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血塊是什麼?常見原因與需要就醫的警訊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關於經期血塊,我們是不是都想得太簡單了?

今天要來聊聊一個,嗯,可能有點不好意思公開討論,但大概每個女生都遇過的問題:經期血塊。

老實說,我以前根本沒把這當一回事。就覺得月經嘛,流血嘛,偶爾有幾塊果凍狀的東西不是很正常嗎?大家應該都一樣吧?直到有幾年,我的週期變得很亂,經痛也超要命,我才開始真的「低頭」去注意那些東西。欸,奇怪,怎麼有時候特別大塊、顏色也特別深?頻率也好像變高了?

這才讓我停下來想:這到底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是身體在偷偷告訴我什麼?

後來我花了很多時間,看了不少國內外的資料,也鼓起勇氣問了醫生,才慢慢搞懂。原來,大部分時候,小血塊確實不用太緊張。但它們的大小、顏色、出現的頻率...這些細節,有時候真的是判斷健康狀況的線索,像是荷爾蒙失衡子宮肌瘤,甚至是其他一些婦科問題的前兆。

所以,這篇我想把我這幾年「研究」下來的心得整理一下。它不是醫療建議啦,更像是一個女生的觀察筆記,希望能幫助妳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少一點莫名的焦慮。

所以,血塊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簡單講,經血不是「純」的血。它是子宮內膜剝落的組織、血液、還有一些黏液的混合物。你可以想像成,子宮每個月都在為可能的懷孕準備一張溫暖柔軟的床(就是子宮內膜),如果這個月沒等到受精卵,那這張床就要拆掉換新。

在「拆除」的過程中,身體為了避免我們失血過多,會分泌一些抗凝血的酵素,讓經血可以順順地流出來。但如果那幾天量特別大、流得特別快,抗凝血酵素來不及工作,一部分血液就會在子宮或陰道裡先凝固起來,然後就變成我們看到的血塊了。

所以,偶爾在量多的那幾天看到一些小血塊,特別是久坐或躺著剛站起來的時候,因為一下子流出比較多的量,形成血塊的機會就高一點。這...大致上是正常的。

經期血塊的形成示意
經期血塊的形成示意

怎樣算正常,怎樣又該緊張了?

好,這大概是最多人想問的。我直接做個表格,這樣比較清楚。但這不是絕對標準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

觀察項目 通常還算「小場面」的狀況 嗯...最好多加「留意」的狀況
大小 大概十元硬幣大小或更小。我自己是覺得,看起來像小果凍那樣,都還算常見。 持續出現比五十元硬幣還大的血塊。這就真的有點誇張了,代表出血量可能真的很大。
顏色 暗紅色、深紅色,甚至有點偏咖啡色。有點像豬肝?對,就是那個顏色,通常是比較舊的血。 鮮紅色,或顏色很淺、甚至帶點灰白色的組織。鮮紅色可能代表出血速度很快;灰白色調的組織塊就更要小心,特別是懷疑自己可能懷孕時。
頻率 偶爾出現,大多集中在量最多的前兩、三天。 幾乎整個經期都在排血塊,連量少的時候都有。或是每個月、連續好幾個月都這樣。
伴隨症狀 可能伴隨正常的經痛,但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伴隨劇烈的絞痛、虛弱、頭暈、臉色蒼白,或是經血多到每個小時都要換衛生棉(甚至夜用也撐不住)。這已經是警訊了。

我自己就是在二十幾歲快三十歲的時候,發現血塊突然變得很大,而且經痛到會冒冷汗、腰痠背痛,整個人累到不行。後來去看醫生,才知道這可能跟荷爾蒙失衡有關,特別是雌激素偏高、黃體酮偏低,這會讓子宮內膜長得特別厚,剝落時當然就驚天動地。

血塊變多變大,背後可能有這些原因

如果你的狀況比較偏向表格右邊那欄,先不要自己嚇自己,但可以開始思考一下,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最常見的大概有這幾種:

1. 荷爾蒙失衡 (Hormonal Imbalance)

這應該是最普遍的頭號戰犯。雌激素和黃體酮這對荷爾蒙兄弟(姐妹?),它們的平衡主宰了子宮內膜的厚度。如果雌激素太強勢,黃體酮沒跟上,內膜就會過度增生。你可以想像,牆壁的壁紙貼了三層那麼厚,撕下來的時候當然滿地都是碎片。

什麼會造成荷爾蒙失衡?壓力、熬夜、飲食不均、缺乏運動...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幾乎項項都中。我自己就有很明顯的雌激素佔優勢的症狀,像是經前胸部脹痛、水腫、情緒起伏超大。後來從調整生活作息下手,確實改善很多。

2. 子宮肌瘤 (Uterine Fibroids) 或息肉

肌瘤或息肉是子宮裡長出來的良性組織。雖然是良性的,但它們就像在你家牆壁上多掛了好幾幅畫,增加了牆壁的總面積。子宮內膜的「表面積」變大了,月經來的時候,要剝落的組織自然就變多,出血量和血塊也跟著增加。

如果你連續好幾個月都排大量血塊,而且經期特別長,或是非經期也有出血,就很值得去照個超音波檢查看看。

3. 子宮內膜異位症 (Endometriosis) 或子宮肌腺症 (Adenomyosis)

這兩個問題就有點複雜了。子宮內膜異位,是原本該長在子宮裡的內膜組織,跑到不該去的地方(例如卵巢、骨盆腔)。子宮肌腺症,則是內膜組織鑽到子宮肌肉層裡生長。

不管是哪一種,都會造成骨盆腔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劇烈經痛、性交疼痛,當然,還有大量的經血與血塊。這兩種狀況的診斷比較困難,但如果你長期被嚴重經痛跟血塊困擾,一定要跟醫生提到這個可能性。

4. 其他可能性

像是很早期的流產,有時候會被誤認為只是一次比較嚴重的月經,排出的組織塊顏色可能偏灰白。另外,一些影響凝血功能的疾病也可能有關。但這些狀況相對比較少見。

對了,說到這個,中醫跟西醫的看法就蠻不一樣的。在美國看醫生,他們大概就是從上面那幾點去分析,像是參考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的指引。但在台灣,你去看中醫,他們很可能會提到「宮寒」或「氣滯血瘀」。

這幾個詞在西醫的理論裡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東西,但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骨盆腔的血液循環不良、能量不足。身體「冷底」了,血液流動不順暢,就容易結塊,排出來的血塊顏色也比較暗。我自己是覺得,這種說法其實蠻好理解的,也跟我自己喝冰的就容易經痛的經驗對得上。所以有時候中西醫的觀點對照著看,還蠻有趣的。

溫暖滋養,有助於平衡的食材
溫暖滋養,有助於平衡的食材

這邊要特別提醒:什麼時候該去看醫生?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嚇自己,但也不要忽視身體的警訊。如果你有下面幾個狀況,真的,別再上網當鍵盤柯南了,直接預約婦產科吧:

  • 血塊大小:持續地、好幾個月都出現超過 50 元硬幣大小的血塊。
  • 出血量:多到不可思議,例如一個小時就要換一次滿滿的衛生棉或棉條,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睡眠。
  • 疼痛程度:經痛劇烈到吃止痛藥也沒用,會痛到噁心、嘔吐、無法正常上班上學。
  • 伴隨症狀:除了經期不適,還長期覺得疲倦、頭暈、呼吸急促、臉色很蒼白。這可能是大量失血導致的貧血(Anemia)跡象,需要檢查。
  • 週期突然改變:原本都很正常的週期和血量,突然在最近幾個月有非常大的改變。

去看醫生的時候,把你觀察到的血塊大小、頻率、顏色,還有伴隨的症狀,盡可能詳細地告訴醫生。你紀錄得越清楚,醫生就越能幫你做出正確的判斷。我自己就是帶著我的週期紀錄APP去的,超有用。

我自己嘗試過,覺得有差的一些生活調整

在確定我的問題主要是荷爾蒙失衡,沒有其他器質性問題之後,我開始從生活上做一些調整。這些不是什麼神奇療法,但持續做下來,對經血的狀況和經期的舒適度真的有差。分享給妳參考:

1. 飲食上幫荷爾蒙一把

我開始刻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像是蔬菜、全穀類、豆類。這不是為了減肥喔,主要是因為纖維可以幫助身體代謝掉多餘的雌激素,讓它不要在體內作亂。同時,我減少了精緻糖和過多的乳製品,因為它們對某些人來說,似乎容易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

2. 吃點「抗發炎」的好東西

一些天然的抗發炎食物,我也會盡量多吃。像是富含 Omega-3 的好油(亞麻籽、核桃、魚油),還有煮菜時加點薑黃、平常泡杯溫熱的薑茶。這邏輯有點像中醫說的「溫暖子宮」,從西醫角度看,就是減少體內的發炎因子,讓子宮環境穩定一點,不要那麼容易「暴走」。

3. 動起來,但不要太激烈

經期前後,溫和的運動真的很有幫助。像是散步、瑜珈的貓牛式或嬰兒式伸展,可以促進骨盆腔的血液循環,避免「氣滯血瘀」。但千萬記得,是溫和的運動。在經期做高強度的運動,對我來說反而會讓出血量更大,這點真的要自己感受。

記錄自己的週期,是了解身體的第一步
記錄自己的週期,是了解身體的第一步

說真的,多懂一點,就少一點焦慮

花了這麼多時間去了解經期血塊這件事,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找到什麼解決辦法,而是「不再害怕」。當我看到血塊時,我不再只是恐慌,而是會像個偵探一樣,回想一下:嗯,這個月是不是壓力特別大?還是冰的東西吃太多了?

開始記錄自己的週期、流量、血塊狀況、情緒起伏...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讓我跟自己的身體建立了一種新的連結。它不再是一個不講理、每月來找碴的麻煩鬼,而是一個會透過各種訊號跟我溝通的夥伴。

當然,這趟旅程有時候很煩,要忌口、要調整作息,真的很考驗意志力。但說真的,當妳能看懂身體給的訊號,那種踏實感和安心感,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

那你呢?你有觀察過自己的經期血塊嗎?或者,你有沒有什麼溫和調理身體的私房秘訣?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讓我們一起聊聊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11-13 Reply
    前陣子突然想起來,其實以前我根本沒認真留意生理期血塊這件事。是我女兒,她那年剛升國中沒多久,某天突然很小聲跟我抱怨說:「媽,我怎麼這次血塊好多?超噁心。」一開始老實講還有點忍不住笑她,想說哈這不是很正常嗎,大家不都會偶爾遇到。有一陣子又剛好聽朋友聊天,有人說貧血、有的甚至是子宮長東西才會出現特大血塊。我就心裡咕噥了一下,不然還是帶女兒給醫生瞧一下比較安心。 哦對,那時候自己也邊查資料。網路上講很多嘛,比如葡萄乾、巧克力豆那種大小,其實算普遍。但如果流量真的大到可怕、肚子痛到不行,就要警覺一點。我家女兒後來醫生說只是青春期荷爾蒙波動啦 - 鬆了一口氣,可不知道怎麼的,自從她問過以後,每個月自己看到那些血,也會多盯一下(誰叫當媽的都碎念)⋯⋯其實有女兒的家庭遇到類似情況也不用太嚴重,只要陪著孩子多注意幾次,真的有怪怪的再去問醫師。別太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