想知道的小事
冷凍蔬菜水果真的沒那麼糟
很多人有迷思,覺得冷凍的就沒營養。說真的,現在的急速冷凍技術都很好,營養價值跟新鮮的差不了多少。有時候甚至比你在市場買了放冰箱一週的蔬菜還高。所以,冰箱裡常備一些冷凍莓果、毛豆、菠菜、綠花椰,真的超方便,完全不用擔心菜放爛。
早餐才是大魔王,怎麼辦?
對,早餐時間最趕。如果沒準備,最後就是路上隨便買個麵包或三明治。我的建議是,找出 3-4 種你可以快速解決的固定選項。例如:希臘優格配冷凍莓果和堅果、前一晚就做好的隔夜燕麥、或是週末就先煮好的水煮蛋。有準備,就不會亂吃。
跟著台灣的指南調整一下
國外的備餐建議有時候澱粉比例比較高,像美國農業部(USDA)的指南就比較通用。但我覺得可以參考我們台灣衛福部國健署的「我的餐盤」口訣,它那個圖像很直覺:「菜跟飯一樣多」。這點在備餐時就很有用,提醒自己蔬菜類要多準備一點,至少要佔便當盒的一半體積。
最重要的:接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開始
最後想說,真的,不要追求完美。
你做的備餐便當,不需要跟 Instagram 上那些美食網紅一樣,有著完美的配色和擺盤。有的時候,你可能就只是把烤雞、地瓜和燙青菜全部丟進一個盒子裡。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它很健康,能填飽你的肚子,讓你不用去吃油膩的外食。這樣就已經 100 分了。
我們的目標不是當個美食攝影師,是「持續地」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只要能堅持下去,就算只是偶爾幾餐,都比完全放棄來得好。這趟路是練習,不是考試。
所以,放輕鬆點。今天就從簡單的開始吧。
聊聊你的卡關點吧
說了這麼多,換你說說。你覺得在「好好吃飯」或「備餐」這條路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沒時間、覺得太麻煩、還是很容易就吃到膩?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