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最近很多人在談減重,但好像...大家都在講體重計上的數字。老實說,我自己是覺得,那個數字...有時候不太準。
真正重要的,可能是那個...藏在肚子裡面的,就是所謂的內臟脂肪。這東西,嗯...比皮下脂肪麻煩很多。它不只跟腰圍有關,還會影響到...像是膽固醇啊、血糖這些健康數字。所以今天想來聊聊,中醫是怎麼去看待,並且處理這個問題的。
先說結論
簡單講,中醫處理內臟脂肪,不是單純地讓你少吃或狂運動。它的核心思路是「調理體質」。就是說,先把你的身體內部環境調整好,讓它自己有能力去代謝掉那些不該堆積的...嗯...「濕氣」跟「濁物」。 這些東西,在中醫看來,就是內臟脂肪的根源。所以,重點是恢復身體功能,而不是只看卡路里。
為什麼只看體重不準?
嗯...這個要先講一下。你看喔,一個體重很輕的瘦子,他不一定內臟脂肪就低。我們叫這種... skinny fat,泡芙人。外表看起來瘦瘦的,但內臟可能被脂肪包圍。這比胖子還危險,因為很容易被忽略。
內臟脂肪,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嗯...塞在器官之間的填充物。它會分泌一些不太好的東西,影響身體發炎,然後...就跟什麼三高、心血管疾病都扯上關係了。 所以,只盯著體重計,真的會錯過重點。
中醫是怎麼看內臟脂肪的?
在中醫的理論裡面,沒有「內臟脂肪」這個詞。但是有類似的概念,最常聽到的就是「痰濕」。
這個「痰」不只是喉嚨裡的痰,它是一種...身體代謝不掉的、黏黏稠稠的病理產物。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嗯...廚房抽油煙機上面那種油垢,積在身體裡面。就是內臟脂肪的感覺。
那為什麼會產生痰濕?通常跟「脾」的功能失調有關。中醫的「脾」不是西醫那個脾臟器官,它比較像整個消化代謝系統。當你的脾胃功能不好,我們叫「脾虛」,吃進來的東西就沒辦法好好地...嗯...運化成身體需要的能量,反而變成一堆垃圾,也就是痰濕,堆在肚子裡。
所以中醫減重的第一步,常常是「健脾利濕」。用一些藥材,像是茯苓、白朮、薏仁這些,先把脾胃功能拉起來,然後幫身體把多餘的濕氣排掉。身體能自己排水了,代謝自然會變好。
體質不一樣,方法也不同
這就是中醫好玩的地方。它不是一套方法給所有人用。你要先看你是哪種體質,才決定怎麼處理。處理內臟脂肪,常見的大概有這幾種:
| 體質類型 | 大概的樣子 | 中醫可能會怎麼做 |
|---|---|---|
| 脾虛濕盛型 | 就...吃一點就脹氣,人很累,沒什麼力氣。大便常常黏黏的沖不乾淨。這種就是標準的代謝不良。 | 嗯...重點是「健脾利濕」。用像四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之類的方劑去調整,先把消化系統的power打開。 |
| 胃熱濕阻型 | 這種人食慾超好,一直想吃,特別愛吃冰的、重口味的。容易口臭、便秘。肚子摸起來脹脹硬硬的。 | 要「清熱祛濕」。可能會用到像...嗯...黃連、石膏這類比較偏寒涼的藥材,把身體裡的火氣降下來。飲食控制對他們超重要。 |
| 肝鬱氣滯型 | 壓力大的上班族很多是這種。情緒不穩,容易煩躁或憂鬱。女生月經來之前會特別不舒服。他們不是真的胖,是「氣」堵住了,看起來腫腫的。 | 重點是「疏肝理氣」。常用柴胡、薄荷、香附之類的藥材,讓全身的氣跑得順一點。有時候,睡得好比吃得少還有效。 |
那...可以斷食嗎?
現在也很流行斷食,像是168。這件事在中醫看來...嗯...要看狀況。對於上面說的「胃熱濕阻型」,就是那種吃很多、很壯實的人,適度的斷食,或者說「節食」,是有好處的。 它等於是讓過勞的腸胃有一個休息的時間,類似「清倉」的概念。
但是,如果你是「脾虛」那種,臉色黃黃的、講話有氣無力的,斷食就要非常小心。因為你本來能量就不足了,再餓肚子,脾胃功能可能會更差。這種人,重點是「好好吃飯」,吃對的東西,而不是不吃。
膽固醇這件事,中西醫看法有點不一樣
內臟脂肪高的人,通常膽固醇報告也都不太好看。西醫會看得很細,低密度脂蛋白(LDL)要多少、高密度脂蛋白(HDL)要多少等等。
在美國,像是那個心臟協會(AHA),他們會非常強調 LDL,就是壞膽固醇的數字,有很明確的標準。 但在中醫看來...嗯...數字是參考,但更重要的是看你整個人的狀態,是不是平衡的。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中醫師可能不會對一個稍微超標的數字反應過度,如果你的舌頭、脈象都很正常的話。這點跟我們在台灣健檢報告上看到紅字就緊張,心態上...嗯...很不一樣。
當然,中醫也會處理血脂問題,常用一些...像是山楂、決明子、何首烏之類的藥材,它們被認為可以「活血化瘀」、「消食化積」,從現代研究來看,就是有幫助降血脂的效果。
哪些人可能不適合?
嗯...還是要提醒一下。中醫調理雖然聽起來很溫和,但它畢竟是醫療行為。如果你有懷孕、或是正在哺乳,或者有很嚴重的慢性病,像是...腎臟病、癌症之類的,千萬不要自己亂抓藥來吃。
還有就是,體質判斷很專業。自己上網查,很容易搞錯。以為自己是胃熱,結果其實是虛寒...吃錯了反而更糟。所以,老實說...最安全的方法,還是找一個你信得過的中醫師,好好諮詢一下。把這個當作一個...嗯...改善生活習慣的長期計畫,而不是特效藥,心態可能會比較健康。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分享一個不同的角度。減重不只是減數字,更是調整生活跟身體狀態的一個過程。不知道你對中醫的看法是什麼呢?或者你曾經試過用什麼方法處理體質問題嗎?可以在下面留言分享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