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規劃結合健身 日常鍛鍊與行程安排同步進行

立刻行動清單 - 同步規劃旅遊與健身,提升行程彈性與健康感受

  1. 預留每日20分鐘於住宿附近步行或慢跑,無需設備。

    即使行程緊湊也能維持活動量,有助減輕時差疲勞。

  2. 每週至少體驗一次當地健身課程或戶外運動,如單車、瑜珈。

    結合文化探索與鍛鍊,拓展旅行體驗層次。

  3. 利用地圖APP事先標註3個可快速運動的地點(公園、河岸、自助洗衣店旁空間)。

    靈活調整路線,不因天氣或交通而中斷日常鍛鍊。

  4. [餐後]安排行程討論或備案查詢時,同步進行拉伸5分鐘。

    [不佔用額外時間]預防久坐痠痛,提高專注力。

清晨賴床、10分鐘內回信搶時差

行程規劃,唉,老實說簡直像是另一份工作。現在我腦袋裡想的都是各種準備事項,拼命希望等真的開始度假的時候一切能順利。對了,現在才6:30 am,我人還窩在床上,手機螢幕那個20頁的提案滑到有點眼花。我其實是在試著挑出那些可能讓整趟旅程卡住的爭議決策,也不是很確定自己到底漏掉什麼沒。呃——啊差點忘了,如果我能在接下來十分鐘內回個信,本地那個聯絡人也許會趕在週末前理我一下。但我還是沒起床啦。

其實最近,每天幾乎都泡在這些瑣事裡,好像除了規劃假期、盯著表格之外其他事都懶得動。是不是有點病態?嗯,大概也不是……只是我的腦袋常常跳針,一下子想這個一下子又煩那個——但最終我還是努力拉回正軌,只因為很怕真的到威尼斯那天出什麼岔子。好吧,就先繼續研究這堆文件吧,其餘事待會再說。)

旅行計畫像工作,沙漠與單車比賭場吸引

我們這些老是四處跑的旅人,嗯,有時候聚在一起聊著外地趣事,嘴上說得輕鬆,其實常常都忘了現實那一面:唉,光是準備行程就已經把時間耗掉大半。說真的,每次旅行還沒開始,我腦袋就被各種細節塞爆,好像永遠忙不完似的。我這趟要出發還有幾個月,但我早就開始瘋狂查資料、比價、預訂東西——搞得好像假期根本遙不可及。

一天的安排?欸,其實也沒什麼特別規律啦,但我總歸是屬於那種很想一直動來動去的人,就像什麼單車啦、獨木舟啦,滑雪那些,能試都想試。啊,不過說到划獨木舟,上次差點翻船…欸對不起扯遠了,反正我就是愛折騰自己。

記得有一次飛到拉斯維加斯,下飛機後連賭場都懶得看一眼,就直接開車衝進內華達州的沙漠裡去了。這算怪癖嗎?可能吧。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太執著於移動這件事。還有,在茂宜島待過一陣子,大部分時間都窩在單車座墊上踩來踩去,結果海灘長什麼樣其實壓根沒注意過。不知道是不是錯過了什麼,不過也無所謂啦,有時候人的選擇就是莫名其妙。

旅行計畫像工作,沙漠與單車比賭場吸引

換了三個當地達人,郵件早晚接力戰

今年,我和我太太打算去走Alta Via 1(AV1),這名字聽起來就很厲害,其實是在義大利多洛米蒂山區裡頭一條頗有人氣的健行路線。嗯,官方資料說這路要花11天才走得完,就是那種每天從一間山屋晃到另一間的長途跋涉,但我心想——我們應該六天內就能搞定吧。好像有點自信過頭?唉,不過也不是亂猜,畢竟之前我們去走Tour du Mont Blanc時,如果一天只移動不到六小時,真的會開始發呆、無聊到不行。欸,講到這裡忽然想到晚餐要煮什麼……啊對啦,還是回來說旅行。

總之,我最後決定請當地登山專家協助安排,其實也沒啥神秘,大部分山屋都沒理我的郵件——有夠冷淡。我已經寫信給三個不同的工作人員了,到後來才終於遇上一位懂我們喜歡高活動量、不想閒著的負責人。她挺妙的,每天早上都會跟我用電子郵件聯絡一下近況。不過,她常駐在德國,所以兩邊作息時間差得有點遠,每次她剛上班我其實快睡著了,有時候等回信等到快失眠,大概只能怪自己老愛異想天開吧。

咖啡配地圖,一邊翻旅遊心得一邊學義大利文(還會問有沒有鬼)

就現階段來說,最新這個提案嘛,好像沒啥明顯的問題啦。不過唉,我還是有幾個點需要再弄清楚一點才安心。我發完那封電子郵件後——大概也沒睡得多好,早上起來腦袋還有點昏沉。然後咖啡煮好以後,邊喝邊又把那些細節重讀了一遍,手裡拿著地圖,一邊畫記號、一邊比對旅行報告,不知道自己在執著什麼,但總覺得不能漏掉小地方。

欸對了,中途還帶狗出去晃一圈——結果回來花了20分鐘,用Duolingo複習義大利語。其實我感覺很一般啦,有點不耐。想到自己以前在成人教育跑跳過一陣子,也不是毫無根據才有這種感覺,大概吧?反正就是有些東西學起來怪彆扭。

最奇妙的是,我現在已經會用義大利文問:「請問這間公寓裡有鬼嗎?」嗯…可是說真的,那種更日常、更實用的場景反而抓不住,例如要怎麼禮貌地拒絕別人晚餐遞來的酒、或是到底該去櫃檯、APP還是直接跟司機買車票之類的實務對話,都莫名卡關。講到這裡突然肚子咕嚕叫,不知道是不是剛剛咖啡喝太快了,好吧拉回主題,就…目前狀況大致如此啦。

咖啡配地圖,一邊翻旅遊心得一邊學義大利文(還會問有沒有鬼)

重複練習“費城”發音,卻不知怎麼問洗衣機在哪

今天我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硬是把「Philadelphia」翻成義大利文六次(其實是filadelfia啦),然後腦子突然卡住,開始想這舉動對問飯店櫃檯洗衣服務到底有啥幫助。嗯……說真的,好像完全沒幫上忙?但我又忍不住反覆咀嚼,總覺得是不是自己忽略了什麼細節。

結果等了一下午,也沒收到那種當地專家的回信。唉,有點無聊,我就自顧自轉去查威尼斯的東西——欸,但老實說,我壓根沒有非去不可的念頭啊。

威尼斯嘛,眾所皆知有很多文化歷史、運河也算名聲在外,而且據說遊客擠爆,每年都一堆人湧進來觀光。可是這些標籤聽起來再厲害,也沒特別打動到我,大概就是…嗯,不知道怎麼形容,就是興趣缺缺吧?

話說寫著寫著肚子餓了,不過還是拉回主題。我猜下次要不要乾脆直接問飯店:「你們會講英語嗎?」比較省事。不管啦,就先醬吧。

威尼斯其實沒興趣,只想找地方倒時差順便查點景點

說真的,我只想找個地方躺下來——那種在飛了十六個小時之後能夠讓人稍微恢復一點力氣的地方。然後再繼續往山裡鑽,不過,有時候事情總沒辦法完全照規劃走。嗯,要是真的不得不被困在城市裡,可能也只能安慰自己,反正可以趁這段空檔做點什麼吧?其實我還挺偏愛戶外活動的,可是又有誰能逃得過時差這玩意兒?欸,但話又說回來,也許身體的不適會變成某種契機,好讓我用不同眼光體驗一下歐洲都市的節奏。

無論如何啦,最近我已經把常見旅遊指南還有那些步行路線都翻過一遍。有些景點根本只有理想狀態下才去得成,像是博物館、大教堂那類,不知道最後到底會不會去成。不知怎麼就想到,啊,我是不是應該把那些「太累可能放棄」的地標寫進清單呢?搞不好哪天忽然有精力了呢。算了,先準備著總比臨時抱佛腳好。

其實威尼斯只是第一站而已,那邊需要注意細節還真不少。不曉得你有沒有那種感覺,就是計畫表永遠寫不完。我們預計在Cortina停留幾天,再開始走AV1。不過啊,目前飯店資訊還是一團亂:比如哪家允許寄放自行車啦、怎樣才算具挑戰性的路線啦、租借服務怎麼預訂、巴士時刻表查起來也頭昏腦脹。唉,只能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沒關係,改天再弄吧。」明天應該比較有精神吧?

威尼斯其實沒興趣,只想找地方倒時差順便查點景點

腳踏車存放、巴士查詢與挑戰路線都還沒搞定

現在大概是下午吧,反正窗外陽光已經有點斜了。唉,每次到這種時候就會想著是不是又該出門鍛鍊身體——老實說,有點懶,但又不太敢省略。冬天要維持健行的狀態,其實真的蠻難的,尤其一想到冷風還有雪,整個人都會縮起來。不過也有人說啦,把那種強度比較高的跑步跟耐力型自行車騎乘摻在一起練,好像對提升背包徒步表現特別有幫助?嗯,我也不是專家,只是聽朋友聊過。

總之今天安排的是10公里跑步,本來昨晚還猶豫要不要偷懶,不過昨天才剛騎完一次40英里——怎麼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在記流水帳。奇怪,每次訓練日誌寫到一半就開始胡思亂想。拉回來講,雖然理論上還需要繼續做健行練習,但最近多數步道都被積雪蓋住了,只能想辦法調整一下策略。

所以嘛,就改用滑雪攀升山坡這種方式囉,再從山頂直接滑下來。說真的,那感覺有時候很像你腳上綁了兩塊木板,被迫一直踩進腳踝深、稠乎乎的不明物質裡往上爬,然後偶爾會突然停下發呆:欸,我到底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自己?但話又說回來,也許就是因為如此,才會記得那些掙扎和喘息吧。

冬天健身難題—跑10K和雪上攀爬混合式訓練

說真的,攀爬的時候腦袋裡其實有點空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專注還是單純缺乏睡眠。反正,精神會莫名被撐起來,景色也確實漂亮得讓人發呆。我下坡時總覺得腳踝在抗議,但這種特別感受大概就是訓練的一部分吧。唉,其實說穿了,這都只是暖身——真正的考驗還沒開始。

不過講到目標,我自己心裡一直在盤算七月那趟,如果真能從St. Vigil一路走到Passo Duran,而且一天內搞定,那應該才算達陣。有時候光想像就小激動,不過大概只有我懂這種奇怪的執著。對了,我每次運動結束後除了例行洗澡、吃飯,也會花時間繪製自訂地圖——嗯,有點偏執啦——然後再研究一些備用路線和替代路徑,以防萬一途中遇到什麼鳥事,好像多準備幾條退路心安一點。剛剛突然想到,我明天還要重複同樣的訓練流程,一切又重新來過,有點懶但只能硬著頭皮上。

欸,其實生活裡雜事滿坑滿谷,在美國本地還有不少瑣碎待處理,比如寵物寄宿怎麼辦、出國期間誰要幫忙澆花之類的,好煩啊。而且話說回來,這趟旅程根本不是唯一一樁——我妻子正在搞猶他州山地自行車行程,她超認真規劃細節,而我則不得不著手安排秋天預定好的阿拉斯加郵輪假期。唔,每次以為快喘口氣又冒出新進度表,只能邊抱怨邊硬著頭皮繼續吧。

冬天健身難題—跑10K和雪上攀爬混合式訓練

晚餐後繼續研究備案路線、家裡的狗和盆栽也要顧好

我們還得在一年裡硬擠出幾次比較短的露營,還有那種去親戚家串門子的家庭拜訪。說實話,每次想到要花好幾個月的零碎時間,只為了安排一個也許只有三四天的假期——光是這點就讓人忍不住想翻白眼。但唉,好像又不是這麼回事。有誰會不做功課、不練習、不預約,就直接騎著腳踏車從蘇格蘭這頭殺到那一端?嗯,大概除了瘋子之外吧。不過我常常分心啦,有時候想像自己真的什麼都沒準備就上路,結果肯定慘烈。欸,還是拉回來講規劃。對我們來說,計畫其實跟旅行本身一樣重要,很難否認。我甚至覺得忽略掉前置作業、單純只追求「打卡照」那種做法,有點可惜——雖然,老實說,把行程表曬在Instagram上也沒什麼看頭就是了。可每當我沉浸在那些瑣細過程裡,心底又冒出一點樂趣。有時候會懷疑,是不是只有我覺得組織和計畫能把旅途拉長、讓快樂慢慢滲進日常?大概不是吧。

度假準備月餘於行程本身,未來去哪?先把今年塞滿吧

說真的,我大概只會在義大利待個一週或兩週吧,可是說也奇怪,這趟旅程的整個準備過程卻像條冗長的小路,斷斷續續地延伸好幾個月。嗯,有時候想到還有哪些瑣事要打理,心情就被拉回現實——雖然我明明只是去玩一陣子,但行前準備總是默默佔據著我的日常。欸,不知怎麼突然想到,上次也是這樣焦頭爛額。對了,今年的所有行程其實我已經全都訂好了,從交通到住宿連晚餐都沒放過(有點誇張但是真的)。唉,可講到2026年我人會在哪裡嘛,目前完全沒譜,只能靠想像補足那份未來的不確定感。不過,好像光是規劃的過程就足夠讓人期待起來,就算最後走向哪裡都不一定——啊扯遠了,反正現在能做的就是繼續琢磨那些細節。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