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血塊變大原因,生活作息與飲食影響身體平衡

立刻行動清單 - 掌握日常調整,減少月經血塊異常困擾

  1. 每月固定記錄經血量、血塊大小與相關症狀,連續追蹤至少3個月

    長期資料有助辨識身體變化及異常趨勢,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2. 檢查近一個月是否熬夜超過3次或明顯壓力大時段

    作息混亂和壓力會擾亂荷爾蒙平衡,加重血塊形成機率

  3. 每週限制冷飲與辛辣食品攝取在2次以內

    過多刺激性食物易引發子宮收縮不穩,影響正常排出流程

  4. 若連續兩周期出現大量或異色血塊(單日>5公分)應主動諮詢婦產科醫師並參考官方健康指南

    避免自行判斷延誤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機降低併發症風險

曾經沒在意的月經血塊,某年突然覺得怪怪的

其實我以前一直都沒太想過月經時出現血塊這種事,總覺得大家應該都是這樣吧?就是…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結果後來隨著對自己身體健康慢慢比較在意了,特別是那幾次週期亂掉、然後痛得亂七八糟(欸,我真的有一度懷疑人生),就忍不住開始觀察每次流下來的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有些月份,那血塊明顯又大又暗,甚至多到讓人有點焦慮……嗯,我當時心裡還冒出個問號:這樣OK嗎?會不會藏著什麼毛病啊?

打岔一下,其實那陣子我還去網路上東看西找,有一半時間都被奇怪的匿名分享吸走,唉。拉回來說啦——原來據醫學文獻所述,大多數情況下,月經中的血塊算是常見現象,而且通常也不算危險預兆。不過,某些時候如果血塊特別大、顏色很深或者出現頻率變高,加上質地也變奇怪,那就不能掉以輕心了。因為,好像這背後有可能跟荷爾蒙紊亂、子宮肌瘤或其它一些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牽扯上關係。

反正我現在比較傾向用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看待自己的身體訊號吧——畢竟誰說每一次狀況都只是「正常」?我會把自己遇到的感受寫出來,也會講講從科學論文、問醫師還有聽其他女生聊彼此故事那些得到的小知識。嗯,希望這些碎碎念能讓你少一點莫名的不安吧。如果沒有……算了,我也是努力過了。

那些紅色或暗黑色凝塊,其實是什麼東西?

月經血塊這東西,嗯……老實說,我以前還以為只有我會碰到。其實不然,大家都有,只是有些人不太願意講罷了。好啦,回來。關於月經血塊的本質、成因,還有什麼情況該留意,以及自然支持月經健康的方法——今天就來亂聊一下。

## 什麼是月經血塊?

欸,其實「月經血塊」聽起來很嚴肅對吧?它就是你生理期時,有時候突然出現的那種黏黏、凝膠狀的小團塊。顏色多半深紅或栗色,看起來其實……也沒多特別,但第一眼還是會嚇一跳。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還想說:「哎呀,是不是身體出什麼事?」結果根本不是,大部分時候都超常見。

然後這些血塊,其實內容物蠻單純:一部分是血液,一部分則是子宮內膜(唔,就是每個月要掉下來那層),再加上一些凝血相關的蛋白質,還有少量的黏液。嗯,我覺得光用想像都覺得有點噁心,但身體就是這樣啊。有時候我邊查資料邊懷疑自己到底幹嘛對著醫學百科自言自語,不過算了——回正題。

生理期時,子宮內膜會整層剝落,被帶出體外(唉呦,好像在講某種科幻片情節)。這些剝落下來的組織跟著一些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去。身體其實很聰明喔,它會分泌抗凝劑(一種酵素啦),讓大部分的血保持流動、不至於直接卡住。但如果那天月經流量特別大,抗凝劑可能趕不上進度,就變成那些你看到的小小凝塊。有點像下雨積水排不及,就開始淹水——大概可以這樣比喻吧。所以只要不是一直出現超大的血塊,其實也不用太緊張。不過,如果真的哪天發現異常多或特別大,也許……去問問醫師比較妥當吧。我有時候也會自己嚇自己,真是煩死了。

那些紅色或暗黑色凝塊,其實是什麼東西?

我的經驗:怎麼發現大顆血塊跟身體失衡有關

這時血塊可能會形成。嗯,老實說,我以前從來沒太在意過這個問題。

## 我與血塊的經驗
坦白說,我頭幾年經期的時候,對那些血塊有多大、有多奇怪,好像都沒有很上心。就……每次流完也沒特別去想。唉,可是到二十歲後段,不知道是不是壓力、還是其他什麼詭異的生理變化,開始發現自己經血好像特別多,而且居然出現了比硬幣還大的那種血塊。真的嚇了一跳。我甚至記得有一次,那個東西掉出來的瞬間我整個愣住了。

再來就是痛——腹部超痛,背也隱隱作痛,人就算不動也覺得累,好煩。有點懷疑人生。不過話說回來,遇到這種狀況,我終於還是跑去看了婦產科醫師,畢竟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嘛。醫生聽我描述後,其實說小一點的血塊蠻常見啦,但如果越來越大、而且很頻繁,就要注意可能跟荷爾蒙失衡脫不了關係;欸,他特別提到雌激素偏高、黃體素比較低那類型,很容易讓子宮內膜厚得不像話,所以才會一下排出大坨。

講著講著我又分神想起自己高中時根本沒這些困擾,也許真的是身體狀況變了吧?但總之那次看診之後,我開始比較認真留意每次月經期間到底發生什麼事——不只是在乎有沒有血塊,也慢慢學會觀察不同大小或形狀,到底意味著什麼,有沒有必要更警覺。有點煩,但感覺至少踏實一點啦。

正常小血塊、偶爾出現真的無害嗎?

異常嗎?
## 正常血塊:
尺寸大致是小於1英吋(大概和一個一角硬幣差不多),顏色看起來會偏暗紅或棕色。偶爾冒出,通常都是經期前兩天,也就是量最大那時候才容易看到。說到這裡,其實我自己有時也會懷疑,嗯,是不是每個人都一樣啊?欸,不過大家狀況可能多少還是不太相同。質地摸起來……唉,好像也只能用「果凍狀」形容,很軟。

經常是在長時間躺著或坐著後,突然站起來的瞬間,那種重力拉扯下,多餘的經血就一次湧出,就會看到這些血塊。有時候真的很煩,好像沒完沒了似的。不過只要不超過剛剛說的尺寸,一般其實不用太擔心吧。

## 異常血塊:
如果你發現尺寸超過1英吋(比方說跟25分硬幣差不多大,甚至更誇張),那就得留意了。顏色如果呈鮮紅、非常深甚至帶點灰調——哎,聽起來怪恐怖的,但真的有人遇到。然後,如果這種情況是整個週期一直都有,而不是只在量最多時才出現,那感覺上應該已經有哪裡不對勁。我有朋友老是問我,到底要不要緊?其實,只要你還合併劇烈腹痛、週期亂七八糟、月經量明顯增加或總覺得特別累,有時頭又暈,就真的不能再拖延耶。

持續排出大的血塊建議去找醫師聊聊啦,有些事能早點搞清楚總比較安心。有些檢查,例如超音波或者荷爾蒙檢測,可以協助排除例如子宮肌瘤或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比較嚴重的東西。我知道光想就怕,但總比拖著好。

## 經血中大量凝塊的常見原因

### 1. 荷爾蒙失衡
雌激素與黃體素之間保持平衡很重要——但誰天天管它們怎麼動呢?反正它們失衡,比如雌激素偏高或黃體素太少,都可能讓子宮內膜增厚到不像話,所以月經量變多,也更容易產生凝塊。我以前也以為只是壓力問題,但原來背後機制還挺複雜的…嗯,大概大家都被這些小細節困擾過吧。

正常小血塊、偶爾出現真的無害嗎?

血塊太大、顏色很奇怪時會發生什麼事

唉,影響其實挺多的。像是壓力、睡眠品質不佳、缺乏運動這些,都會悄悄地跑來湊熱鬧。有時候,荷爾蒙避孕藥也在裡頭,甚至還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這樣講,好像很沈重,其實…嗯,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啦。不過,有些人就真的會出現所謂雌激素優勢的那些症狀,比如乳房脹痛,然後腹部也怪怪的,常常腹脹,再加上情緒整個亂七八糟波動起來。

說到這邊,我突然想到昨天有人問我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以讓自己好一點?其實還是有的啦,就是改變一下生活型態什麼的。欸對,我是不是又扯遠了?拉回正題——有人透過飲食改善、學著管理壓力,據說部分人的症狀確實看得到改善。當然,每個人體驗不同,但至少,不算完全無解吧。

荷爾蒙亂了套,壓力和晚睡也推波助瀾?

子宮肌瘤其實就是一種生長在子宮裡的良性腫瘤啦,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它不是惡性那種。嗯,有時候會讓你經血變多,月經痛也更明顯,然後還會有血塊。唉,每個月都這樣誰受得了?我有時候真的很懷疑自己到底是怎麼撐過來的。不過回頭說,因為肌瘤讓子宮裡面的表面積增加,所以月經時組織就掉得更多,好像在打掃一間變大的房間,永遠清不完。如果你發現自己老是在排大塊的血塊,其實可以靠超音波檢查看看是不是長了什麼東西。嗯,別亂想太多,大部分人都沒事,但偶爾會想,「那萬一真的是呢?」好吧,又拉回正題。

### 3. 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腺肌症

然後啊,說到子宮內膜異位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本來應該乖乖待在子宮裡的組織,它卻偏偏愛跑出去,在別的地方亂長。欸,我一直覺得這個詞太拗口,每次跟朋友聊都要解釋半天。而且還有個叫做子宮腺肌症的——名字也很饒舌啦,大致上就是內膜組織跑進了子宮肌層。據說這種情況下月經常常特別痛,不只痛還拖很久。嗯,有時候講著講著就會想到自己某幾次躺在床上動不了,也許當初就是這些毛病作怪吧?但話又說回來,每個人的狀況差很多啦,有些人連感覺都沒有。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原來可以透過醫療影像診斷,不用再胡思亂想一堆。

荷爾蒙亂了套,壓力和晚睡也推波助瀾?

子宮肌瘤和其他看不見的元兇,讓人莫名其妙重流量

子宮腺肌症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夠煩的了,總之它是指內膜組織跑進子宮肌肉層裡頭。欸,有時候我想,這種事情怎麼偏偏會發生在人體裡?反正,無論是這個還是其他相關狀況,都有可能讓人遇到那種月經量突然變得很多、還帶著大型血塊,疼痛也是劇烈到想摔枕頭。唉,人生哪有這麼順遂啊。有些病其實挺難診斷的——嗯,我不是醫生,只是在網路上看來看去也覺得複雜到不行。但如果妳常常慢性骨盆疼痛,又看到血塊出現,那還是得多想一下是不是跟這些疾病有關,不然容易忽略掉重點。

流產嘛,其實講到這裡心情會有點沉重。在早期妊娠喪失的時候,有時身體自己就會排出一些組織性血塊。我記得以前有人說過,看起來和一次大量月經很像,所以偶爾真的會被誤認成只是月經太多。唉,不知道該說什麼,每次想到生命就這樣悄悄溜走,心裡都揪了一下。不過據說,就是因為外觀太像了,才更要留意別把重要訊號當成尋常小事。

灰白色組織、懷孕風險與止不住的大出血

如果你的出血突然變得非常誇張,欸我是說那種感覺有點不對勁,好像怎麼擦都擦不完的狀態;然後血塊看起來帶點灰白色,老實講看到會有點毛骨悚然。加上你腦海裡冒出「該不會懷孕吧」這個念頭,嗯...還是直接去醫院檢查看看比較保險。真的,不要猶豫。

啊,差點忘了凝血障礙這回事。其實啦,有些跟血液凝固相關的疾病,就是那些醫生一臉嚴肅才會講出來的病名,也可能讓人在月經時排出特別異樣的血塊。如果家族裡有人有什麼凝血問題或歷來就有什麼出血性的怪毛病(好奇怪,我小時候還真以為這只是都市傳說),記得去接受專業評估。不過話又說回來,有時候自己胡思亂想也沒啥用,找專業的總歸安心些嘛。

灰白色組織、懷孕風險與止不住的大出血

為什麼應該記錄每個月的流量和症狀(其實蠻重要)

### 何時應該考慮就醫
嗯,有時候月經的血塊讓人很煩,對吧?如果你發現血塊大到超過一枚25美分硬幣,其實我每次看到這個單位都忍不住愣一下,明明台灣根本沒有25美分…算了。或者說,每個週期都會一直出現、頻率高得讓人不安。再來,如果這種狀況還伴隨著劇烈疼痛,感覺像有人在肚子裡翻攪似的(真的很痛),那可能要多留意了。

說到量多,萬一妳必須幾乎每小時就換一次衛生棉,好像永遠處理不完的洪水,那真的是身心俱疲啊。而且有時候還會頭暈、皮膚蒼白,看鏡子都嚇自己一跳——欸,我是不是快貧血了?唉,這些徵兆其實都指向某些潛在問題,比如貧血、子宮肌瘤或荷爾蒙失調之類的東西。有點可怕,但也不是不能解決啦。

### 我怎麼試著改善血塊
坦白說,我以前經歷過很多次明顯又討厭的月經凝塊,有陣子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壞掉。後來只能靠生活習慣慢慢調整,雖然偶爾還是無法完全避免,但多少有減緩一些症狀,大概就是心理作用加上運氣吧。

#### 1. 調節荷爾蒙
我開始增加纖維攝取,希望能協助把體內多餘雌激素帶走——雖然聽起來有點玄,不過蠻多人建議。我也嘗試減少加工糖類和乳製品,其實戒糖比想像中難太多,到底為什麼甜食那麼好吃呢?嗯…總之,再配合醫師建議補充鎂和維生素B6,有時候莫名期待能立刻見效,可惜身體不是機器。最後我才意識到睡眠跟長期壓力真的不能忽視,每天都熬夜追劇結果反而更慘,好吧,只能自律一點。

#### 2. 抗發炎飲食
我的日常飲食裡,加進了一堆綠色葉菜,看起來好像很健康但味道嘛…唉。不過Omega-3脂肪酸來源如亞麻籽和核桃倒是挺容易接受,一邊吃一邊想:「這些真的有效嗎?」另外薑黃跟薑茶也變成新朋友,只是喝久了會膩啦。有些觀察認為這樣可以降低子宮發炎、減少凝塊形成,不過每次等效果出現,都覺得時間被拉長到天荒地老。

飲食、作息還有瑜伽,這些減少血塊的小撇步

### 3. 運動
說到運動,唉,有時真的很懶,但還是得動一動。像是瑜伽、步行那種不會太激烈的運動,嗯,這些其實都蠻適合用來促進血液循環。欸我常常邊走路邊分心想別的事,不過拉回來,這些溫和的活動也許能幫助減輕骨盆部位的鬱血狀況吧。有人說伸展也有效,我偶爾半信半疑地跟著網路影片試試看。

## 追蹤與自我察覺
其實我最近開始規律記錄月經週期,雖然有點煩,但還是覺得有幫助。我會把經血流量強度、顏色還有血塊大小都寫下來(對,有時候真的想偷懶),連同腹痛或腹脹這類症狀一起標註。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這樣記錄一陣子後,好像比較容易發現哪裡怪怪的——比如突如其來的不舒服,就不會只當成「又老毛病」。呃,不小心岔題了。總之,把生理期相關資訊持續紀錄下來,如果要看醫師時,也能多給他們一些參考依據,也許對後續治療方案會比較好調整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