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索古老智慧的五種秘訣,這些方法不僅能提升幸福感,更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帶來深遠影響。 歸納要點:
- 極簡主義激增:透過減少物質擁有量,提升心理健康和環境意識。
- 靈性感恩:深層感恩實踐,提高幸福感並促進身心健康。
- Karma Yoga:無私行動,促進個人靈性成長與社會福祉。
當亞歷山大大帝試圖征服印度時,據說他對居住在森林中的裸行智者(gymnosophists,意即「裸身的智慧賢者」)感到非常著迷。這些智者幾乎沒有任何財物,但卻極度滿足且幸福快樂。關於一位名叫丹達米斯(Dandamis,可能是希臘人對 Dandi Swami 的扭曲)的印度聖人與亞歷山大的對話已被永垂不朽,被稱為「亞歷山大與丹達米斯之辯」,這段對話提供了有趣的靈性見解。當亞歷山大的使者首先提出禮物,然後威脅要強行帶走他去見亞歷山大時,丹達米斯拒絕了他的要求。最終國王親自找了這位瑜伽士,以聆聽他的智慧之言。
我們在研究許多文章後,彙整重點如下
- Robert Schwartz的書籍揭示了生命中的苦難和挑戰,其實是靈魂為了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
- 專注於呼吸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冥想方法,能幫助放鬆身體和心靈。
- 結合瑜伽與丹田呼吸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龍村修在其著作中詳細介紹了這些方法。
- 吠陀派相信大自然有其本具力量,而不應被控制或改變。
- 臺安醫院提供全面性的身心靈關懷課程,如「新起點」,幫助病患重獲健康和平衡。
- 擁有完全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自然狀態,需要釋放內在致病的心理障礙。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旅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但這些經歷可能都是我們靈魂選擇的一部分,目的是讓我們學習、成長和療癒。透過簡單的冥想與呼吸練習,我們可以找到內在平靜,提升自我健康。此外,像臺安醫院這樣提供全面性關懷課程,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與疾病。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本具達到完全健康的能力,只需釋放那些內在阻礙即可。
觀點延伸比較:提升幸福感的秘訣 | 主要觀點 | 最新趨勢 | 權威觀點 |
---|---|---|---|
Robert Schwartz的書籍揭示了生命中的苦難和挑戰,實際上是靈魂為了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 | 生命中的困難有其意義,是靈魂成長的一部分。 | 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支持逆境具有促進個人成長的潛力。 | 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的「成長心態」理論強調,面對挑戰能促進心智能力發展。 |
專注於呼吸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冥想方法,能幫助放鬆身體和心靈。 | 通過深呼吸技術可達到快速減壓效果。 | 應用程式如 Calm 和 Headspace 提供指導性的呼吸練習,有效幫助使用者日常管理壓力。 | 美國醫學會 (AMA) 建議每日花費5-10分鐘進行深呼吸以增強心理健康。 |
結合瑜伽與丹田呼吸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龍村修在其著作中詳細介紹了這些方法。 | 瑜伽與丹田呼吸法相結合,可顯著改善生理及心理狀態。 | 瑜伽工作坊正逐漸將丹田呼吸法納入課程,如 Yoga Journal 的推薦課程系列中包括此技術。 | 哈佛醫學院指出,這種綜合方法有助於降低焦慮水平並提高整體生活品質。 |
吠陀派相信大自然有其本具力量,而不應被控制或改變。 | 尊重及順應大自然規律可帶來內在平衡感及幸福感。 | 回歸自然療法如森林浴(Shinrin-yoku)開始廣受歡迎,被認為具有減輕壓力、提升免疫系統功能的效果。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自然療法在提升精神健康方面已有顯著證據支持。 |
臺安醫院提供全面性的身心靈關懷課程,如「新起點」,幫助病患重獲健康和平衡。 | 綜合性治療包含情緒、心理、身體康復等多方面,以全人照護為核心。 | 類似服務在全球各地醫療機構中普遍存在,例如 Mayo Clinic 也推出類似課程以改善病患生活質量。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強調,全人照護模式是未來醫療的重要趨勢,有望大幅提升患者滿意度及治癒效果。 |
極簡主義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
「亞歷山大承諾的禮物對我毫無用處,」Dandamis 接著說。「我珍視並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是樹木,它們是我的庇護所;盛開的植物,它們提供了我每日的食物;以及水,它解除了我的口渴。那些因焦慮而積聚的財產往往會對收集它們的人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只帶來所有未開悟的人都會遭受的悲傷和煩惱。至於我,我躺在森林裡的葉子上,因為沒有什麼需要守護,所以能夠安心入睡;如果我擁有任何世俗的財富,那負擔將會驅走我的睡眠。大地供應了我所需的一切,就像母親給孩子提供乳汁一樣。我隨心所欲地去任何地方,不受物質困擾。」
**專案 1:極簡主義哲學的深刻見解**
Dandamis 的話語傳達了極簡主義哲學的深刻見解,認為擁有物質財富只會帶來憂慮和痛苦。他追求簡單的生活,重視自然界提供的基本需求,認為這種生活方式能帶來安寧和滿足。這與現代極簡主義運動的觀點不謀而合,提倡減少對物質依賴,追求有意義和充實的生活。
**專案 2: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Dandamis 強調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他視樹木、植物和水為寶貴資源,並從中獲得滋養和庇護。這體現了古代印度哲學中「奉獻精神」(Bhakti) 的概念,即尊重和感謝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現代環境運動也呼應了這種觀念,倡導保護和珍惜我們的大自然遺產。
亞歷山大並不是唯一一位被印度大師及其豐富的精神知識所吸引的人。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叔本華、查爾斯·威爾金斯、拉爾夫·愛默生、梭羅和奧本海默——這些從印度智慧之井中汲取靈感的名人名單實在太長,無法一一列舉。但讓我們來看看五個從由印度古魯們建立的永恆文明中產生且在我們當前煩悶時代依然非常相關的理念。如果將這些理念付諸行動,我們有可能成為更快樂的自己。我會交替使用“印度教”和“Sanatana Dharma”兩個術語。
感恩在印度教框架中深深紮根,並且也被儀式化。人們可以以一般的方式感到感激,但使其更有意義的方法是將它轉化為嵌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儀式。因此,我們印度教徒向周圍及內在所有的大自然元素表達感恩之情,並將它們視為神聖、有意識的存在—天神(Devatas)。當我們早上醒來時,我們會吟誦梵文詩句——帶有祈禱意味的詩句——來迎接太陽或蘇利耶天神(Surya Devata)。透過這些吟誦,我們承認正是太陽的能量轉化成了我們的能量。
靈性感恩:連結神聖、滋養靈魂的日常實踐
我們看著自己的雙手,誦念一段祈禱詞給女神——或稱為神聖的女性力量,請求她引導我們在一天中用雙手做好事。當我們從床上坐起來,腳踏在地面時,我們會誦念一段獻給「大地女神」(Bhoomi Devi)的祈禱詞,她是地球的女性化身。我們認為地球是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因此我們在踩在她身上的時候表示歉意——為留下足跡而道歉。
然後,我們洗澡或淋浴時會誦念一段祈禱詞,以喚醒印度的聖河——恆河(Ganga)、亞穆納河(Yamuna)、薩拉斯瓦蒂河(Sarasvati)和卡韋裡河(Kaveri)。這些河流滋養了印度數千年,所以在印度教傳統中,水不僅僅是一項市政服務,而是一份神聖的禮物,每天都值得感恩和珍惜。
當到了用餐時間,我們會誦念一段祈禱詞感謝賜予我們食物的女神。從農場到餐桌,有許多事情需要發生才有了食物。有足夠的降雨或灌溉水、農民辛勤勞作、配送渠道正常運作——最近的大流行病期間發生的一切讓我們知道,我們絕不能視食物為理所當然。
**最新趨勢:冥想與感恩的結合**
隨著正念和靈性意識的興起,將冥想與感恩儀式結合起來已成為越來越明顯的一種趨勢。這有助於培養對當下的覺察力,加深對日常生活微小恩典的讚賞。在進行感恩儀式時進行冥想,可以幫助我們專注於自己所感激之事,提升整體幸福感。
**深入要點:地球意識**
認識到地球是一個有意識實體對於培養生態責任至關重要。這種觀念強調了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密切聯絡,並鼓勵負責任地與環境互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表達對大地的感激之情,我們可以加深對生態系統相互依賴性的理解,同時採取措施保護這顆珍貴星球。
感恩實踐對身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正向影響
透過培養對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感恩態度,我們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一個充滿正能量和和諧的領域。我們會發展出與自然的一體感,進而引導我們走向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因此,這是 Sanatana Dharma 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我們將感恩儀式化。當我們在日常的掙扎和抱怨中迷失時,往往會忘記要心存感激。讓我們每天早晨醒來,都充滿無比的感恩之情。
**近期研究發現:感恩與身心健康**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培養感恩心態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定期表達感恩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提升幸福感和正向情緒,甚至可以改善睡眠品質。這也呼應了文中所提倡的,透過感恩促進正向迴圈的重要性。
我曾聽過一場 TED 演講,一位經歷了嚴重事故並倖存下來的女士分享了她的故事——她接受了多次手術並臥床數月之久。當她終於康復出院,在陽光灑在她手臂上的那一刻,她說:「我怎麼能把這視為理所當然呢?」這就是感恩。
**當代感恩實踐的演變**
傳統的感恩儀式可能較為形式化,但隨著社會意識的進步,感恩實踐已逐漸演變出更多樣化的形式。例如,許多人透過寫感謝日記、進行正念練習或參與志工服務來表達他們對生活中的點滴之情。這些現代化方式不僅幫助個人培養正念,也促進社會聯絡和參與意識,使得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感恩與可持續生活方式之間的重要關聯。
控制呼吸,改善健康,掌控心靈
慢慢呼吸。你呼吸得越快,老化也會加速。一隻烏龜每分鐘只呼吸四到五次,它的壽命非常長。而狗可能每分鐘呼吸40到50次,壽命比烏龜短得多。幾乎所有呼吸較快的動物都有較短的生命週期。狗和烏龜天生如此,無法改變它們的呼吸方式。但我們人類有這種學習控制呼吸的能力。在瑜伽練習中,控制呼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被稱為 Pranayama 。Prana 意指生命之氣,而 Ayama 則意味著延展。Prana 是驅動我們身體整個機器運轉的力量。我們必須掌握這股推動整個機器執行的力量,才能進一步控制心靈。控制呼吸是控制心靈的第一步。這是印度古魯們所發現的一項最令人驚奇的發現之一。至於如何正確地進行 Pranayama ,需要一位好的老師和大量練習來教導當中的技巧。在你能夠掌控自己的呼吸、感受到平靜並擺脫繁忙思緒時,你將真正變得中心穩定且對周圍的人充滿同情。
**最新趨勢:運用呼吸控制改善特定健康狀況**
近期研究顯示,特定的呼吸技術,如鼻孔交替呼吸法,有助於緩解特定健康狀況,包括焦慮、失眠和高血壓。這些技術透過刺激迷走神經來發揮作用,迷走神經是一種負責放鬆反應的關鍵神經。
**深入要點: 呼 吸 控 制 的 神 經 生 理 學 基 礎 **
呼 吸 控 制 與 中 樞 神 經 系 統 密 切 相 關 。 當 我 們 控 制 呼 吸 時 , 會 影 響 諸 如 杏 仁 核 和 大 腦 皮 層 等 特 定 腦 區 的 活 動 。 這 些 區 域 參 與 情 緒 調 節 、 壓 力 反 應 和 認 知 功 能 。 通 過 控 制 呼 吸 , 我 們 可 以 影 響 這 些 區 域 的 活 動 ,促進 心 靈 平 靜 和 整 體 健 康 。
在尋找內在平衡與健康生活時,不妨從簡單且有效的方法開始——學會掌控你的每一次深深吐納。
靈魂輪迴與內在自性:超越肉體的短暫性
你不是你的眼睛,你不是你的鼻子,也不是你的頭髮。我們常犯的一個根本錯誤是,開始將自己與身體——即我們的外在形象和表面上影響我們的事物——認同起來。但我們的身體只是個容器,一具船隻,而真正的你或真正的我則深藏在內心深處。印度教所稱之為「Atman」(自性)就在其中——那是個人的意識,並且無法被摧毀。所以當我們死去,我們的身體被火化或埋葬時,那只是肉體死亡而已。我們的自性會繼續穿越時間旅行。它佔據不同的身體,並不斷地旅行。
這是一種對於肉體短暫性和無常性的強大理解,使我們意識到不應該專注於生活中的瑣事。你失去的合約、考試失敗、讓你失望的人、錯過的機會——所有這些事情都不應該使你陷入困境。
**深入要點:靈魂輪迴的概念**
根據印度教哲學中的「輪迴」概念,Atman(自性)在死亡後並不會消亡,而是會繼續以不同的肉身形式轉世,並體驗各種不同的生命旅程。這強調了我們的不朽性和靈魂成長的潛力,並鼓勵我們超越世俗的執著,追求更深刻的人生意義。
**最新趨勢:冥想與靈性實踐**
近年來,冥想和靈性實踐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它們被認為可以幫助個人與自己的內在自性建立聯絡,並體驗超越身體和物質世界的更深層次意識。透過這些實踐,我們可以加深對自我本質的理解,並培養一種更安詳、更有彈性的心靈狀態,從而從輪迴的迴圈中獲得解脫。
了解什麼是無常,使生命變得有意義,因為你知道不應該專注於什麼。
無常與同理:了解靈魂的永恆本質
這讓你意識到,許多你正在經歷的事情只是階段性的,很快就會過去。如果你明白自己不僅僅是身體,那麼你會傾向於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所有那些你想購買、囤積和展示的物質東西變得不再那麼重要——這樣一來,你將不再願意參與無謂的消費行為。反而,你會更願意投入於以自然為中心、可持續、美學以及帶給內心喜悅的追求中。有趣的是,當你知道自己並非僅限於肉體時,你也了解自己的靈魂(Atman)是永恆不滅的。換句話說,「真正的你」是永生的。一旦明白自己不僅僅是身體,你也會認識到他人同樣不只是他們向世界展示的外在自我。他們也各自在旅途中,而你懂得同理心地理解他們。
**體驗無常的哲學:** 意識到身體的暫時性,讓人明白當下的一切經歷都終將過去,培養出對無常現象的接受度,從而減少對物質生活上的執著,轉向追求永恆且內在價值。
**提升同理心和理解力:** 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存在都是靈魂層面的,使人削弱了自我中心和對外表偏見,促使大家能夠站在彼此立場上,以同理心理解不同觀點和經驗,由此建立起更深刻的人際連結。
Karma Yoga:無私行動的哲學與其在現代的應用
Karma Yoga,這種無私行動的紀律,是印度文明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Bhagwan Krishna 在《薄伽梵歌》中向 Arjuna 解釋了這一點。我們只對 Karma——我們的行為——有控制權,而不是對 phala 或結果控制權。這是一個非常解放的思想。我們只需要盡全力去做我們能做的最好事。我們不必擔心結果。我們應該專心致志地種下一棵樹,但不應該生活在期待它結出果實中。不論是否結果,我們都應該感到高興。一位農夫可能非常努力工作,並獲得豐收。他投入了所有精力。但如果突然來了一場暴風雨或颶風,把整個莊稼毀掉了,那麼根據 Karma Yoga 的態度,他會說: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那是唯一在我掌控範圍內的事情。我以愛和奉獻完成了它,我還會再做一次。有趣的是,這種生活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回報。**E-A-T 專家認可:Karma Yoga 的現代應用**
Karma Yoga 的無私行動原則在今日社會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專家認為,將 Karma Yoga 的原則應用於職業道德和企業責任,可以促進道德決策制定和可持續發展實務。從事 Karma Yoga 的員工不僅尋求個人成長,也致力於為組織和社會創造積極影響。
**典型查詢意圖:深入要點**
* **Karma Yoga 如何克服對結果的執著?** Karma Yoga 的關鍵教義是專注於行動而非結果,這有助於培養放下執著的心態。透過接受行動的過程和結果,個人可以獲得內心平靜和滿足感,即使結果與預期不符。
* **Karma Yoga 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Karma Yoga 的原則可以融入教育體系,培養年輕一代對無私服務和社會責任的認識。透過參與志願服務和實習計劃,學生可以培養同理心、合作和奉獻精神等寶貴特質,這些特質對於未來成功至關重要。
總之,我們應當以熱愛與奉獻來面對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論最終成果如何,以此達到內心自由和平靜。」
對於進行業瑜伽的個人來說,負面情緒無法附著在他們身上。印度教中常用的一個比喻是蓮花葉,它生長在水上。即使這片葉子位於水面之上,水也永遠不會粘附在它上面,只會滑落,使得蓮花葉始終保持乾燥。我們應該像這樣,不要執著於我們行動的結果。
在印度教的永恆法(Sanatana Dharma)中,我們不認為人生只有一次。因此,我們處於多次生命的連續體中,因此我們正在累積前世的努力。即使此刻我死去,我所做的一切工作被打斷了,但無論我何時重生,都會重新連線到我最深切的願望並再次投入工作。這可能不是我前世所做的完全相同的工作,但它將朝著類似的方向發展。所以,沒有任何真誠的努力,特別是無私的努力,會白費。
臨終思維影響來生:提升靈性以獲得有利轉世
我們正在揭示已經存在的知識,然後努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這些知識。因此,這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探索過程,以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實際上這會引導我們進入下一世。事實上,有人說,我們臨終時最後一個念頭將決定我們來生投生之處。也因此,在印度教中,我們被提醒不要對物質舒適和財產懷有低層次的慾望。我們被教導要培養對更高知識(對自我的理解最終導向至對至尊神靈的理解)的渴望,以及透過餵食、教學、協助和肯定周圍的人來服務人類。不可忘記的是,所有這些都必須以超然精神來執行。**深入要點:**近年來,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最後一個念頭會影響隨後的出生。這與印度教教義一致,強調在臨終之際培養高尚的思想,將意識引導至有利於靈性進化的環境中。
在印度教(Sanatana Dharma)中,有許多其他的方法被用來訓練心靈,以最自然的方式達到平靜和滿足的狀態。整部論文都曾經討論過這個主題。這可能聽起來很困難,但當一個人接觸到自己的真實自我——那隻知道如何快樂的自我時,這也可以變得非常容易。有時,需要經歷大量的痛苦和磨難才能得到這種理解。而有時,只需要一個決心的瞬間。
參考來源
Mentality - 成就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由Robert Schwartz 所著,它揭示了生命中的許多苦難與挑战,其實都是我們靈魂為了學習、成長和療癒而精心設計的計畫。Robert Schwartz 的著作讓我認識到,我們每 ...
來源: hitripod.com【有意識的生活:呼吸篇】生命始於呼吸也終於呼吸
專注於呼吸是最簡單的冥想方法,儘可能放鬆身體,自然的呼吸,並將注意力集中在進出鼻孔間的空氣,幻想「呼」與「吸」是雙按摩大腦的手。試著多做幾次,你 ...
來源: Medium新醫學保健- 三民網路書店
... 呼吸法的極簡健康 · 133. 神奇的深呼吸自療法:結合瑜伽與丹田呼吸法的極簡健康秘笈. 作者:龍村修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2007/05/01 裝訂:平裝. 食物與運動是影響 ...
來源: 三民網路書店文章分享-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
... 大自然的本具力量。印度的吠陀派(Vedantic)相信 ... 控制大自然,大自然的設計並不是要給你去控制來 ... 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影響, 已慣於控制一切, 包括 ...
來源: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新起點健康生活型態NEWSTART Lifestyle Program - 基督復臨安息日 ...
到醫院探望好友時,看著大排長龍的病人比百貨公司人潮還多,感慨生病時的無助。 我認真去瞭解臺安醫院所提供的各項活動後,發現「新起點」課程的身心靈關懷是全面性的, ...
來源: 臺安醫院生命逆境中的閱聽經驗研究 - taitheo
... 感恩、希望、幽默、靈性、. 愛、善良、人際交往能力、公民性、公平、領導能力、寬恕和憐憫、謙虛、謹. 慎和自我控制共二十四項。 (二)六個重要的生命態度. 潘靖瑛、謝曼盈 ...
來源: 台灣神學院
相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